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FT的真正用途

    多得JPEX風波,我們都上了一節「虛擬貨幣」的速成班。可惜JPEX只是以「虛擬貨幣」包裝的騙案,和「第三代互聯網」web3的真實應用,談不上什麼關係,反而加劇一般人對web3的偏見。

    (相關舊文:歡迎光臨元宇宙

    同期不少媒體還轉載了調查機構「dappGambl」的報告,指全球超過95%已出售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價值歸零,令至少2,300萬人損手。進一步鞏固公眾認為web3即騙局的成見。

    我曾介紹過香港初創9GAG,以Memeland為名進軍web3世界,年內接連推出三款NFT,其中最受矚目的Captainz系列共10,000枚,放售僅12分鐘即告沽清,為團隊貢獻9,801ETH(以太幣)。以今天ETH的價格計算,是次NFT發行也值逾億港幣。這些NFT持有人及與Memeland相關的社群共數十萬人,至今在各網上平台如X、Discord上仍然活躍,而該NFT在二手市場OpenSea上的「地板價」(floor price)也穩在3-4ETH之間,並無「破發」(發售價為1.069ETH)。如果95%NFT項目都是失敗的,Memeland看來是那剩下的5%。對團隊和持有人來說,到底NFT的真正用處是什麼?

    (相關舊文:9GAG的迷因帝國

    對NFT團隊來說,發行NFT的首要目的自然是融資。在前web3年代,一家初創不論有多石破天驚的主意,都必須先向風投募資,或由合夥人湊錢,才有資本啟動產品開發。如何向風投融資是個大課題,而幾乎每個初創團隊都經歷過這種漫長的煎熬,苦不堪言。但成功的NFT項目,卻因為有待開發的產品及平台得到社群支持,融資過程簡便得多。

    (相關舊文:自己的錢自己融

    此外,好的NFT項目自帶全球營銷的優勢。因為社群對團隊和其將會開發的產品已有一定認識,甚至已課款購入NFT成為持份者,所以當產品一推出,社群自然會追捧、推廣,加上互聯網平台的無遠弗屆,很容易就能達到全球營銷的效果。對比前web3年代,團隊做好產品後,還要另外花一大筆錢在各網上平台打廣告的做法,不能同日而語。

    成功的NFT項目往往還有一個意外收穫:人才。許多NFT持有人視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所以對產品、社群經營很著緊,往往自動請纓擔當要務、出謀獻策。不少NFT負責人告訴我,他們最好的Mod(moderator,平台管理員)往往不是靠招聘而來的,而是從社群中發掘出來的,而且工作態度認真投入,非一般僱員可比。

    世上其中一個最有凝聚力的NFT社群是BAYC(Bored Ape Yacht Club,無聊猿),他們11月將在香港舉行其年度聚會ApeFest,並在港九各處舉行多場社群活動,期間不少相關NFT團隊紛紛響應,也藉此舉辦各自的社群聚會,熱鬧一番。屆時媒體和外界對他們的看法,不知會否改變?

    ***

    本文分上下兩部,於10月6日及20日見刊於《頭條日報》專欄「創科夢」

  • 9GAG的迷因帝國

    1月中我和一位做財經媒體的朋友碰面,提到9GAG剛剛發行其聳動全球NFT社群的項目Captainz,對方一臉茫然,似乎不知有這回事。

    「12分鐘內賣出9,999個NFT、共錄得9,801ETH進賬,眼下相當於1,300萬美元或逾1億港幣喎!這可比搞IPO慳水慳力又賺得多。」我一口氣唸出連串數字,又覺「12分鐘籌逾億港幣」有點誇張,恐自己記錯,低頭重看一遍9GAG CEO Ray在朋友群中發出的訊息,證實是這些數字無疑。

    1月5日9GAG發行Captainz後不久,沉寂多時的比特幣BTC也巧合地蠢蠢欲動,從17,000美元升到至今逾23,000美元,帶動其他加密幣亦冉冉上升。執筆時ETH價值約在1,650美元,換言之,9GAG發行NFT項目Captainz籌得的ETH,如今價值超過1,600萬美元(或逾1.2億港元),在幣市寒冬中格外引人注目。此役再次障顯9GAG作為國際級初創的號召力,直與發行NFT籃籌BAYCYuga Labs平分春色。

    Ray告訴我,團隊在2021年的聖誕節決定投身web3之中,這一年,「9GAG原來的生意前所未有地好。」他解釋,成績好只是因為過去做得不夠給力,而這一年格外努力所致,往下走,原來的經營模式恐怕越來越難持續,所以必須轉型。要在公司正處高峰時號召同事們轉跑道,想來絕不容易,但爆發疫症也許帶來了契機。

    2020年是疫症肆虐全球的第一年,9GAG在那年5月決定放棄租用辦公室,全體成員WFH(在家工作)。上班模式轉變後,Ray似乎對工作的意義有很多反省與思考,期間我聽他提過三、四種接下來想做的生意,只是都和web3無關。Ray大約也是在這段時間開始成為加密幣的信徒,還把個人相當部份的資產轉為加密幣,身體力行skin in the game(切膚之痛)。9GAG最終決心在2021年聖誕轉型搞Memeland,我想與Ray個人在這段時間的摸索或者有關。

    (相關舊文:雕欄玉砌應猶在

    2022年Ray因為照顧家庭,絕大部份時間深居簡出,但他以「9gagceo」的身份,在web3圈子極為活躍。我一位也是做web3項目的好朋友期間與Ray交流頻頻,透露Ray一絲不苟地投入這個新領域,一天8小時工作裏,大約6小時都在Twitter、Discord或各web3社群中流連,與粉絲互動,建立自己的形像。目前9gagceo的Twitter上有超過18萬名追隨者。

    我向Ray求證是不是真的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社群上,他嗤之以鼻,「邊有咁多」,只是透露了在過去一段時間裏,花了足足2,000ETH去收集各類知名的NFT,並在一個訪問中提及,作為NFT項目的創辦人,應「購買足夠多的 NFT 去了解作為 Holder 視角的偏見」,即是必須有skin in the game。他的體會是,web3世界有兩種人,一種熱衷「炒幣」,另一種喜歡參與社群活動,而購買NFT的大部份是後者,所以欲做好NFT項目,必須在社群上多下功夫,以保持參與者的投入和項目的熱度。9GAG建立的NFT社群就是Memeland,目前在Twitter上有超過36.5萬名追隨者

    說到做好NFT項目必先建立社群,我自以為是道,一直以來9GAG以meme圖(迷因圖)聞名世界,在各社交平台上累積了數以億計粉絲,不正是上佳的社群基礎嗎?Ray糾正我,這是外界一大誤解,「Memeland上只有大約10%成員來自原來的9GAG社群」,他說,參與NFT項目的手上多少得有點加密幣,那和純綷在網上流連、不介意點擊廣告的「屌絲」難以相提並論。

    回說這次Memeland發行的Captainz,實為他們的第三個NFT項目,在這之前他們發售過MVP、空投過Potatoz,都取得佳績,令選擇在幣市寒冬中降臨的Captainz格外使人憧憬。幸它亦不負眾望,以1.069ETH訂價的Captainz在12分鐘內售罄,並很快在Opensea上出現達10-12ETH的二手交易價,目前的地板價(floor price)約為4.2ETH。

    我向Ray提到,沒有太多本地媒體報導Memeland在全球NFT社群中創出的亮麗成績,像我提到的那位財經媒體負責人也不知情,你們是不是因為本地市場太小,所以不屑在香港宣傳?

    Ray胸有成竹道,「唔會,黎緊我哋會大搞。」他們正部署將於本地市場展開的計劃,大家很快就知端倪了。

    參考文章:

    NFT新熱點》詳解 Memeland:12分鐘1200萬美元銷售,2億人的迷因帝國大遷徙

    9GAG NFT》Memeland 推新項目 Captainz!引爆熊市搶白單熱潮

    ***

    本文分上下兩集,於上周五及今天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數香港獨角獸.二之二

    (接上文)2015年我和方健僑(Ken)共同撰寫了一本書《創業大時代》,挑了八家具「顛覆性」(disruptive)的香港初創來寫。之所以用「具顛覆性」為選材標準,因為當時香港並無一家具公信力的「獨角獸」(未上市而市值逾十億美元)出現。但如今回望,卻發現我們的眼光不錯,因為事隔幾年,當中有些已公認達獨角獸的資格了。那什麼是「具顛覆性」?

    關於這個定義,我在為該書寫序時,引用了好友、創業者宋漢生的話,言簡意賅:「初創企業成功的標準,是能否搶佔到市場。而初創企業能搶佔的市場通常有兩種來源:搶佔了原先經營者的市場,是顛覆了行業;拓展出新的市場,是顛覆了用戶的行為。」

    當年我們以此為定義,寫下八家香港初創的故事,並分析其營運模式如何具顛覆性。其中兩家、GoGoX(前稱GoGoVan)和Welab,都在紅杉中國「創科香港基金會」(Hong Kong X Foundation)上月首度公佈的「香港獨角獸」榜單上有名。

    它們如何顛覆市場或用戶行為?GoGoX以手機應用程式,直接連通有召車需要的客戶和閒置的司機,是透過科技剔除中間人(Dis-intermediation)的典型案例。自2017年透過和「58同城」子公司「58速運」合併而晉身獨角獸之列後,GoGoX最新的里程碑是在今年申請在港上市。

    至於Welab,他們最初的主要金融科技方案,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又快又平地批出貸款,顛覆借貸市場。如今它是在港持牌營運的虛擬銀行之一,亦已進軍多個海外市場,離上市之路不遠

    此外,書中還寫了兩家具國際影響力的本地初創,值得一提,那就是9GAG和Casetify。而特別之處是,它們極少融資,是少數自給自足而具一定規模的初創。由於9GAG和Casetify的融資額和次數太少,外界難以估計其市值;但據我所知,它們每年的營業額應該接近甚至超越上億港幣的規模。

    今天略述的幾家「香港獨角獸」,和上周介紹的幾家,感覺上非常不同。最低限度,大家應覺得GoGoX和Welab是當之無愧的「香港初創」,而上周提及的如4Paradigm或Smartsens等,感覺上不屬「香港」的企業。不過我認為它們其實全部都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完全依賴香港的土壤,而懂選擇性地利用香港的優勢。相信未來的「港產獨角獸」,亦將秉承此一特色。

    相關舊文:數香港獨角獸.二之一《創業大時代》之序誰是香港第一家「獨角獸」?港產獨角獸

    ***

    本文同日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