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與閱讀

    創業與閱讀驟耳聽來是不協調的事:創業家是do-ers(幹實事的人),相信市場,相信創造,要實驗什麼,立馬做出來,不喜空談理論;愛閱讀的人卻通常較內向,喜思考與懷疑,有時光想一遍已很滿足,不勞動手做。

    但頂尖創業家中,很多都書不離手,喜歡深度閱讀。

    剛宣佈Facebook十年大計的創辦人Mark Zuckerberg便是一例。去年新年他給自己的挑戰,是隔週完成一本書,並把書目和書摘刊在專頁A Year of Books上,還鼓勵粉絲互動。

    Facebook的出現,令全球數以十億計每日用家的閱讀碎片化:這裏幾張改圖、那邊幾個笑話,按個讚,已覺很飽足,沒耐性看長文。但Facebook帝國的話事人,反而意識到問題所在,要在書海中探索知識,鍛練思考深度。

    另一位公認的書呆子,是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他從小就愛看書,如今保持臨睡前閱讀個多小時的習慣。有趣的是,他喜歡把書由頭看到尾,若惦量自己看不完,寧可挑另一本。

    他也在個人網站羅列書目,如今逾150本,並附短評,十分認真。

    我認識的本地科網創業家中,最喜歡看書的首推藍球教練Keith Rumjahn,而且他毫不吝嗇分享。以前我倆都在數碼港上班,他不時扔下一兩本書給我就走,話也不留。近年看過最好的書,像寫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的The Everything Store,PayPal創辦人Peter Thiel寫的Zero to One等,都是Keith推薦的。難怪他總是在進步。

    行政人員喜報讀MBA來上位,企業家卻每以閱讀來自我提昇。像常被人質疑憑什麼創辦SpaceX發射火箭,Elon Musk答得理所當然:我看書。

    求人不如求己、追求內在修為多於外在認同,閱讀的確符合創業家本色。

    ***

    本文2016年4月29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香江第一街霸

    寫科網創業的人,有趣之處是他們(或他們的產品)總是變得很快。

    人們通常只留意他們「出場」的那一瞬,我卻很好奇「後來怎麼了」,像「街霸」阿強便是一例。他創業前的故事影響了他選擇的創業路、而過去的經歷也在對他以往的人生發生作用。如果沒有當「街霸」的磨練,阿強恐怕很難有意志力撐到今天。

    ***

    兩年前我到科學園宣傳一比賽,散場後還有一位戴眼鏡的男生拿著手機在猶豫。我問對方有問題嗎,阿強腼腆地說,你們介紹的去年優勝者,都和大公司合作過,但我的App是獨力完成的,不知符不符合資格?

    我問,你下載量多少?當時我想,那怕只有兩三百,也會鼓勵他參賽。豈知他答:全球700多萬!這個App叫iSafe,是個雙重密碼工具(現在下載量逾1,200萬)。

    我嚇一跳,成績驚人啊。豈知他的經歷更教人目定口呆。

    原來阿強自中大畢業後,在「香港寬頻」連續當了三年半俗稱的「街霸」。他一直蟬聯「最佳推銷員」,還因此被老闆王維基面見。阿強咬緊牙關節衣縮食,儲起iSafe的廣告收入和當「街霸」的酬金,儲蓄達標後立即辭職,一擲150萬元開公司創業!

    這故事見報時引起很大迴響,FB的原文有超過1,200個share、逾6,000個LIKE。阿強「香江第一街霸」之名不逕而走。

    兩年來,阿強怎樣了?他說挨得頗辛苦,因耗費兩年設計的遊戲推出無期,團隊又歷經多次重整。他已燒掉近300萬元「老本」,只剩最後一桶金了。但阿強決定孤注一擲,再寫個App叫「Cetah」,做港版Uber。阿強說他在「菜街」(西洋菜南街)打滚過,知道避重就輕,自信其叫車App不會違法

    兩年來他為創業日夜操勞,若不是曾當「街霸」磨練心志,早就舉手投降。我問:怎樣才會令你放棄?阿強輕描淡寫道,除非我被關進大窂,否則絕不放棄。

    為創業能去到幾盡?阿強是我見過最盡的。

    ***

    此文2016年2月26日刊於《晴報》

    ***

    相關舊文:
    「街霸」成名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