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創業,我想告訴五年前的自己…

    臉書有個功能叫「On This Day」,顯示你以前在同一天發過的帖子。我蠻喜歡這功能,有時甚至會刻意留下一些覺得有意思的文章,以後每年重溫。今天想講的話題,正好和這有關。

    三年前我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What I’d tell myself about startups if I could go back 5 years」(「如果我可以回到五年前,會告訴自己關於創業的一些事」),作者Bob Dixon當時是居於倫敦的一位程式員和初創企業家,估計他寫此文時也不過廿來歲吧。我把他列出來的清單(共六十多項)逐一看過,覺得很有意思,選取了其中我最喜歡的五條:

    1. 做出一點成果的,都不是經常約人喝咖啡的那種人

    2. 相對於如何把產品送到顧客手上,大部份技術問題都不值一提

    3. 你最想合作(和幫助)的人,都是那些經常想著如何幫你的人。多親近他們

    4. 寫作(博客、書本、日記)是極有用的經驗

    5. 看Paul Graham的每一篇文章(Paul Graham是「矽谷校長」。他是加速器Y Combinator的始創人,本身是成功的初創企業家,也培育過很多初創,最著名的有AirBnB、Dropbox等。過去十年,寫作無數)

    這六十幾項,總括而言,不外乎提醒自己要專注、不怕挫折之類的老生常談,但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我欲告訴五年前的自己」),又格外起作用;因為都是有血有淚的經驗之談。

    我三年前在臉書分享Bob Dixon的這篇文章,是因為我覺得此寫作練習並非初創企業家的專利,反而人人都可做。坊間有許多「成功書藉」教你設想五年、十年、廿年後的自己會做什麼。這對大部份每天鑽營的人來說既是苦差,也很難起任何實際作用。但若你肯花十數分鐘時間,反省自己做過的事、回想要告訴五年前自己的事,可能對如何計劃未來的五年,更有啟示。

    五年前我絕不會想到有自立門戶的一天。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會提醒自己要學習一切有助做生意的方法,讓機會出現時,能更好地把握。

    ***

    本文4月13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創業與寫作

    如果說創業與閱讀格格不入,那創業與寫作必更令人感到不協調。因為一般的看法是「大隻講」的人不做實事、做實事的人不喜張揚,遑論著書立論。但也有例外。

    像矽谷的「教父」Paul Graham,既是成功創業家(所創公司賣了給Yahoo),又是風投專家,而他創辦的「加速器」Y Combinator,更是同類中最具權威的。

    但Paul Graham最造福天下創業後進的,乃其持續撰寫的許多有關創業的文章--精警到題,不打誑言,no-nonsense。我沒追縱他的習慣,但一些我最佩服的創業朋友卻是其忠實擁躉,而看過不少令人醍醐灌頂的文章,多數來自他。

    另一位經常撰寫創業文章的是Guy Kawasaki,他的書與文章我看得較多,好看、易看,我進入創業的圈子,和他有不可或缺的關係(因為他來香港宣傳其書The Art of the Start)。Guy Kawasaki是蘋果電腦最早期的Evagenlist,深明Startup推銷之道。

    香港也有很好的「創業寫作人」,當中必數anobii創辦人宋漢生,他曾為兩份報章寫過許多有關創業的文章,不少是自己的思考或反省。Greg是比較少見的「右腦人」,故我覺得他的文章頗深奧,抽象概念多,層次很高,不容易明白。然而他的文章在本地創業圈子中,傳閱率很高。

    另一位是上回提過的Keith Rumjahn,他愛在周日整理思緒和總結經驗,用英語寫其Sunday’s Blog。Keith說有同行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寧用同樣時間改善網站功能,收穫好過㪣鍵盤。

    但我覺得寫作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試過便知道。一位很有學問的人曾告訴我,寫作是最接近不朽的事,而很多生意成功的企業家,都渴望著書立說,以文字流芳百世。這和他們希望創造長青基業的心態,不知是否一致?

    ***

    本文2016年5月6日刊於《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