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快樂之路

    2018年春天,耶魯大學心理學系的Dr. Laurie Santos針對新生們開了一門全新課程叫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心理學與美好人生」,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教學生們正向思維的理論,加上一些小習慣的培養,助他們掌握快樂之道。這個世代的年青人物質上或許充裕,卻在社交和生活上面對極大的焦慮和壓力,精英大學尖子們的情況恐怕尤有過之。

    始料不及的是,這門對飛黃騰達沒什麼「實際」作用的課程竟大受學子們歡迎,最高峰時四位耶魯大學學生中,就有一位選修過,是大學成立317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經《紐約時報》報導後,Laurie Santos收到大量校外查詢,觸發她與網上教學平台Coursera合作,推出網上版,讓更多人受惠。

    我在疫情下大部份時間自我禁足在家,恰巧好朋友對這課程大力推薦,我便登記一試,感覺極好。

    第一節課很簡單,就是讓你做幾份問卷,看看自己的「快樂指數」如何,好在完成課程後再作比較;另外就是透過心理測驗發掘自己性格上的優勝之處(character strength),鼓勵你在日常生活上多多發揮,從中得到滿足感。

    Laurie Santos授課的口脗和姿態十分親切,而解說則扼要清晰,難怪深受學生們愛戴。她首先引經據典,指出高薪厚職、美好外型、圓滿愛情…等人人渴求的條件,都不能帶來持久的快樂。以收入為例,當月薪超越某臨界點後(大約是港幣五萬元),就再不能令人更快樂。愛情又如何?研究發現新婚一兩年後,有伴侶的人和單身者的快樂沒顯著分別。

    人類喜歡比較,即使未必察覺,但我們原來不斷透過比較來量度自己的快樂。如果見到別人的際遇比自己差,我們會自我感覺優越一點;相反,則會加倍不滿現狀。社交媒體普及令我們更容易窺看別人的生活,而人人都喜歡炫耀,難怪Laurie Santos引述研究指,看Facebook越多的人自我形像越差。她笑說,研究證實少上Facebook比加人工更令人快樂。

    由第四節課開始,Laurie Santos逐一講解提升快樂之道,而伴隨每一節課的「功課」,則是紀錄一些細微的習慣(如做運動、表達感恩等)。我還未完成課程,不知道自己的快樂指數能提升多少,但僅僅上課已帶來知性上的滿足和快樂,你也不妨一試。

    參考資料:Yale’s Most Popular Class Ever is Available Free Online (Business Insider)

    相關文章:世界停擺網上課程初探平行時空

    ***

    本文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

  • 世界停擺?

    我望著清空了的「行事曆」,心情不禁有點沮喪。

    因應疫情關係,有幾家我很喜歡的餐廳自行休業14天「斷鍊」;戲院在政府新頒的法例下關門了;暫停營業的還有健身室,過去每週總有三四天到健身室去,有時約了教練,有時「踩機」跑步,即使在最空閒的日子裏,有規律的鍛練也能使我感覺充實。可是如今一切全中斷了。幾乎沒有社交的生活、遭硬生生截掉的工餘娛樂,世界彷彿停擺,令人失去盼望。

    在自憐自傷之際,我看到本地報章一段小小的國際新聞:Dyson製呼吸機助抗疫。Dyson?利用先進設計的摩打,把風扇、吸塵機和風筒做到出神入化、舉世知名的Dyson?找來原文細讀,得知詳情:Dyson創辦人James Dyson向CNN證實,他接到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的電話後,和公司上下一心,以10天的超高速時間,設計好一款全新的呼吸機CoVent,可望迅速、批量生產,四月初就能送到英國的公立醫院應急,紓緩因染疫而呼吸困難的病人。英國面臨呼吸機短缺,全國僅8,000多部,而Dyson今番將為英國生產10,000部,並向他國捐贈5,000部應急。

    不但如此,那邊廂美國的Ford亦正與3M、GE Healthcare聯手,為國家製造醫療器材和保護衣;Tesla與GM也在各自生產呼吸機。瘟疫當前,「國家隊」紛紛就位,為國效力。

    印象中自新冠肺炎在全球大爆發以來,最早有知名企業迅速應變、為抗疫出力的,是奢侈品牌集團LVMH。純淨水、乙醇、甘油,不但是製造香水的必需品,也正好是消毒搓手液的原材料。當疫情在法國蔓延、政府下令封城和呼籲企業救急之際,LVMH的員工靈機一動,向主席Bernard Arnault建議把原本製造香水的生產線改為製造搓手液。不久,一瓶瓶消毒搓手液、裝在印上Christian Dior標誌的膠樽裏,被送到巴黎的醫院為前線抗疫。

    自LVMH後,不少奢侈品牌紛紛效法:Armani生產醫用防護服、Hugo Boss造口罩…而Prada、Bulgari等皆不落人後。雖然城市遭封鎖、人們禁足在家,但原來世界沒有停擺。當災難在全球大爆發之際,一些大企業發揮他們賺錢以外的社會責任,各顯神通,為抗疫出力。

    從這些企業身上,我得到啟發。雖然我的日常生活被擾亂,行事曆也清空了,但不代表我的生活就要停擺。一個好朋友剛巧在這時候向我推介,耶魯大學成立317年來,最受歡迎的一節課The Science of Well-Being,將於網上由Coursera免費提供。課程由心理學教授Laurie Santons在2018年針對學生們而設計,我朋友完成後覺得十分有用。既然我的行事曆清空了,為什麼不試試在家上課?這可比長嗟短嘆有意義多了。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很喜歡張貼一幅圖,示意「這是歷史上首次,你留在家中什麼也不做都可以拯救人類」。好好把握世界停擺的機會,可別弄砸了。

    ***

    本文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

  • 《對不起錯過你》

    (下文含劇透)

    到戲院看英國導演堅盧治(Ken Loach)執導的新作《對不起錯過你》(Sorry We Missed You),漆黑中隔著兩個座位的「社交距離」,仍清晰聽見身旁觀眾的深深太息。

    現年83歲的堅盧治畢業自牛津大學法律系,年輕時就十分關注社會議題。他執導的電影,大部份反映弱勢社群的面貌,勞工、無家者、貧窮人口…鏡頭下盡是小市民面對制度和命運的掙扎,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然而導演的風格秉持英國知識份子的冷靜,再催淚的情節都表現克制,沒呼天搶地的矯情。難怪他的電影作品既屢獲獎項與榮譽,更贏得尊重。

    在新冠肺炎陰影的籠罩下,我相信很多大城市的人,都曾和戲中角色Ricky一樣的人物擦身而過。Ricky是個「自僱」的速遞員,應徵時獲明明白白地告知,你不是我們的「僱員」,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既然「自己做老闆」,當然多勞多得,兼不獲任何勞工保障。缺勤的話,自己找替工,否則罰款100鎊;弄損追縱派件用的掃瞄器,罰款1000鎊。

    人到中年的Ricky沒什麼一技之長,太太Abbie也只是個無底薪的護理員,家中欠債累累,還有正求學的一子一女。他是個盡責的爸爸,能當上速遞員,看來也是一條出路。即使每週工作六天、每天14小時,他都努力咬緊牙關捱下去,盼望儲夠買房子的首期,不必捱貴租。兒子討厭上學,不時生事,令Ricky兩夫妻很頭痛;只有11歲的女兒十分懂事,卻已被失眠困擾。這樣的日子即使無風無浪都不容易過,何況遇上意外?

    令我們嘆息的是電影的最後一幕。Ricky遇劫被毆,滿身是傷,但次天一大早,還得掙扎著上班,妻兒奔出勸阻無效,眼巴巴看著他緩緩駛去。不開工就沒錢交租或還債,兼要被罰,哪管得上血肉之軀早已傷痕累累?

    前文曾提及,疫情下人人足不出戶,外賣科技企業生意增長強勁,但漸見隱憂。《華爾街日報》報導,不少外賣科企暫免收取餐廳佣金,免得食肆生意太少做不下去,兩敗俱傷;另外也不得不開始關注送餐員的安危,因為他們接觸人多,容易受感染,一旦需要隔離14天,人手更見緊絀,定單再多都接不下來。幾家主要科企如UberEats、DoorDash等,正商討設立基金保障送餐員,好使他們一旦受感染,也能得到基本勞工保障,如有薪病假等。但「自僱」者要得到像樣的福利還有漫漫長路,因為這些財雄勢大的科企同樣在摩拳擦掌與立法機關較勁,試圖迴避為自僱者提供基本勞工保障的責任。

    「對不起錯過你」是戲中Ricky在派遞不遂時,留給收件人的卡片。導演一語雙關,以此控訴在科企坐大、用者享受時,社會錯過保障大批掙扎求存的「自僱者」。

    相關舊文:疫市贏家廣告人揸UBER

    ***

    本文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