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蔓延時

一別17年,「沙士」肆虐的情景竟又重臨。學生們停課,路上人們行色匆匆,大多戴著口罩低頭而過。疫情新聞舖天蓋地而來,誰都躲不過。

總有比較樂觀的人,提倡「有危便有機」,說每次經濟低迷都是創業的機會。是耶非耶?創業有三個必要條件:資金、人才、成本,即管逐一審視看看。

創業若只看資金的話,那現已不必談下去,因為在疫情蔓延下,銀根更見緊拙。傳統銀行行事保守,一向「落雨收遮」,即使是風投基金,也對融資活動加倍審慎。香港的專業風投基金甚少,很多初創經過科學園或數碼港的培育後往外融資,不免向大企業的投資部門或家族基金叩門,但在好景時要得到他們青睞已不容易,何況在經濟逆轉時?簡言之,目前缺乏融資的有利條件。

人才又如何?我認識一些幹得不錯的團隊,的確是在沙士那年創業的。當時他們剛大學畢業或初出茅蘆,因經濟不景,即使過關闖將考進心儀的大企業,入職薪酬並不可觀,反而激勵他們豁出去創業。而且企業家從不需要藉口,只要他們看準目標,任誰也不能阻止他們,經濟差也如是。此外,逆境下大企業節流減少招聘,部份人才或會考慮到小公司一搏,反有利初創團隊冷手執個熱煎堆。

說到逆境創業,成本低可能是最大的誘因了。除上述提及的人力成本減低外,租金也有可能下調,再加上政府為表有作為而推出的逆週期寬免措施,都為創業提供了較低門檻。對已決定逆境創業的團隊而言,最大的考驗不在眼前,而在疫情過去、經濟回暖後,小公司能否已站穩陣腳,迎接物價驟升的挑戰?

我認為在經濟不景下,創業的人可能增加,但成功的機會率沒有太大分別。那些聲稱因為沙士而成功的團隊,不過事後孔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不靠外來資金也能在逆境下存活的初創團隊,在順境時將最快成為資金爭奪的對象。

相關舊文:當你低處未算低塵埃裏開出花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