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初創兩極化

久未聯絡的朋友難得碰面,好奇問道:疫症持續下,你所認識的初創,業務表現是否兩極化?

的確是。我所認識的初創以從事科技業務的為主,表面上看都能受惠「疫下新常態」,但當中的輸家與贏家,卻也有天淵之別。

(相關舊文:疫市贏家

表現最好的,是那些「網上原生」的初創,比如做網購、線上教育、還有從事金融科技(Fintech)的。這些初創的特點是它們從一開始就以線上模式經營,全無「轉型」之痛,在「適者生存」原則下,它們是表現得最好的。

像我認識一家做線上英語補習的,去年九月才正式營運,開業不久就遇上疫症來襲。這類初創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那些就近住宅區的小型補習社,家長們都很習慣讓小孩一放學就到補習社去。朋友本來預計要令市場適應線上補習,得花上好一段時間,但疫症突然爆發,傳統的小型補習社根本適應不了線上模式,只能暫停營業,但以線上補習做定位的初創,卻盡得天時地利,反而增長迅速。

朋友告訴我,他的初創每季營業額都比上一季增加百分之五十,在學校停課的那一季,增幅最勁,達百分之七十。疫症把線上教育的普及速度提升了許多,這家初創今年不但超越其預期中的增長,而且更把業務擴展到海外去。

另一類初創從事的並非「網上原生」業務,他們的表現未必及得上前述的那麼好,卻全賴CEO夠決斷、轉型快而得以生存下來。有一家做活動籌劃的公司,業務十分傳統沒什麼科技元素,還因為「社交距離」措施令生意大受打擊。CEO眼見再這樣下去就坐以待斃了,便當機立斷大力向客戶們推廣「虛擬活動」,更不惜自掏腰包搞幾場網上展覽以作招徠。大部份傳統活動籌劃公司對承辦虛擬活動十分抗拒,因為他們既缺經驗又缺技能,只能心存僥倖,一廂情願祈求疫症早日消失;但我這位轉守為攻的朋友卻成功把公司的定位扭轉過來,憑「別人不做我做」的網上活動,總算穩住了生意。

(相關舊文:虛擬活動的優劣轉守為攻

網上原生的得天獨厚、轉型成功的穩住江山,這樣說來,不似零售餐飲旅遊等受疫情正面吹襲的行業,科技初創應該沒什麼輸家了吧?非也。初創的真正輸家,並非那些閉門造車彷彿不吃不喝不睡的年輕團隊—事實上他們如此節儉、嚴控開支,已經具備捱過經濟嚴冬的必要條件—最首當其衝的,是那些未有盈利、卻全靠融資追求市場份額的初創,當中有的曾被喻為明日之星、有的曾花上巨額大肆推廣。由於業務未達「自給自足」要求,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勒緊荷包不再融資,這些初創只能以裁員、減薪、退租等手段精簡開支,望疫情快快過去好讓他們重新「跑數」(向投資者融資)。不過,投資者是何等精明和看風駛𢃇的人,越孤注一擲的項目,越乏人問津。

每次經濟深度調整,都是企業冼牌的機會。待疫症過去,我們就知誰是最後贏家了。

(相關舊文:問誰領風騷盤點FAANG最新業績

***

本文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

One thought on “疫下初創兩極化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