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四年多前確診患上前列腺癌,最近宣佈時日無多。他昨天應邀出席外國記者協會(FCC)的午餐會,與主持人對談大約一小時,作最後一次公開演講。是日FCC座無虛席,觀眾逾200人,待主角David Webb在台上現身時,現場響起如雷的掌聲歡迎他。
我在YouTube上看現場直播(文末附連結),心想若還在財經報章任職,遇上這麼好的題材,一定回來奮筆疾書,留下紀錄。後來又想,其實現在也可以寫呀,為什麼不呢?David Webb席間回憶他1998年建立Webb.site,不就是為了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暢所欲言、不必次次等SCMP評論版編輯的青睞?
對談已結束一天,不少新聞平台都摘要了重點。我記幾點自己特別有印像的內容:
- David Webb以回憶展開對話。他1986年畢業自牛津大學數學系,後到倫敦的投資銀行工作,五年後,第三份工作(Barclays)把他帶到香港,令他從此愛上這個地方,決定留下。幾年間除工作外,他的投資收入也相當不錯,足以令他在1998年、32歲時達到「財務自由」,不再打工(那時他已離開Barclays,在Wheelock任職)。也在那一年,互聯網熱潮開始席捲全球,David Webb順勢建立網站Webb.site,踏上「獨立股評人」(也就是「股壇長毛」)之路,成為監管上市公司、爭取上市制度透明化等公義的「維權人士」。Webb.site是他的使命,也是促使他在病後多次發言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希望找到方法,把這使命延續下去。
(相關新聞: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數據及軟件已存到雲端 冀採用者延續他營運網站的精神) - 「計劃經濟」不能持久。整個對談中我最有印像的一段話,是David Webb對香港不再堅持「自由市場」的惋惜。他說,香港漸漸偏離「小政府」(Laissez Faire) 本色,走向與內地融合的「計劃經濟」模式,不利經濟發展。他自問自答道,如果說「計劃經濟」效果不佳,那怎麼解釋中國的經濟發展奇蹟?David Webb說,那正是因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釋放了市場的活力,讓工廠決定生產什麼貨品、農民決定種什麼菜⋯⋯是「開放」造就了中國的經濟起飛,而不是中央規劃啊。這番話在今日的當權者聽來,恐怕有點忠言逆耳吧。
(相關新聞:Webb:以為活躍多30年 惜一切已變 稱港偏離「小政府」等成功之道 浪費大量公帑) - 上市監管宜緊不宜鬆。David Webb一方面鼓勵開放市場、鼓勵創新自強,另一方面則敦促上市的監管宜緊不宜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越緊,越能吸引投資者放心投入資金,公司的估值才會更高,這才能吸引優秀的公司來港上市。很可惜,香港至今仍未有集體訴訟制度,在季度報告披露方面更連內地也不如。
(相關新聞:David Webb告別對談,倡廢除創業板及新股上市盈利要求)
David Webb雖帶病在身,但他的思維敏銳如昔,又有問必答、言之有物,令人佩服。雖自己的生命正在倒數,但David Webb仍對香港的前景有希望,他認為聯繫匯率可以維持、中港都會更趨民主和自由。眼下只有一事無法肯定:究竟自己能否活到60歲,申請樂悠咭享受$2乘車優惠?他8月29號60歲生日,距今還有三個月。
相片來源:香港01
***
我落筆時參考了多篇有關David Webb告別對談的新聞報導,其中《信報》英文版EJ Insight有相當不錯的演講摘要:
David Webb says emotional goodbye after 27 years
中文版本的話有Yahoo新聞可看:
當然還有最原汁原味的現場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