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己的火花

不久前浸會大學邀請我為學生們做一分享,題目大約是「如何為自己的社交平台建立品牌」。我在準備的過程中想:憑什麼這題目要由我來講?是,我有一個臉書專頁,建立了大約也快十年吧,可在我「佛系」的經營下,粉絲不過數千,從「KOL經濟」的角度來看,號召力完全微不足道。而現在正在唸書的大學生們,可是千禧年左右出生的,他們從小就接觸社交媒體和KOL,他們經營社交媒體的觸覺,肯定比我好百倍千倍。我若以「專家」身份為學生們作分享,莫說班門弄斧,簡直貽笑大方。

於是我務實地重新思索,有什麼題材是大學生們有興趣聽、而自己又能勝任的呢?想起當年我還是大學生時,一個最困擾自己的問題,是「唔知自己想點」。因為從小就按「讀書、考試、上大學」的指示按部就班,沒空間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到終於考上大學後,對究竟自己想做什麼,原來甚是茫然。我決定從這題目入手,希望能為「被逼」聽我分享的同學們帶來至少一點點啟發吧。但校方設的題目又不能置之不理,如何是好?

想起幾年前我在自立門戶前做的最後一份月薪工作,是為初創作融資,當時我要為公司建立臉書專頁作宣傳渠道(做「自媒體」),其中一個「呃Like」手段,是分享著名創業者的「金句」,如下:

我遂決定以建立這個專頁的過程入手,挑選出十多廿句「金句」,把它們分類組合成「設立目標」、「制定方法」、「執行」、「應付困難時刻」等幾組,表面上講解如何以金句「呃Like」,實際上是分享這些「金句」的內容。我希望透過這些名人的話,向同學們分享一些我認為廿來歲時應該懂的事。

分享的內容我就不重覆了,但想講一個重點:如何得知「自己想點」、從而找到生命的「火花」?廿來歲是確立自己身份的重要階段,不論你想讀書、工作、創業,最重要是要解答這個「自己想點」的問題。你無法逃避,因為它會如影隨形,在你遇上挫折時、中年危機時、退休時⋯⋯緊咬不放。人一天沒有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意義,總會感覺生命欠了什麼。

坊間有大量「自我成長」或「成功學」的書藉講這題目,我剛巧在看的一本,由矽谷著名的創業/投資者Naval Ravikant所著,簡單易明,且讓我借它講幾句。Naval認為,無論做什麼,如果你還未搞清楚自己的目標,那首務是要把它找出來,才能全力以赴。

如何尋找自己的目標?從你的天分(specific knowledge)中找答案。無疑有些人的天分太突出,以致很小就能確立自己的目標,例如音樂天才莫札特、高球天才活士、游泳天才菲比斯等,他們都是萬中無一、百年一遇的天才。但即使凡夫俗子如我們,也有不同的天分可恃。Naval認為,天分就是一些「別人覺得很難,而你感到很輕鬆」的能力或興趣,是你自小就有的特質。像Naval少年時曾想過唸天體物理學,媽媽聞之從廚房裏衝口而出:「不,你肯定是讀商科的料」,因為Naval自小就展露了對財富的觸覺和對做生意的興趣,那是天生的,「不勞而獲」,而他的媽媽早就留意到這些特質。我自小覺得上作文課挺輕鬆、上美術課很難,可有些同學一提起作文就像患上牙痛、上美術課卻很來勁。你也肯定擁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特質,使你與眾不同。

這些天分,不管看來多麼微不足道,只要好好發展、鞏固,就是引導我們走向人生目標的鎖匙。其他行業的人我不夠熟,而我所接觸那些創業的人,都是自小對財富、做生意、「砌嘢」等有強烈感覺的人。不管他們讀書成績如何、唸什麼科、有沒有贏過大學的創業比賽⋯⋯他總有一天會自己動手幹一番事業。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但有這種使命感的人很難滿足於一份月薪工作。

我為同學們分享的最後一張「金句」,來自當時仍有總部的9GAG。我在參觀時發現有同事把這句話印在A4紙上,貼在當眼處:「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還認真」。這是當日唯一一句沒署名的金句,但效果最震撼。因為當你找到自己的目標後選擇創業,尤其是「無國界」的科網業,你將面對來自全世界的競爭,不管你自以為再聰明再努力,總有比你更聰明更努力的人或團隊想超越你。對以創業為使命的人來說,這就是創業最刺激的事。

***

本文精簡版同日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