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一般的隊友

    「羅胖」羅振宇的節目《羅輯思維》是我今年的最大發現(當然相比眾多海峽兩岸的支持者,我的發現也太遲了)。前不久聽他2014年的一輯節目「開會是個技術活」,講1787年的美國制憲會議,為什麼因為四種人的參與而成功。如此艱澀的題目,竟被「羅胖」演繹得淋漓盡致,我除了佩服,也覺得必須將之介紹給大家不可。若能因此使一兩個人掌握了開會的訣竅,為公司增加開會的效率、為被逼開會的扮工室低端人口們節省時間,也算功德無量。

    「羅胖」引述美國制憲會議的經驗指,任何需要促成團體達成共識的行為,小至約中學同學BBQ,大至搞一場革命,要使上下一心、有效率地達成使命,必須有四種人的存在。姑且以班際聚會為例,稍之為「班主任」、「班長」、「包拗頸」和「班花」:

    「班主任」:團隊裏最受尊重的權威人物。一件事要推動成功,過程中免不了有爭拗和衝突。只要「班主任」在,大家為給他留幾分面子,再激烈的衝突也不致撕破臉。在美國當年的制憲會議上,總統華盛頓便起了這個「班主任」的關鍵作用。即使會議上眾人爭得面紅耳熱,一旦華盛頓端坐其中、頷首傾聽,因為他在,誰也不敢做得過份。

    「班長」:推動議程有效進行的祕書型人物。「班長」未必有「班主任」的權威,但眾同學都敬他三分,更重要是,一個好「班長」須掌握會議議程和節奏,積極地使會議有效地推進,必要時「剪布」,將討論拉回主題上。

    「包拗頸」:每個班上都有一位特別頑劣的同學,專和權威對者幹。但一個有建設的反對派,卻能在團體中起到相當重要的制衡作用,逼使大家面對可能發生的危機,有預謀地思考解決方案。這同學既要維持多元觀點,更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為團體的長遠利益著想,敢當不受歡迎的人物。

    「班花」:前面三位都是為了推進事件成功而必不可少的人物,至於人見人愛的「班花」,則起著撫慰人心、癒合傷口的情感作用。以舊同學約BBQ為例,當大家十五十六不知參不參加時,難免四出打聽當年的班花來不來。她來,大伙出席的機會又高一分,也不為什麼,只為見她一面、心裏高興。同理,在會議上「班花」起的作用,就在大家出現意氣之爭時,左勸一句、右哄一下,兩邊心裏好過些,氣落下了,自然能把事情談成功。

    細想一下,以上四位不但是會議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也是一個好的創業團隊必須有的四種隊友。你覺得自己屬於那一種?

    ***

    本文精簡版12月29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唔識tech點創業

    兩位大學好友,畢業後邊打工邊創業,早上「華爾街」,晚上化身「矽谷人」,為時數年。到了28,29歲的年紀,事業漸有起色,以業餘時間打理的創業項目,居然也做得不錯。可惜發展下去的話,看來兩方面難以兼顧,如何取捨?二人思前想後,決定「U盤化」,脫離組織,投入創業。

    但有個問題想不通,小伙子打電話來問:我倆都不懂程式,該找個技術人回來,還是求助於坊間林林總總工作室,以外判形式合作,貨銀兩訖?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也不容易,如何建議實在對一個初創團隊影響深遠。我有一點紙上談兵的想法,寫出來抛磚引玉,有初創經驗的朋友請不吝𧶽教。

    在他們這個初創階段,我的建議是:如果有人選的話,能找個CTO成為聯合創辦人最好。次之,在自己的平台上招兵買馬,看能不能找到價值觀相近的人加入團隊,再細心觀察合作下去的可能性。假設實在沒有人選,才考慮把技術部份外判出去。

    簡單解釋一下我的理由。小伙子的產品依賴互聯網作平台,技術應用的高低,對日後能走多遠有決定性的影響。在他們這個初始階段,未必能預視整個技術平台的架構有多複雜。所以如果用外判形式逐個項目做,發展下去可能發生互不協調的情況;而且將來若要在已建好的大樓上修改結構,也會非常困難。

    所以他們最好有自己的CTO,猶如初創的建築師,掌握藍圖,推進工程。由於現有的兩位成員都不是技術人,所以新加入那位更應「補不足、損有餘」,既要和團隊理念相近,又有能力補充先兩位的不足。

    我鼓勵小伙子翻箱倒櫃思索自己的人際網絡,回想一下從讀書時代至今,可有哪位同學在互聯網方面特別出色?很多時需要找的人未必是平時接觸最頻密那些,反而是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同事之類。只要有人選,就要發揮三顧草㿖精神,用足誠意,打動技術高手加入團隊。有沒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也是初創成功與否的重要元素。

    小伙子續問:我想起工作關係接觸過一個人,他四十多歲,在科技公司當高層,月薪最少五六萬,我們恐怕請不起。

    我搖搖頭說,不對。你們要找的人,應該是年紀和你倆相差不過兩三歲那種。年紀太輕的,以你們經驗,管不住;年紀太大的,你們更不懂應付。而且「叔叔」人生經驗和你們相差太遠,對事業的要求不同,很難與你們共同進退。

    廿多卅歲應是正當創業的最好時機。人生和工作經驗剛好,未被生活磨練得失去鬥志;既有自發向上的動力,又不會太輕浮無知、三分鐘熱度。

    我期望這個小小團隊,早日找到和他們理念和想法相近的「第三者」,把產品做下去,有朝一日,名滿天下。

    ***

    相關舊文:不怕神一般的對手

    上文精簡版12月15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