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維艱

    學期來到第11週(全期共13週),我終於充分感受到教書的愉悅了。我想這有兩個原因吧,一則我花了超出預期的時間來備課,務求盡力把我覺得好的理論,完整地教給學生(事前我有應考前溫習的感覺,非常焦慮,哈哈);二來可能因為自己準備充足,我更有把握與同學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而他們的回答使我眼前一亮!原來他們真的懂了!這令我非常有滿足感。

    這天的課叫The Hard Things About Hard Things,取自Ben Horowitz一本關於創業的好書,中文譯作《創業維艱》。我過去寫專欄,多次提及此書,因為這真是一本又實用、又有啟發性的好書。

    (相關舊文:創業維艱

    但在講此書之前,我花了不少時間講一個我很熟悉,但幾乎從未講/寫過的題目:S Curve。我對這個題目非常熟悉,因為它和我當年寫論文的研究有關,而且我覺得它是傳播學上,最重要也最優雅的一道曲線。把S Curve普及化的,是美國作家Malcolm Gladwell,他當年寫Tipping Point一紙風行,我是因為對這本書的喜愛,而找到寫論文的題材的(當時還看許多張五常的書,他鼓勵做研究,一定要選一門科目裏最重要的理論來鑽研,才有機會做出具影響力的學問)。

    內容不詳述了,主要我是想用S Curve來向學生們講解事物發展的趨勢(當然也概括了初創從小發展成巨企的過程)。把這小節講完後,我問同學:你們能舉一些符合S Curve描述的例子嗎?我點了兩位同學來回答,她們平時在課上不怎麼發言,我從不知她們聽懂了多少、上課是否感到有趣。出乎意料地,這兩位平時看來不大發言的同學,所舉的例子都非常好!令我十分欣慰。

    (相關舊文:網絡效應

    之所以教S Curve,是想說明初創若處於爆發式增長期時,過程非常艱辛,需要克服大量挑戰(就好像負重徒步上山,全是斜路,可想而知有多辛苦),稍有不慎,都會失敗收場。事實上初創成功的機會率極低,乃99比1。

    (相關舊文:創業的九死一生創業的20大死因

    歸納初創死亡的原因,不外乎市場、產品、團隊。沒有市場(Product-Market Fit),初創根本沒成功的可能,所以無謂多講;產品的variety太多,難一概而論,也不容易在課堂上講解;唯有團隊,有許多可供參考的理論和例子,所以這課我主要集中在舉一些和團隊管理有關的例子:Missionary vs. MercenarySales vs. EngineerWartime CEO vs. Peacetime CEO等。

    除以上外,我專門加了一節,特別講女創業者面對的挑戰(畢竟我出版過一整本講這題材的書啊),我希望她們對此做好心理準備,將來在職場上,不要怯於展現自己的鋒芒。

    (相關舊文:女強人女人創業難女創業家逆轉勝女人創業賺錢多

    下課後有幾位同學留下提問,原來他們都快畢業,正處密集的面試期。剛才課堂上教的一些理論,令他們頗有感悟,也有不少問題。不巧我這天下課後約了朋友,有點趕,無法留在課室裏和他們多聊一陣,就提議道,我得從這裏走回辦公室,如果有問題想問的,邊走邊談好嗎?如是者,三五個同學陪著我走了一小段路。我曾經是走在這條路上的學生,懷著一大堆對世界的疑問渴望答案,這天卻成為別人的老師,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

    本文為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CUHK)新聞系本科課程Public Relations for Entrepreneurs第十一節課的概要

  • 創業者的書單

    今天是《晴報》發行的最後一天,也是本欄「創業群俠傳」告別讀者的一天。既然有緣同路走到盡頭,我想為讀者準備一份稍有價值的紀念品,不如弄一張「創業者的書單」?

    (相關舊文:創業五本書

    創業者一上場就是自己公司的CEO,沒通過一般上班族必經的企業晉升階梯,遇到公司發展或人事管理上的難題時,常感困惑,怎麼辦?不少靠看書自學。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Meta創辦人Mark Zuckerberg、Tesla創辦人Elon Musk等,都是科技界出了名的「讀書人」,上網稍為搜尋一下,就能找到他們的書單。

    我不少創業的好友,也有閱讀習慣,有些不時向我作出推薦,令我獲益良多。正在讀此文的你,相信也對閱讀有點興趣吧?以下三本和創業有關的書,我認為屬入門必讀:

    1. The Art of the Start 作者:Guy Kawasaki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因為它是我了解初創的啟蒙書,說它改變了自己事業的軌跡,大概也不過份。

      (相關文章:《頭條日報》專欄「創科夢」闖進創科的記者

      Guy Kawasaki早期曾任Steve Jobs麾下宣傳大員(Chief Evangelist),後來著書立說、周旋於不同的創業團隊中,在矽谷是個有影響力的人。這本書出版於2004年,後發行了2.0版,它整理了有關踏足科技創業你必須知道的一切:如何開始、怎樣定位、融資、招聘等基本功。他最著名的心法之一,是其「10/20/30 Rule」:10張投影片、20分鐘、30級字體,按這個原則,足夠準備一個精采的推銷(pitch)。

    2. Zero to One 作者:Peter Thiel
      如果你已踏足創業、開始遭遇考驗,這本由另一矽谷著名「大V」Peter Thiel所著的作品,必會令你茅塞頓開。

      (相關舊文:創業評判手冊

      這本書源自Peter Thiel在2012年為史丹福大學開辦的一個課程,學生Blake Masters的筆記做得特別出色,在同學間廣為流傳,後來獲Peter Thiel邀請一起寫下此書。全書共14章,每章剛好是一節課的長度,你不必爭繃頭入史丹福,也可獲得最頂尖的課堂知識。不管是關於創業或人生,我保證它會有令你驚訝的領悟。

    3. The Hard Things about Hard Things 作者:Ben Horowitz
      Ben Horowitz的創業經歷橫跨千禧年的科網盛世及其後的泡沫爆破,走過高山和低谷的他,作風低調、實幹、貼地。Mark Zuckerberg在面臨事業最大危機時,全靠他的書獲得啟發和勇氣。

      (相關舊文:創業維艱

      Ben Horowitz曾形容自己的創業經歷「只有三天好日子」,後來索性和拍檔轉型開設風投a16z,投資、扶持了不少劃時代的初創,可能是最受創業者尊敬的創業者。

    這三本有關創業的書都好看又易看,有心得又有智慧,放在書櫃,不時取出翻閱,相信都能帶來啟發,希望你也會喜歡它們。盛宴必散,盼各位保重。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創業維艱

    我一個好朋友創業逾十年,經歷過種種高低起伏。他第一家公司,曾打入美國的著名初創加速器、籌到不少錢、成為傳媒寵兒,但也曾因過度擴張而迫不得已緊縮人手。把第一家公司賣盤後,他令第二家公司成功上市,並在web3大行其道時推陳出新,緊貼元宇宙潮流,吸引風投倒過來向他獻媚,欲分一杯羹。但風光背後,是不為人道的巨大壓力。

    我知道朋友向有閱讀習慣,那天見面時便提到:「不如抽空重看Ben Horowitz寫的The Hard Things About Hard Things吧,第四章有幾頁講『Struggle』(掙扎),對今天的你應該頗有啟發。」

    (相關舊文:創業者的血淚汗CEO的快樂指數

    Ben Horowitz是矽谷明星級風投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的合夥人,也是創業者們最尊敬的前輩之一。例如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當年因俄羅斯利用社交平台介入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受牽連、焦頭爛額之際,也靠閱讀Ben Horowitz另一本書What You Do is Who You Are而得到啟發,找到重整旗鼓的方向。Ben Horowitz有這種能耐,因為他在多年創業與經營的生涯中,關關難過關關過,淬練出不少智慧。

    (相關舊文:亂世領袖vs盛世領袖普京與Facebook的恩怨情仇

    Ben Horowitz1990年以程式員的身份出道,95年加入Marc Andreessen創辦的瀏覽器公司Netscape(網景),是第一代互聯網人。98年將Netscape賣盤給AOL後,他99年和Andreessen創立新公司Loudcloud,為其他互聯網公司提供雲端服務。憑Netscape的成功往績配合科網熱潮,Loudcloud一起步便快似火箭,勢不可擋,想請誰請誰,想拿誰的錢拿誰的錢,但極樂日子沒過幾天,就遇上科網泡沫爆破,市場、資金、生意…全被瞬間冰封,大量客戶倒閉,公司亦陷破產邊緣,逼不得已在2001年進行上市計劃,冀籌募資金週轉。

    好不容易在寒冬中拉扯上市後,還未喘過氣來便遇上911恐襲,市場危如壘卵,他們只得將Loudcloud的業務100%賣給對手,只留下一小隊精兵將公司轉型為軟件服務Opsware,維持上市地位。在最窘的時候,Opsware的股價只有0.35美元,邁向被除牌邊緣,Horowitz唯有再以不懈努力開發產品和拉投資,90天限期內硬把股價站穩在1美元以上。捱到2007年,Horowitz終將Opsware賣予HP脫手,當時股價為14.25美元。2009年,Horowitz告別十載創業/經營者生涯,與Andreessen再度合夥,成立a16z,轉型為風投至今。

    Horowitz之所以在創業者心目中享有祟高地位,因為創業中可以遇到的困難,他幾乎全經歷過,而每次都咬緊牙關挺過去,沒被擊倒。在Struggle這一短短的章節中,Horowitz便以Steve Jobs和Mark Zuckerberg為例,說「垂死掙扎」是每個CEO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CEO能否成為偉人的最佳試練。

    The Hard Things About Hard Things並非新書,很多創業者都像我朋友般一早讀過,但未有相關經歷時,智慧之言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今時今日朋友身在局中,旁人未必理解他的困難,但Horowitz這種創業老兵的話卻有機會發揮作用,助他從迷霧中領悟到出路來。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