• 夢寐以求的管理人

    Netflix最近上架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拍得精采可觀。導演林君陽說,《造浪者》拍的雖然是選戰(台灣總統大選),但它其實是以政治做包裝的「職人劇」,適合上班一族觀看。我很認同。

    故事由「大選」開戰前十個月開始倒數,兩大政黨「公正黨」(在野)和「民和黨」(執政)各自密鑼緊鼓應戰,選情緊湊,雙方不斷見招拆招。它的劇情充滿實感,還有幾個寫得非常精采的人物,如反派代表「渣男」、偽君子趙昌澤(民和黨副總統後選人,戴立忍飾),和公正黨文宣部副主任翁文方(謝盈萱飾) – 這是我全劇最喜愛的角色:正直、有能力、有擔當,現實中如果有這樣的人物,一定是各企業都想羅致的管理層、眾下屬最夢寐以求的上司。

    「公正黨」內部一如普遍具規模的企業,員工大致分為上、中、下三層。身為文宣部副主任的翁文方夾在中間,上有高層如黨主席、正副祕書長等要應付,下有各文宣部職員要照顧、分配工作。得力的中層管理者,是令一家企業運作暢順、生產力高效的關鍵。翁文方正是這樣一員大將。

    翁文方是個有能力的人。她的上司「高副祕」是典型的職場老油條,沒什麼行動力,卻位高權重,喜在會議上指點江山。翁文方為下屬據理力爭而與之發生衝突,遭對方「報復」,減少她身為發言人的曝光機會,改為扶植言聽計從的親信上位。翁文方不抱怨、不抵抗、不散佈負能量,她把委屈化為動力,利用工餘時間默默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月旦時事、吸引粉絲,化解上級對她的抵制,以皇道手法增加自己在黨內發言的本錢。

    翁文方也是有擔當的人。她的下屬遭辦公室性騷擾、又惹上沒能力解決的麻煩,她沒有以「大局為重」叫對方忍氣吞聲,或與之劃清界線,而是直接向黨主席討公道,又動用自己的人脈為下屬尋出路。翁文方肯為下屬出頭、做她認為對的事,因為她知道自己比對方更有辦法,而她沒有吝惜付出。這麼照顧下屬的上司,怎會不吸引人才為她賣命。

    我最近為一家初創效力,經常和CEO討論公司的運作,一致認為優秀的中層管理者很重要。高層訂了策略,須靠中層分析理解,再拆細為不同的任務,指導及分配下屬執行。如果缺少這環,或中層不給力,對上不能解決問題,對下無法提供指導,這會對公司運作造成極大的困擾和阻力。優秀的中層管理者,唯一令上司、下屬頭痛之處,是當她決定自立門戶、遠走高飛的時候。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游擊隊與正規軍

    「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正規軍,是游擊隊。」T沉思一會後,下了這個定論。

    我心中大大舒了一口氣,真好,這和我的想法一模一樣。一旦定好這個方向,我們接下來的策略就有機會湊效了。

    作為一家初創的CEO,T每天睜開眼就要拆解林林總總的問題:投資者威脅抽資、同事威脅辭職、用戶威脅「剷App」⋯⋯每一樁都令人頭痛。最近對他構成最大困撓的是負責產品開發的主管,抱怨公司方向老是「變黎變去」,教他吃不消。T覺得如此投訴並不合理,因為在初創的世界,「變幻原是永恒」,哪有可能訂下計劃後,不再隨機應變?

    我們在以往的文章中曾討論過,因應身處的是亂世抑或盛世,企業負責人有所謂Wartime CEO與Peacetime CEO之別,其實員工也有正規軍與游擊隊的不同。

    (相關舊文:亂世領袖vs盛世領袖

    正規軍一般在企業業務上了軌道後發揮得較好,因為他們重視制度、計劃、培訓、檢討等,喜歡經過深思熟慮(應用在企業的場景,就是反覆進行會議)後,按章執行任務,討厭朝令夕改,白白浪費做下的準備功夫。如果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之戰,需要不斷因應環境變化作出策略調整,正規軍就會無所適從,他們投訴最多的通常是「老細成日變黎變去」。我的朋友T正正是因為把新項目交給心態上屬正規軍的產品經理負責,所以對方感到很吃力。

    游擊隊則最討厭一成不變、按部就班,他們喜歡上級給予清晰明確的目標後,讓他們自由發揮,並容許他們以最有效的方法執行任務。游擊隊的心態是「使命必達」,過程中即使有機會損兵折將、遊走灰色地帶,也不會動搖他們的信念。此外,游擊隊也重視執行,最討厭層層上報等候指示。一旦任命游擊隊執行任務,就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度和信任,別嘮叨他們朝請安、晚匯報。如果企業需要開發新業務,由執行力強的游擊隊打頭陣,效果應比正規軍的循序漸進佳。

    (相關舊文:完美履歷阿姐駕到

    如果企業資源充沛,當然應該又有正規軍,又有游擊隊,作好兩手準備,一旦其中一方折翼,還有另一支精兵可用。初創未必有這樣的資源,但其CEO通常都是創業者,往往自帶游擊隊基因,好比我這位朋友T,所以一旦業務達到一定規模、開始向外招兵買馬後,會較易和新招聘的正規軍主管起衝突。一個緩解的方法是把公司的業務分開,將表現較穩定的項目交正規軍負責,初創CEO自己則帶領游擊隊繼續衝鋒陷陣,以新項目開天闢地。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不懂推銷,事倍功半

    最近向幾位創業的朋友推薦電影《AIR》,因為它拍得好看,又有啟發性。

    荷里活的商業大片一般都計算準確:劇本出色,演員稱職,《AIR》當然也不例外,而且取材甚佳。故事發生在1984年,Nike籃球部門負責人Sonny Vaccaro(麥迪文飾演),相中了18歲的籃球天才Michael Jordan米高佐敦,決心要把他從對手Converse和Adidas那兒搶過來當Nike的代言人,並以對方名義發行全新球鞋系列Air Jordan,搶攻市場。Sonny之所以認定了佐敦,因為他看出對方絕非池中物,將來一定是偉大的籃球員,Nike必須和這樣所向披靡的超新星一起成長,才有機會建立千秋基業。

    ***以下含劇透***

    要實行這樣的計劃並不容易。首先在當時的籃球市場,Nike在三大品牌中市場佔比最小,於競爭中毫無優勢。此外當年佐敦自己心儀的是Converse、所屬球隊則獲Adidas贊助,Nike要討他歡心,連門兒都沒有。再者因為Nike籃球部門的生意一直沒起色,Sonny在公司裏幾乎孤立無援,所獲預算極少。要以弱制強,談何容易?

    電影情節,就是看Sonny如何在逆境中一關又一關闖下去,直至譜出傳奇。Sonny要完成大計,首先要說服上司、Nike的創辦人兼CEO Phil Knight(賓艾佛力飾)批准他把全部預算僅押在一位新人身上;過了公司這關,還得去說服佐敦的媽媽Delores Jordan(Viola Davis飾)接納Nike「求親」。

    麥迪文有兩段戲是令他扭轉形勢的關鍵。第一段是他直闖佐敦家,希望佐敦太太給Nike一個演示(pitch)的機會。他說,我跟你打賭,你即將會見Converse和Adidas時,對方會用這樣的說詞來打動你,到時你就要向他們分別提出這兩個問題,看他們的應對,如果我猜中了,你就要給我們一個機會。結果當然是因為Sonny熟知對手策略和弱點,被他說中了利害,令Nike獲得向米高佐敦演示的機會。

    第二段就是歷史性會面的當天,Nike相關的管理層總動員出席以示誠意,並展出設計耳目一新的Air Jordan球鞋冀打動佐敦。然而佐敦一家似乎對陳套的推銷短片表現得興趣缺缺,Sonny觀之,馬上腰斬短片,即場以另一套說詞作出推銷。這段戲寫得好,講詞絲絲入扣,配合佐敦未來成就的一段段蒙太奇,令人看得熱血沸騰。結果當然是Sonny游說成功,令Nike和佐敦成功結盟,雙方攜手寫下籃球和商業史上一頁傳奇。

    我一位CEO朋友最近和開發產品的負責人吵了一場。CEO提出一個主意後,產品負責人生氣,說這不是我之前向你建議的嗎,為什麼兜了一個大圈後又回到這裏來?CEO說,老天,你當時講得複雜無比,我聽得一頭霧水,你的pitch這麼爛,怎麼說服我?產品負責人再發脾氣,說老子是來做產品的,不是來做推銷的!我的CEO朋友無語,因為對他來說,不論任何崗位,都要懂推銷自己的想法,不然就浪費了好點子。

    (相關舊文:Sales vs. Engineer

    我把電影推薦給創業的朋友,因為我和這位CEO朋友的想法一致:創業就是無間的推銷。向投資者推銷、向同事推銷、向用戶推銷⋯⋯再偉大的主意,如果不能說服別人接受,只是空中樓閣。創業者別忘了這點。

    題外話:Air Jordan系列不但令Nike進帳甚豐,也為米高佐敦帶來每年數以億計美元的被動收入,因為他能從營業額中分紅 – 代言人能從產品中提成,在八十年代屬開創先河之舉,也是Nike能擊敗對手、簽下佐敦的關鍵。拍板答應這破天荒條件的是Nike創辦人兼當時的CEO Phil Knight,這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其自傳Shoe Dog是商管必讀書之一),此役後12年,Nike就收購了對手Converse,進一步擴展市場版圖。電影導演賓艾佛力客串此角,演繹有特色,是意外之喜。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