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圈子頒獎禮

今天是本欄2016年見報的最後一篇,正好藉此機會回顧一下。

2月19日,《創業群俠傳》首次和讀者見面,當時我介紹香港的創業現況,謂缺乏傳媒的「推波助瀾」,是香港創業生態不夠蓬勃的原因之一。

我形容道,「矽谷的TechCrunch、北京的36Kr等,不僅提供內容,也是平台,把創業家、用戶、投資者等緊密聯繫起來,加快訊息互通、技術交流,人事變動或資金流轉的消息頻密交換,令行業的發展加倍熾熱」,但我當時幾乎忘了StartupsHK,他們發揮傳媒忽略了的平台的角色,乃香港創業圈的重要推手。

StartupsHK在2010年8月舉行首個活動Startups Saturday,一鳴驚人:活動吸引了逾500位參加者,還有18隊初創企業向評判團進行自我推銷。那場活動費用全免,StartupsHK情商了數碼港提供場地、雅虎和微軟贊助飲料與小吃,可謂賓客盡歡(注意:那是2010年,六年前香港的創業氣氛遠不及科技局局長所指的「發燒熾熱」)。

StartupsHK的搞手共四人,是回流的「番書仔」或在香港生活的「老外」,創業之餘欲為社群出一分力,故聯手成立了StartupsHK。六年來,經他們手舉辦的創業活動無數,從中連結了本地許多初創企業、投資者和用家。

他們持續在網頁上撰寫有關本地初創企業的故事,累積人氣,如今Twitter的追隨者逾25,000人、臉書粉絲逾萬,許多外國的傳媒欲找本地初創企業訪問,找StartupsHK;外國的初創企業想打入香港市場,也先找StartupsHK探路。我笑言StartupsHK才是真正的InvestHK(投資推廣署),他們在初創企業心中的地位,可能更勝官方。

不過StartupsHK發展的最大限制,是無法「變現」(Monetize),即從林林總總的創業活動中找到營商之道。創辦人Gene Soo(蘇頌禮)說,利用StartupsHK的平台,不少天使投資者找到投資對象,更有不少初創企業因為他們而得到傳媒報導,聲名鵲起。可惜StartupsHK本身卻未能從中得到太多好處,最多是透過活動找到贊助商,「幫補家計」。幾個創辦人都以兼職身份經營StartupsHK,Gene笑言他們能維持今時今日的江湖地位,靠的不是錢,而是good karma(因果)。

我與Gene一見如故,心想憑我二人之力,合縱連橫,難道不能舉辦一場小圈子頒獎典禮,選出本地創業界的「上位之星」、「年度創辦人」等,為這個生態系統推波助瀾?我們可效法矽谷的Crunchies Award,說不定「自己人」選出來的初創企業更得人心呢。

***

本文2016年12月30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