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 Analytics & Conversion Optimization

    上本課的這天,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冷雨下的中大更是寒意逼人。我事前曾非常擔心同學們的出席率,尤其今天是首次請朋友來擔任guest speaker,如果只小貓兩三隻,實在過意不去。

    結果同學們的出席率卻出乎意料地好,總人數甚至是首三課以來最多,真是溫暖老師(和嘉賓)的心。

    說實在的,今天的課對文科生來說絕不輕鬆。Data Analytics(數據分析),光這幾個字就足以嚇倒他們;再加上一個非常拗口的Conversion Optimization(轉化優化),真要命。所以我盡量深入淺出,先向他們解釋什麼是data mining,再輔以連鎖超市Target之pregnancy predictor此經典案例,讓他們明白為什麼數據威力如此強大。

    (相關舊文:大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

    至於Conversion Optimization,除理論外,我嘗試以自己最欣賞的其中一間科企、Netflix來說明。Netflix表面上是串流平台,但實際上我認為它是一家數據公司,憑追縱和分析觀眾的觀看數據,來優化轉化(即吸引或留住訂戶)。我看過一些營運數據,Netflix花在宣傳或營銷上的錢有限,反而將近一半收入都用來製作內容,而製作的內容,又往往以數據作參考,務求拍出受歡迎的影片。

    (相關舊文:科企如何透視你的祕密

    令人欣喜的是,有兩位同學舉手表示不同意Netflix憑數據掌握了他們的喜好,並輔以理據。這證明他們沒有對我的話囫圇吞棗,並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其他沒發言的同學來說,他們也可比較不同的說法,並構建自己的想法。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嗎?

    在下課前,我播放了紀錄片The Great Hack的預告,讓同學們了解數據被「武器化」後,可以造成多大的影響:

    Official Trailer: The Great Hack (Netflix)

    這節課的嘉賓是我朋友Cheney鄭其森,他因為有營運網媒的經驗,便以實例作分享,如何以數據做每個營銷決定。看得出令同學們對此十分投入,我真深慶得人。就這樣結束了寒冷的一天、熾熱的一課。

    ***

    本文為2024年中文大學(CUHK)新聞系本科課程Public Relations for Entrepreneurs第三節課的概要

  • 大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

    「大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這不是一道聯校中文辯論比賽的命題,而是我最近和一位創科界朋友的討論話題。

    因為任教一個大學課程,最近簡略地做了一些有關大數據的研習。不少資料在提及大數據的「威力」時,常用上這句「大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作結論,例如Netflix透過收集你「煲劇」的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看電影的口味、Amazon比你更了解自己要買的書,等等。我也漸被說服。但朋友卻認為這言過其實,只是科技巨企以此來操縱用戶的一句口號、一個公關幌子。

    我在討論過程中提及兩家企業有關大數據的經典案例,Target和Netflix,而朋友卻從未聽過。這是兩個相當有趣和具說服力的案例,不如借此機會向大家稍作介紹,讓你也可以參與這命題的思考練習。

    首先幾個高度簡化的基本概念。「大數據」(Big Data)指極度龐大、人力難以有效處理的數據,它們可以零碎、無序、性質不一…但不管數據再大,如果沒經過有效的整理和分析,並無太大用處。「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就是一個使數據變得有價值的過程,透過「數據挖掘」(Data Mining),從海量的數據中發掘規律,並由規律中作出預測。一般來說,數據越多、呈現的規律越清晰、作出的預測也越準確。這是其中一種數據科學常見的應用,也是我們這次討論的中心思想。

    2012年2月,一位即將獲得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年輕記者Charles Duhigg,發表了一篇連鎖零售店Target以數據篩選出懷孕顧客的報導,奠下一個歷久不衰的「大數據」應用案例(待續:科企如何透視你的祕密)。

    本文率先於《晴報》「創業群俠傳」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