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三部曲之二:找收入

    香港的流浪動物難有善終,即使有機會被收容所暫托,得到領養的機會亦微乎其微,因為港人領養的意識不高,而領養的渠道也不便。

    很多動物關注組織和義工想改變現狀,他們透過募捐,一方面加強教育,另一方面呼籲領養,還有不少親自介入拯救與暫托工作,勞心勞力。可惜回報與付出往往不成正比,令全心全意為動物福祉努力的人泄氣。

    除愛心以外,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解決流浪動物這老大難的問題?這是一年多前「狗狗民宿」平台Pawsible創辦人林永君不斷思考的「痛點」。

    四十五歲的林永君曾多次創業,他相信有些社會問題,透過市場方法解決可能更有效。於是有了Pawsible的構思:利用「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連接寵物主人與寵物民宿,並為收容所裏面的遺棄動物,提供更多接觸領養家庭的機會。

    港人外遊次數甚多,每年出境人次達8,500萬,當中不少是有飼養寵物的人(香港有28萬戶養寵物)。主人外遊時,寵物怎麼辦?有些交給親友、外傭,不少選擇「寵物酒店」。每逢旺季,全港多所寵物酒店轉眼曝滿,供不應求。

    如果有飼養寵物的住戶中,有部份成為寵物民宿又如何?情況可能大大不同。因為寵物主人的選擇大增,他可挑選住所附近的民宿,便利接送寵物;公開透明的評分系統,令主人放心選擇有信譽的民宿家庭。

    對民宿家庭而言,他們除可在旺季幫助其他寵物主人解決燃眉之急外,又可利用淡季,暫托收容所裏的動物,把牠們帶入社區,增加其接觸未來飼主的機會,獲得領養。

    就是這個構想,打動了我成為Pawsible的一份子。我們既找到市場的痛點,又有可持續發展的營運模式,似乎很圓滿。

    ***

    相關文章:

    創業三部曲之一:找痛點

    創業三部曲之三:時勢

    ***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創業三部曲之一:找痛點

    此刻我在寫作,而六六一直在旁陪著。牠翻了身,舒適地伸個懶腰,肚子朝天,眼睛眯起,然後動作越來越慢,呼吸漸變均勻…不多久,竟打起呼嚕來,睡熟了。

    六六是我的寵物,一隻橘色的貓。五年前,當六六還是一隻小貓時,牠非常瘦弱,害了流感,跟著流浪的貓媽媽在停車場/垃圾站覓食,性命堪虞。後來牠被弟弟撿了回家,從此命運改寫。有時我想:別的流浪小動物也能得到六六的機會嗎?

    關於香港飼養寵物/流浪動物的現況,我找了一些數據:

    香港每年合法處死大約10,000隻動物,當中除流浪動物外,還有不少是遭主人棄養的寵物
    有飼養寵物的住戶約佔全港的百分之十,即280,000戶左右,當中約一半養狗
    超過八成狗主表示,他們的寵物購自寵物店或由親友轉贈,只有約一成來自領養

    換言之,香港大部份流浪動物沒有出路,即使有幸逃過死門關、被動物收容所接收,但得到領養的機會也相當渺茫。並不是太多貓可以過六六一樣的生活。

    在我養六六和另外兩隻貓之前,所有有關小動物的數據對我而言,皆不痛不癢。但在牠們進入我的生活後,任何小動物遭遇到的悲慘經歷,都令我有切膚之痛。這成為我加入一個初創團隊、冀助更多動物得到領養的遠因。

    不少人因為看中某些潮流或勢頭(如電子商貿、英語學習)而創業,認為只要加入其中,就能乘勢分享成果。但由外界誘因推動的方案,往往缺乏願景與重點,容易越做越變得不倫不類,結果失敗收場。

    相反,絕大多數成功創業的人一開始不是想怎樣改變世界,而是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件事能為我改變什麼?先嘗試解決一個對自己有切膚之痛的問題,才能鍥而不捨,解決一個市場的共同問題。

    ***

    相關文章:

    創業三部曲之二:找收入

    創業三部曲之三:時勢

    ***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戴上拳套的鋼琴家

    Elliot本來是名研究員。中學就讀男拔萃,後考取全額獎學金到意大利的聯合書院唸預科,大學與研究院先後就讀於英國的愛丁堡大學、美國的芝加哥大學,都不用交學費。回港後繼續學術研究,到位於港大的Fung Global Institute任職(後易名為Asia Global Institute),當時的主管是一名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

    他也是一位音樂人。自小習琴,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高級鋼琴演奏文憑(LRSM)資格,專長伴奏及室樂演奏,熱愛作曲。Elliot曾想過,若不從事學術研究,很大機會當職業音樂人。

    但現在Elliot只有一個身分:創業家。2014年他毅然辭去非常穩定的研究員工作,一個人創業,做一個叫Gaifong(「街坊」)的租賃平台,希望身體力行,推動他堅信的「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理念:人人只租不買,為世界節省更多資源。

    一年前Gaifong平台上只有54名用家,他們曾把自己的閒置物品放到這個平台上出租,或租用別人的閒置用品。如今平台漸漸壯大,上有逾3000個物品可被租用,Elliot的團隊也增至六人。每一名用家、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Elliot努力爭取過的痕跡。

    那天他告訴我已籌好啟動資金,總算可以喘一口氣。我問過程如何,他說了一個數字,是見過的投資者總數,「我都用Excel紀錄下來」,可見每次皆有血有淚。初創企業找到情投意合的投資者不容易。

    很多人認為Book Smart嬌生慣養,經不起創業的煎熬,但不要忘記一雙鋼琴家的手必也經過千錘百練,只要戴上拳套,一要可以展現Street Smart的爆炸力。

    ***

    2016年4月8日刊於《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