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漂港人來郵

    我有一位網友「小純潔」,2013年離開香港到北京發展事業。他本來是建築工程師,卻心儀互聯網,在北京報讀一些增值課程後,轉型成為科技企業的產品經理,並留在北京,正式成為一位「北漂港人」。

    最近「小純潔」看了我寫「樊登讀書」的文章勾起興趣,來郵告訴我一些想法,我認為他的分析甚好,徵得其同意後,下面引述部份內容,大家不妨集思廣益:

    “我也試試回答文章的問題:廣東話版樊登讀書,服務海內外香港人,會否有市場?

    剛查了一下,全球(包括廣東、廣西、大馬等)使用廣東話約1.2億人。如果只包含海內外香港人,市場容量可能有點小,但是包含所有會說廣東話的人群,也許可以考慮一下。

    與此同時,我有一個可謂逆向的思路:就是做一個APP,將港版書推到內地
    我簡單推演一下,《微信讀書》有億萬級別用戶量,《得到》有千萬級別用戶量。《港版書APP》(暫稱)、一個細分領域的微信讀書,或許能達到百萬級別用戶量。如果能做出一個百萬級別用戶量的APP,引起騰訊(閱文集團)、得到的注意,收歸旗下,也是相當理想的。

    我在北京待了快7年,眼見港式美食、音樂、電影、劇集等,都是有市場的。
    同樣,在港版書中,財經、商管(包括startup)、健康、美容、小說、教育、育兒、旅遊、飲食、藝術文化等(敏感題材除外),都有很多優質內容,相信在內地也是有市場的。

    優質內容永遠稀缺,只要是好的內容,不論是來自外國、日韓、中港,都會有市場,只是未有人以高效的方式,向龐大的內地市場提供相關的產品或服務。

    如果坊間真有這樣的APP,我一定會年年訂閱。在香港我未必如此,因為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量相當充足,但是在內地就不一樣了。”

    「小純潔」提到,香港不少書藉在內地很受歡迎,比如說和初創有關的,我剛好有親身經歷驗證此說:

    2015年我上一本書《創業大時代》出版時,第一位告訴我買下此書的人,就是一位內地科技雜誌的總編輯,他碰巧到數碼港參加座談會,一到步便去買書、一買下便在座談會上引用,還道從來不知道9GAG是香港人做的!而我當天正好在數碼港參與此座談會,碰上這幕,實在湊巧。

    港版書內銷、或深耕廣東話市場的讀書App,如果成事,大家將來會捧場嗎?

    ***

    本文精簡版在《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率先見報

  • 樊登讀書

    一個創業的朋友向我推薦「樊登讀書」,說他和幾位創業朋友最近都迷上它,每天駕車聽「說書」,上班來回一小時,剛好「聽」完一本書。

    我是英文書摘App Blinkist 的付費用戶(它現已增加audiobook功能,可整本書聽),每週最少完成一本,早已習慣「聽書」;比樊登更早登場的羅振宇和其產品羅輯思維,也一度令我入迷。這位樊登有多捧?令我很好奇。

    一口氣聽了幾本,包括中文寫的歷史書《宋徽宗》、《歐陽修》,和英文原著Lean In與Zero to One,感覺不錯,中文書尤其說得好。如《宋徽宗》,樊登邊說邊加插徽宗寫過的詩詞,聽來甚悅耳;至於英文書,我還是比較喜歡Blinkist的風格,精簡、直接,像筆記一樣。樊登的演繹是把整本書看完融匯貫通,再加上自己的心得講出來,這作為「節目」來說無疑更好聽,但風味卻和原著大相逕庭了。

    (後來我看樊登接受的訪問,他將一般的書摘稱為「物理式解讀」,自己的則為「化學式解讀」。孰優孰劣?各有所好吧。)

    香港人好像沒有聽書的習慣(看書就更不用說了),但在內地和台灣,樊登和他之前的羅振宇都很受歡迎。熟悉國情的創投圈朋友說,羅振宇幾年前以「羅胖」的渾號成功開發出「羅輯思維」這個「知識付費平台」,一度在創投界很火,市值節節上升,後來似乎犯上一些內地初創愛犯的毛病,旁騖太多,後勁不繼。但他成功開拓了一群愛書人的市場,樊登冒起後,「接收」下這個市場,也火起來了。

    樊登比羅振宇年輕三歲,二人背景有點接近:都是書獃子、曾在中央電視台擔任節目主持人,口才皆十分了得。他們學而優則「商」,憑本身的興趣和優點,借互聯網的普及迅速俘虜神州大地的網民和文青,把「知識產業」轟轟烈烈地大搞起來,各自的會員數量,皆以千萬計。

    我有閱讀習慣,不會以書摘App取代看書,如Blinkist,更像是個助我挑書看的好幫手;儘管如此,Blinkist、羅輯思維和樊登讀書等App,卻是填補碎片化時間的好夥伴,尤其在不利看書的時候(如駕駛或洗碗中)。此外羅輯思維和樊登讀書的成功,令我不得不佩服內地與台灣人對渴求知識的熾熱。我的創業朋友心思思想搞樊登的廣東話版,服務海內外香港人,你認為有這樣的市場嗎?

    相關舊文:聽書成習慣
    樊登讀書試聽:《宋徽宗》

    本文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

  • 創業的三個關口

    港人李景輝(David Lee)上週出現在一年一度的蘋果發佈會(Apple Keynote)上,與籃球明星Steve Nash同台,介紹團隊NEX Team的最新產品HomeCourt。許多朋友本來在睡眼惺忪中,因為意外地聽到一段帶港式口音的英語而振奮,再看到有港人在國際舞台上亮相,莫不感到與有榮焉。

    David這一登台,是名符其實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十年前,他們的團隊比Google更早推出網上試算表EditGrid,一鳴驚人。不久獲蘋果羅致旗下,落戶灣區。年多兩年前,聽說David已離開蘋果另起爐灶,結果他們離巢蟄伏不久,就傳來HomeCourt誕生的消息。七月底我在專欄「香港人打世界波」裏介紹他們剛完成400萬美元的融資,彼時感到興奮的主要是圈內人,直到上週David亮相蘋果發佈會,才終於引起比較廣泛的關注,各大傳媒包括很少正經八百的《100毛》也分享這段消息,教許多港人自豪。

    David謙說團隊「不是成功,只是成功的開始」。我細味這句話,在想如果這不算創業成功,那怎樣才算?《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羅胖」曾在其第145期節目「什麼是有錢人?」中介紹洛克菲勒家族,談創業成功必須突破三個關口:

    首先是要挖到第一桶金,這不必多說;然後是把握當代的「風口」,讓財富急速上升,這也不算最難過的一關,因每個時代總有人能「成功搭𨋢」;最難突破的是第三關,用羅胖的原話,是「必須找到一種全新的方式完成財富帝國的橫向擴張」。這和電影《一代宗師》裏「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練武境界,似有異曲同工。

    以洛克菲勒為例,他發戰爭財,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通過買賣必需品積累第一桶金,完成第一關。其後把握石油剛剛被開發及成為人類主要燃料的巨大時代契機,突破第二關。至於第三關,洛克菲勒以「信託」(Trust)方式大規模壟斷、控制石油產業,完成帝國的橫向擴張,終於奠下不朽基業。洛克菲勒家族現在仍是巨富,但在政經舞台已顯得非常內儉低調。羅胖形容這就是一個好的家族,「在上升的時候像煙花一樣的燦爛,在下降的時候像湖水一樣的沉靜」,給世人留下一幅美景。

    如果用如此長遠的眼光去看這個時代的科網創業,99%曾見報的初創,都可謂有「像煙花一樣燦爛」的上升,尤其如今媒體發達,記者們莫不爭先恐後搶奪最有新聞價值的初創作報導。問題是,有幾多初創能把握時代的風口、繼而完成帝國的橫向擴張?實在少之又少。以香港為例,70、80年代曾有一批企業家把握香港的經濟轉型和起飛,成就一方霸主;千禧之後,後繼可有人?

    十年前David和團隊憑EditGrid走出香港、踏上國際舞台,已通過創業第一關的考驗。如今他們以HomeCourt挑戰更大成就,也有如煙花燦爛。HomeCourt將AI技術應用在籃球訓練上,此產品無論如何都屬站在風口上,而和團隊相識多年的初創朋友形容,經過第一次成功創業後,這次David走的每一步都更精準,近乎完美,沒犯任何低級錯誤(見宋漢生文:Startup界的藍籌)。他們能不能順利通過創業的第二和第三關?David肩上的擔子可一點也不輕。他已帶領團隊走出香港市場、走進科網的浪急風尖,或躍在淵,作為同聲同氣的香港人,我們一定支持David。望百年之後回看香港科網的歷史,又見煙花,又有湖水。

    ***

    相關舊文:

    香港人打世界波

    勁旅出山

    香港人在矽谷

    ***

    本文的精簡版9月21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