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的時機

兩個好朋友合資廿萬創業搞網店,五年下來,成績不錯,去年營收有八位數字,薄有利潤。有兩點做得不錯:首先市場還算平衡,本地生意佔一半,其餘都來自海外;其次生意不大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比起去年同期,生意增加一倍,表現超乎一般企業。

這家公司最大的開支是營銷。雖然生意做得還可以,但向FB付出的廣告費,比自己賺的利潤還多。多年來二人勤勤懇懇埋頭苦幹,全無融資經驗,明知若得到注資,生意增長更迅速,但眼見市道不佳,又覺得不是融資的時機,猶疑著裹足不前。

對初創而言,融資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些初創以資金為燃料,能夠快速增長、兼併、搶佔市場,如GoGoVan;有些初創本身的現金流控制得宜,從不融資也做出亮麗業績,如Casetify。問問過來人就知道,能不融資就別融資,由創辦人牢牢掌握企業的控制權,更勝引入不稱職的投資者指手劃腳。不過,如果經過審慎考量後仍決定融資的話,有沒有「最佳時機」?經濟低迷是否不宜融資?

的確,市道不佳下風投也會閂水喉,令許多初創面對資金斷鏈的財政危機。但並非一切融資計劃都要暫緩。初創若想融資成功,必須由創辦人的思維轉換成投資者的思維,問自己:投資者最需要什麼?最怕錯失什麼?

投資者缺的不是錢,是有回報潛力的項目;投資者不怕虧錢,最怕錯失下一個騰訊、阿里巴巴、或者Facebook。在經濟低迷下,投資者一樣像獵犬般發掘可能帶來巨大回報的項目,而非任由資金放在銀行呆等。

就在上星期,我的手機在大清早響起,原來一名天使投資者閱報看到某項目,很感興趣,問我是否認識創辦人。那個項目有成品、有訂單、還得到初期融資,本來還有下一輪融資在洽談,卻因疫情而延誤。我剛巧認識採訪該初創的記者,便問得初創的聯絡方法轉告了投資者。這件事給我帶來的啟發是,對投資者而言,沒有所謂最佳投資時機,只有是否合適的投資項目。

如今投資者的口味,和五年前有一顯著分別:更著重項目的盈利上月日本軟銀公佈錄得高達180億美元虧損,主因是孫正義2017年成立的Vision Fund(「願景基金」)投資失利,在Uber和WeWork等燒錢的項目上押注太多。不但願景基金要裁員止蝕軟銀也不得不利用手上的阿里巴巴股票套現

說到這裏,得支開話題重提馬雲與孫正義之間一段傳奇往事。軟銀在2000年向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金,其後跟投兩次,再投了一億美元,總共佔股約25%。以阿里巴巴目前逾四萬億市值計算(港幣),這項1.2億美元(約港幣9.3億)投資的回報,逾1,000倍!我們買賣股票能賺個十倍,已算成績驕人;若能賺上100倍,堪當股神了。1,000倍回報是個什麼概念,一般人恐怕連想像都有難度,可見風投的口味絕對和一般人不同,也解釋了他們為什麼這麼怕錯過下一個阿里巴巴,因為回報的差異實在太巨大。或許二十年前慧眼識馬雲嚐過甜頭,令孫正義至今念念不忘發掘「馬雲第二」,才一再向未有盈利的項目如WeWork等大手注資。但看來這不問損益、只看前景的作風也得調整了。

疫症下投資者也許更加審慎,但他們投資的動力不會改變,因為不想錯過任何好項目,而且專業的風投看長期因素,一般投資七至十年在一個項目上。如果是已有盈利能力的初創,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下更容易得到風投垂青。別人猶疑我出擊,也許成功融資的機會更高。

相關舊文:融資ABC佐治古尼的試鏡祕訣成為爭奪對象從煙花上升到黯然下台WeWork逼宮事件

按:Billions主角”Axe”做的是對沖基金,不是風投,不過他的演繹實在到位,所以取了他的相片配圖用。

***

本文精簡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率先見報

2 thoughts on “融資的時機

  • 融資的時機 - 三稜透視 June 20, 2020 at 22:10

    […] 本文精簡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率先見報 作者網誌 […]

  • 融資的時機 – JPNest June 21, 2020 at 00:05

    […] 本文精簡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率先見報作者網誌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