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食與返工

香港人搵食,世界第一。」

而對大部份港人來說,「搵食」和「返工」是同一回事。過去一年因疫情關係,很多上班族初嚐在家工作的滋味,這能否挑戰日日返工搵食的鐵律?

先為返工講幾句好話。返工的目的不僅是為上班族帶來一份穩定收入,還有工作意義、社交生活,甚至一些社會地位。但也有大量研究顯示,不友善的工作環境和工時過長的壓力,會為上班族帶來比離婚更嚴重的身心傷害。不返工不行,返工太多也不宜,到底有沒有最合適的上班時間?

不久前劍橋大學便利用疫症封城的機會,進行了返工多少天為合的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每週上班一天就可以了!只需每週一天,返工就能為上班族帶來足夠的工作意義和社交機會,此後工作再多也無太大分別。

看到這樣的研究結果,為搵食而返工的上班族有何感想?你大概對此十分認同,但也很無奈吧,因為很難有企業容許員工們一週只上班一天的。要不然,企業的生產力如何維持?社會的進步如何維持?但若換個形式,一週只一天到辦公室上班,其餘時間則在家工作又如何?這會不會是個平衡利害的做法,成為將來辦公的新常態?

(相關舊文:告別「扮工」千禧上班族

我以前也寫過,朝九晚五、每周五天的工作模式,是由農耕社會開始,並於工業革命後成為「常規」的,這是一件頗「現代」的事。然而人類在大部份進化史中並非以這種模式工作,我們的祖先主要靠打獵、收集果實為生,工作時間短,嬉戲時間多。只是進入農耕社會後,我們犧牲了個人的生活,為人類整個物種帶來繁衍的機會。

(相關舊文:點解要返工打獵與耕田

不少疫下調研都發現,在家工作大大縮減員工的通勤時間,對其身心有益,也省下不少交通費。一位評論員引述人口普查數據指,在香港,若在家工作成為常態,可為由新界到港島或九龍跨區工作的150萬名上班族,每年省下208億港元的時間成本!

(相關舊文:不通勤不是夢

隨科技發展改善了工作效率和生產力,加上在家工作因疫情而普及後,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企業檢討行之有效的「返工」傳統,當中不少科技企業率先擺脫辦公室,香港也有初創效法。但這種變革步伐隨疫症緩和,正在逐漸減退。上班族對此當然無奈,但對享受「睇住人做嘢」的中層管理者來說,卻是福音。要重燃上班族減少工作日數的希望,大概先要令這些中層管理者體會「搵食以外嘅人生」吧。

參考資料:The benefits of part-time work (The Economist)新界各區在家工作省下的時間成本(梁天卓,《信報》)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