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要築「護城河」(moat)這概念,是由當世最偉大的投資者、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兩位合夥人Warren Buffett巴菲特和Charlie Munger芒格提出的。過去我一直沒把這金科玉律套用在初創上,因為初創能生存下來已很不容易了,築護城河什麼的實在太遙遠。但隨初創打穩基礎開始成長,「護城河」就成為它們能否基業長青的關鍵。我認為值得為大家簡介一下。
(相關舊文:完美合夥人)
巴菲特和芒格是舉世知名的「價值投資者」,關於什麼是「價值投資」,相信講一個學期的課都講不完,簡單來說,那是個三部曲:決定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以極便宜的價格買入、等待。巴菲特和芒格相信,當一間企業的內在價值遠高於其市場價格時(例如身處金融海嘯般的大跌市中),假以時日,有效的市場終會把其價格糾正過來。這樣一來,早已入手「執平貨」的巴郡,就能嚐到甜頭了。
如何決定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大大的學問,也是巴、芒二人獨步天下的祕訣。無數價值投資門生為他倆著書立說,我參考的這本,叫Charlie Munger: The Complete Investor,作者Tren Griffin在華盛頓大學唸經濟出身,目前是微軟的一位高層。他閱畢大量巴郡二老的文章後深受啟發,寫下此書梳理自己的領悟,並藉此向芒格致敬。如果說決定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價值投資的基石,那一家企業有沒有「護城河」,就是判斷其內在價值的關鍵了。
巴菲特和芒格認為,護城河對一家企業的存亡極其重要,以至大機構高層的唯一要務,就是不斷加闊自己的護城河,每日如是。一家企業的護城河應闊到一個地步,是即使由儍瓜來管理這家公司它也能生存,「反正這一天終會發生」。
那怎樣的企業才叫擁有護城河呢?作者綜合了幾點:
- Supply-sid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供應方規模經濟」,即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越多,平均成本越低。大型連鎖超市如沃爾碼就具備這種優勢。
- Demand-side economies of scale,又稱「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即產品或服務越多人用,其價值越高。社交媒體如Facebook便是表表者。
- Brand,品牌。巴、芒判斷一家企業有沒有強大品牌效應的方法是,看看競爭對手能否藉龐大資源複製或摧毀其品牌。想像一下,不論比亞迪或小米如何扭盡六壬,都難以動搖Tesla或Apple的世界品牌地位,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 Regulation,法規。有些行業得到法例的保護,坐擁難被挑戰的護城河,例如銀行業。其中債務評級機構如穆迪或標普500更得到法例認可,這種市場優勢實難取替。
- Patents & IP,專利及知識產權。這在科研行業尤為顯著,原因不言而喻。
看畢此書後我就想,疫情肆虐下,如輝瑞(Pfizer)這樣的世界級頂尖藥廠,豈不擁有以上幾乎一切「護城河」的要素?果然,巴郡剛好在今年第一季把手上所有輝瑞股票套現,是否標誌它此刻的價格已見頂並超出其內在價值?股市走在經濟走面、而股神又必然快人一步,相信不久還顯端倪了。
我在撰寫此文時,又不期然想起「初創教父」Peter Thiel的經典作品Zero to One,他提到一家初創必須成為具市場壟斷地位的「霸權」,才能建立萬世基業。而成為霸權的四大元素(Proprietary Technology, Network Effect, Economies of Scale, Branding),竟與以上不謀而合!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相關舊文:創業評判手冊)
寫到這裏,一些朋友大概仍然覺得「護城河」對自己的初創太遙遠;千萬別妄自菲薄。在科技急速換代的今天,一家初創絕對有能力殲滅一家百年基業、甚至整個行業,瞬間為自己築起護城河。世上幾家市值逾萬值的科技企業,全部極年輕,但已顛覆大量歷史悠久的產業。例如串流平台Netflix誕生才多久?已直接威脅老行尊迪士尼的電影製作和行銷;以區塊鏈技術產生的比特幣Bitcoin,面世不過12年,在許多信徒心中,已開始挑戰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了。
(相關舊文:科技霸權、大衛戰勝歌利亞、銀行的恐懼、自己的錢自己融)
初創不妨以「護城河」的標準自我鞭策,問自己是否向以上五大目標邁進。只要方向正確、堅持不懈,必可走出一段不平凡的創業之旅。
***
本文精簡版同日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