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傳之道

    母校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新任院長朱順慈教授(Donna)十分疼愛學生,農曆新年假期一結束就為同學們安排一系列活動,統稱「新傳之計在於春」,或教他們著裝打扮建立形像,或提供各式資助詳情供他們申請等。她邀請我為師弟妹們策劃「行業趨勢講座」,好讓他們知道唸傳播的出路並不少。

    我一直在「傳媒」和「初創」兩個界別中遊走,即使自立門戶開設公關公司,不少客戶也是初創。我覺得出身傳媒的好處是重視溝通、具解難能力等,這都非常適合在初創的環境中打滾。以「傳播」和「創新」為核心,我請了三位在各自領域做得非常出色的朋友擔任講座嘉賓,她們都是唸傳播出身的,其中分別在新世界集團和初創9GAG任職的Fiona(溫師雁)和Bonnie(黃慧雅),是中大新傳的校友;而最年輕的講者Alexandra(梁翠欣)則來自浸會大學的傳理系,專攻廣告及公關。

    三位講者中,我只知Alexandra是創業的 – 她今年才26歲,但三年前已開設了自己的數碼營銷公司,專服務餐飲業,年收入數百萬元 – 卻沒想到 Bonnie和Fiona原來都很有創業家精神。

    (相關舊文:Z世代的終極筍工

    Bonnie未加入9GAG前,做過旅遊記者,又曾經營烘培生意,性格外向好動。她記得去9GAG面試時被CEO問道,你的履歷我已看過了,不如請你講一些我不知道關於你的事。Bonnie未料到有此一問,就把她原以為不大相關的烘培生意經歷說了出來,而且越講越起勁,直談了個多兩個小時!她的精力充沛和熱情當然贏得CEO歡心,從此加入成為9GAG一員,專責拓展廣告客戶。

    Fiona是新世界發展的企業傳訊總監,但她處理的項目總是又急又複雜,超乎我們對「corp comm」的想像。比如說她在疫下籌建Share for Good平台,配對捐獻和受助機構,所需的不僅止於溝通和動員力,還需具備創業者的「can do」(說到做到)精神,才能在短時間內把平台構建出來。很多人視加入大公司的傳訊部為閒職、優差,最怕遇上「關公」(公關災難),但Fiona卻道,有危機、要拆彈,才能顯示你的價值。這並不是一般的「打工仔」心態,反而顯示出創業者的承擔精神。

    講座結束前有位校友舉手發問,提到在座講者出身傳媒卻沒當上記者,那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這是許多年青人浪漫的誤會,以為只有在前線衝鋒陷陣的,才能發揮工作的意義。其實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可發光發熱,只要保持熱心,以有用之軀,總有回報社會的機會。

    (相關舊文:尋找自己的火花

    後記:離開時各講者互相交換聯絡電話,忽然Alexandra忍不住向Bonnie高呼,「我們曾經通過訊!」原來她曾光顧Bonnie訂購蛋糕,一輸入對方電話就顯示了二人的通訊紀錄。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多奇妙,大概也是某種吸引力法則在發揮作用吧。

    (相關舊文:小火花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傳媒與初創

    近月本地市道復甦,商業活動漸多,我幾個客戶的公關活動也繁忙起來。近距離觀察傳媒和初創之間的互動,深深感受到兩者之間複雜又矛盾的關係。

    一間初創在剛起步時對傳媒的態度最純粹最強烈:渴望得到傳媒關注。除採取stealth mode(低調策略)的極少數團隊外,絕大多數初創都希望引起傳媒注意,能被對方稍稍報導一下。因為在這個從0到1的階段,任何曝光帶來的好處都多於壞處,不被報導比壞消息更糟糕。在前疫情期、初創活動此起彼落時,如果你以某大財經或科技媒體記者的身份穿梭其中,會有成為大人物的錯覺,因為前來自我介紹和交換卡片的初創CEO絡繹不絕。

    這也是媒體對初創比較友善的階段,因為一家沒什麼業務的初創,也實在沒有什麼醜聞可爆。有眼光的記者,如果從團隊、投資者或產品中發掘出有趣的故事,不難寫下獨家故事,點石成金,皆大歡喜。

    (相關舊文:我要成名!初創如何應付負面報導不要浪費彈藥

    過得三四年,初出茅蘆的團隊成為「過氣」初創後,面對的形勢已大大不同。且不談那些已捱不下去夭折了的公司,能做出幾年業績的初創都有一點本事,若在這個階段需要傳媒青睞,百分之九十必有所求:或為了開拓新市場做準備,或為了下一輪融資舖墊,甚或為了平衡一些醜聞帶來的負面形像。可是對傳媒而言,因為這些公司已不是新鮮出爐的香餑餑,訪問它們的門檻高了很多。而且最常出現的矛盾是,傳媒採取的角度往往不是這些公司們想曝光的角度。此乃兩者角力最多的階段,如何找到一個傳媒感興趣、初創又不抗拒的角度曝光,牽涉複雜的計算、判斷和經驗。一家初創的公關工作做得到不到位,在這階段最見真章。

    (相關舊文:機關槍與聰明彈「士多」關公事件有曝光就是好公關嗎?

    一家初創若經歷了十年八載仍屹立不倒,應已達到一定的規模,最成功的或已成為上市公司。到這個階段,如非必要,公司創辦人對傳媒的態度通常為可免則免,擔心有任何引起傳媒注意的消息傳出,難以招架。已晉身大機構的初創通常有一定影響力,傳媒也對它們有所期望,不會像對待初出茅蘆者般友善,做得好的通常得不到讚賞,稍一不慎發生失誤的卻會遭到大力鞭撻。對大企業有這種「不對稱」的態度,是傳媒本質使然,否則就成喉舌了。說來我也有幾個朋友今已晉身這個階段,幾乎絕不主動接觸傳媒,深恐觸動傳媒神經時無法應付。

    我給這些朋友的建議卻恰如其反。我說你應趁風平浪靜時多和傳媒交流,加深彼此認識,建立互信基礎。萬一有天發生醜聞需要澄清,也有對你信任的媒體願意聆聽,不會「求助無門」。當然,這方案只對光明正大的企業有用,牽涉旁門左道者例外。

    (相關舊文:離奇過小說金髮美人成魔之路矽谷超新星的磒落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爆炸性醜聞》

    《爆炸性醜聞》(Bombshell)這套電影對香港觀眾來說並不易看,因為內容牽涉不少本土的美國傳媒和政治知識,不諳美國時事的話容易看得一頭霧水。不過若純把它看成一套講辦公室潛規則的故事,聚焦在三位女主角Megyn Kelly (Charlize Theron飾)、 Gretchen Carlson(Nicole Kidman飾)和Kayla (虛構人物,Margot Robbie飾)身上,可觀性也不減。

    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霍士新聞台」(Fox News Channel)是深受共和黨支持者歡迎的24小時新聞頻道,由創辦人之一Roger Ailes獨斷獨裁。Roger是「教父」級新聞行政人員,一方面行業知識淵博,另一方面卻相當「大男人」,喜歡女主播們打扮得秀色可餐上鏡,言談間充滿性別歧視甚至性騷擾,肆無忌憚,女下屬們再不滿也只能啞忍。Roger長年累月坐鎮新聞台,對人事升遷、採訪角度等一錘定音,人人對他唯命是從。

    「美國小姐」出身的資深主播Gretchen Carlson年近五十,吸引力和重要性日減。畢業自史丹福大學的她一點也不笨,可是常被當作花瓶,某次素顏上鏡後還被Roger嘲弄為「流汗的更年期阿嬸」。她暗地裏錄下Roger那些充滿性別歧視的對話,在被辭退後控告對方性騷擾,並以錄音作脅。

    與過氣的Gretchen相比,Megyn Kelly則如日中天,在電視台有「大家姐」般的光環和地位。她不但外型亮麗,而且敢作敢為,在共和黨初選辯論上針對「侵侵」屢向女性抵毀作出質問後,更聲名大噪。Gretchen提出控告後,電視台內人人以Megyn馬首是瞻,看她究竟會為提攜過自己的Roger平反,抑或游說更多女同事挺身而出?

    最年輕的Kayla是電視台新人,無人脈無背景,一心渴望上位。電影裏Roger Ailes在房間裏著她不斷把短裙扯高展示長腿,她縱不情願仍甘心就範,希望得到青睞。

    三位女角代表三個不同的事業階段。已屆退休的Gretchen豁出去控告Roger Ailes,不介意「攬炒」;Kayla人微言輕,若無人帶頭,為份工她不敢輕舉妄動;身處兩者中間的Megyn內心掙扎最多,她形勢大好犯不著玉石俱焚,但若身為「大家姐」也噤聲,比她更無權無勢的「妹妹仔」豈不更無所適從?

    電影中Megyn Kelly的角色最有發揮空間,此角由身兼本片製片(producer)之一的Charlize Theron擔綱。她為投入角色用上特技化粧,把眼皮反覆黏上膠水,有時還閤不上眼;為模仿Megyn Kelly獨特的低沉聲線,她把聲帶都弄損導致失聲三週。

    一番苦功下Charlize Theron把Megyn Kelly演繹得形神俱似:她倆不錯都擁有過人美貌,但事業成功所恃的不只外型,還有專業。電影中有一幕,Megyn向Kayla問及性騷擾一事時,提到自己打滾江湖多年怎會不學懂老練,入世未深的Kayla不知就裏天真地反問,那你是不是靠不斷上床來上位?被Megyn爆粗回敬。

    網上圖片

    Charlize Theron如此用心演繹Megyn Kelly這個角色,或和她初出道時一段#MeToo經歷有關。2004年,不足20歲的Charlize得到一個試鏡機會,經紀著她周六黃昏直接到導演家裏面試。她到訪時,該導演身穿睡袍、醉醺醺地應門。Charlize被對方摸了一下大腿後(”He rubbed my knees”)驚揘失措告退,臨走前還不斷為自己突然告辭而道歉,甚至不察覺那是「性騷擾」。

    回想那段經歷,Charlize想不通自己當時為什麼不喝止導演非禮,反而頻頻致歉;幾年前#MeToo風刮起,她被問及有無相關經歷時把這事和盤托出,還透露了該大導演是誰,但出乎意料地,竟沒一份媒體敢指名道姓刊出,全部自我審查掉,令Charlize驚覺影圈對權勢屈服之深,和對性騷擾文化容忍之高。

    談到電影和這段經歷,Charlize Theron認為女性必須清晰地對在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說不。這些性騷擾的「灰色地帶」有時未必等同身體上的接觸、不一定都是性侵,卻在日常生活中以調笑、輕觸或威嚇等姿態發生,而受害者即使蒙受心理陰影,卻為了前途而敢怒不敢言。她遂以自己最在行的方式—拍電影—喚起社會關注。

    相比男人,女人踏入職場的歷史短得多,而在一些特別保守的地區,性別歧視的文化根深蒂固,有時更深入體制,很難移風易俗。若有更多Megyn Kelly和Charlize Theron勇敢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不走捷徑依賴美貌上位,或可一步一步,為職業女性爭取更多尊嚴與尊重。

    參考資料:NPR – Charlize Theron Portrays The ‘Gray Area’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Bombshell’

    相關舊文:

    不是妳做錯

    女強人

    ***

    本文精簡版分上下兩篇,於12月27日及1月3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