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英不創業?

    一位日進斗金的「補習天王」曾感喟,有個中學師兄,不但是會考十優、高考五優的狀元,而且還長得帥、能文能武,當年在許多小師弟心目中,是神一般的人物。多年過去,這位師兄成為大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但在今已名成利就的小師弟眼中,卻已失去光環,不過是大都會裏云云面目模糊者之一罷了。

    「食花生」的人很快跳到結論:讀書叻有乜用?成為精英又如何?發達幾時論到你。我不大同意,因為不論是補習天王,還是他的狀元師兄,都作出十分合理的選擇。

    我常和創業的朋友打交道,發現當中只有極少是名校中的精英。一些出色的創業者,往往曾留學北美,受當地文化的薰陶,較有企業家精神,不喜受大機構的束縛,敢闖自己的路,於是回流創業;土生土長的呢,讀書成績出眾的有不少,但同時來自傳統名校的,則少之又少。像我剛剛認識的一個團隊,四人都是才廿多歲的「90後」,城大畢業,學業成績相當優秀,各人來自校風和成績均屬一流的「地區名校」,只是並非令「港媽」趨之若䳱的那十間八間而已。近年創業風氣日盛,類似土生土長的團隊越來越多。但奇怪,為什麼傳統名校的精英很少創業?

    因為傳統名校精英的選擇,和一般人的不一樣。對這些1%的讀書精英來說,心理上較受得起風險的,可以選擇加入投資銀行或對沖基金,錢搵到,高度競爭的環境也很能激發他們的鬥心,遇強愈強。性情比較溫和的,唸文科的將來考AO或加入跨國企業當見習生,唸理科的可以當醫生,都是一條可控的、地位和收入較有保障的路。傳統名校的1%精英,犯不著冒險,走0/100的創業路,因為他們面前已有足夠多85分以上的選擇了。「狀元師兄」大概就屬這種人。

    至於那些成績中上、通常並非來自傳統名校的優材生,他們面前的選擇大多在60-80分之間,若加入有前途的行業、在機構裏平步青雲,也就是社會上的中流砥柱了。如今創業風氣更開放,門檻更低,這當中有些人若想挑戰常規,搏取超過80分的回報,希望有100分、甚至120分的,就會加入創業大軍。像我剛遇上的團隊就屬這類,「補習天王」大約也屬於這類,而他成功了,突破本來的有限選擇。

    以上的觀察很籠統,不是什麼真知灼見。老生常談講句,能成為精英的,不論哪個年代,都是少數。傳統名校的1%,將來或許就是85分左右的人生;然而若能慢慢掌握自己的愛好和技能,在適當的時代下,也許能突破中庸的選擇,闖出120分的人生。

    相關舊文:天才與創業
    //擁有過人的智力,就如擁有大殺傷力武器,但如果找不到想做的事,好比漫無目的地虛耗彈藥,是很痛苦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相信不少天才,就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使命,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甚至用在錯的地方,結果反而過得平凡人更失意。//

    ***

    本文1月25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天才與創業

    上週文章「女強人」,提到社會容易對事業女性產生偏見,標籤她們性格不討好、「唔nice」;有讀友向我舉了一個例子:去看看那個「13歲的創業女生」吧,部份對她的留言近乎欺凌。

    原來視頻網站《一条》最近播放了一個13歲小創業家葉礽僖的短片,在臉書上迴響很大。葉礽僖的產品是個幫小孩學習語言的App叫MinorMynas,媽媽羅雅慧是她的天使投資者,也是女孩在家自學的導師。短片拍得好,題材也正面,卻莫名其妙地引來haters(「酸民」)留言,比如嘲弄女孩身為港人卻只講英語、諷刺她年紀輕輕能創業全靠家裏財政支持…等,媽媽為此挺身而出,得體地作了回應

    針對𧘌僖的批評不見得是性別偏見,卻似乎混合了對內地的抗拒和妒忌的情緒。而且女孩並非第一次有此遭遇,她升中時就因為興趣和同學不同而受到排儕和欺凌,媽媽為保護她,才為她退學、讓她留在家裏自修。礽僖從小喜歡閱讀,而且語言能力強、愛好發問、喜歡解難,顯然是個天資聰穎的資優生。要她適應主流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其受欺凌的經歷格外使人心痛。說到這裏,想起我中學老師最近的一個「奇遇」。

    我老師提早退休前教過幾家名校,據他自己形容,教過的十優、九優狀元,不計其數,但都不及最近遇上的一個六歲男孩。這男孩不但性格極可愛,而且智力高得令人吃驚。男孩會自己上網學英語、西班牙語,首次見面便與老師談sub-atomic particles(次原子粒子)。男孩的父母是小生意人,對他十分疼愛,卻苦於無法了解兒子的心思,所以托人找上我老師請教。老師形容,他以前教過的「狀元」們,分別只是聰明程度的不同;但這個六歲男生,卻完全超越一般的聰明,是「莫札特型天才」、數十萬人中才找到一個的異數。

    我問老師,如果讓你全權負責這個男孩的教育,會怎樣培養他?會不會讓他提早上大學?主流教育對他來說太容易了,簡直浪費時間,不是嗎?老師低頭沉思良久後,才緩緩回應道:「我會先教他purpose of life(生命的意義),等他17、18歲,足夠成熟了,才上大學去。」他還反問:好趕時間咩?

    老師的答案使人意想不到,但細想卻很有道理。試想如這個小孩般聰明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身邊很難有人在智力上及得上他,但人的際遇卻與智力沒必然關係,若遇上挫折,怎麼自處?況且,擁有過人的智力,就如擁有大殺傷力武器,但如果找不到想做的事,好比漫無目的地虛耗彈藥,是很痛苦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相信不少天才,就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使命,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甚至用在錯的地方,結果反而過得平凡人更失意。這多麼可惜。

    若六歲男孩的「成就」今天被公諸於世,相信也有機會像礽僖般,惹來酸民謾罵;社會排儕小眾,天才也是小眾,何況中國人向有「槍打出頭鳥」的文化。倒不如十年磨劍,讓他一方面探索自己的潛質和興趣,一方面學習適應社會,待他既有穩定的情商,又弄清自己的使命後,才把天才施展出來。老師笑言,人類解開nuclear fusion(核聚變)的祕密,可能繫於這男孩身上,如果這是他的使命的話。孩子你慢慢來。

    ***

    此文5月4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上為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