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一遇上公關危機

    明年春季我將應邀回母校中大新傳學院,兼職任教一個新課程:公關與初創(PR For Entrepreneurs)。在準備案例和教材之際,來和讀者談一個主題:危機管理。

    一般而言,初創知名度低、影響力小,不像財雄勢大的企業涉足民生百業,故沒太多「燃料」可引爆公關危機。而且社會對有志創業的年青人通常比較寬容,故初創CEO面對公關危機的機會相對不高。但萬一真的遇上,有何應對之道?以下淺談一二。

    (相關舊文:傳媒與初創初創如何應付負面報導「士多」公關事件

    一旦爆發醜聞,例如被揭發欺騙用戶,首先要分辨控訴的真偽。如屬捏造,應拿出事實作澄清;假如屬實,則必須秉公處理,牽涉刑事者報案處理,不涉的也應向客戶致歉,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不論澄清或致歉,回應要快、公開、不含糊,否則一旦被輿論定性了負面形像,就難以扭轉

    如果危機牽涉悲劇,例如有用戶發生了意外,則在作出澄清或致歉時,應表現出同理心,以人性化和貼地的語言來顯示誠意,勿打官腔,或倚賴律師或法律顧問撰文或撰寫發言稿,因為冷漠的口脗在這情況下只會適得其反。

    我曾問過行內公認的金牌公關,若遇上如此這般的危機,如何拆彈?她半開玩笑回應道,在我治下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說來甚有道理,因為最上乘的危機處理是防範未然:實行良好的企業文化、協助任用正直善良的人才、保持警覺,將不當行為撲滅於萌芽狀態以避免危機出現等。高手總是無招勝有招。

    (相關舊文:不賣產品賣什麼?

    好的公關是日積月累的成果,不是在危機爆發時才急就章出動「關公」救亡。萬一真的發生不幸事件,上文建議的迅速回應與表現誠意是不二法門。有時危機未必致命,不當處理危機才致命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傳媒與初創

    近月本地市道復甦,商業活動漸多,我幾個客戶的公關活動也繁忙起來。近距離觀察傳媒和初創之間的互動,深深感受到兩者之間複雜又矛盾的關係。

    一間初創在剛起步時對傳媒的態度最純粹最強烈:渴望得到傳媒關注。除採取stealth mode(低調策略)的極少數團隊外,絕大多數初創都希望引起傳媒注意,能被對方稍稍報導一下。因為在這個從0到1的階段,任何曝光帶來的好處都多於壞處,不被報導比壞消息更糟糕。在前疫情期、初創活動此起彼落時,如果你以某大財經或科技媒體記者的身份穿梭其中,會有成為大人物的錯覺,因為前來自我介紹和交換卡片的初創CEO絡繹不絕。

    這也是媒體對初創比較友善的階段,因為一家沒什麼業務的初創,也實在沒有什麼醜聞可爆。有眼光的記者,如果從團隊、投資者或產品中發掘出有趣的故事,不難寫下獨家故事,點石成金,皆大歡喜。

    (相關舊文:我要成名!初創如何應付負面報導不要浪費彈藥

    過得三四年,初出茅蘆的團隊成為「過氣」初創後,面對的形勢已大大不同。且不談那些已捱不下去夭折了的公司,能做出幾年業績的初創都有一點本事,若在這個階段需要傳媒青睞,百分之九十必有所求:或為了開拓新市場做準備,或為了下一輪融資舖墊,甚或為了平衡一些醜聞帶來的負面形像。可是對傳媒而言,因為這些公司已不是新鮮出爐的香餑餑,訪問它們的門檻高了很多。而且最常出現的矛盾是,傳媒採取的角度往往不是這些公司們想曝光的角度。此乃兩者角力最多的階段,如何找到一個傳媒感興趣、初創又不抗拒的角度曝光,牽涉複雜的計算、判斷和經驗。一家初創的公關工作做得到不到位,在這階段最見真章。

    (相關舊文:機關槍與聰明彈「士多」關公事件有曝光就是好公關嗎?

    一家初創若經歷了十年八載仍屹立不倒,應已達到一定的規模,最成功的或已成為上市公司。到這個階段,如非必要,公司創辦人對傳媒的態度通常為可免則免,擔心有任何引起傳媒注意的消息傳出,難以招架。已晉身大機構的初創通常有一定影響力,傳媒也對它們有所期望,不會像對待初出茅蘆者般友善,做得好的通常得不到讚賞,稍一不慎發生失誤的卻會遭到大力鞭撻。對大企業有這種「不對稱」的態度,是傳媒本質使然,否則就成喉舌了。說來我也有幾個朋友今已晉身這個階段,幾乎絕不主動接觸傳媒,深恐觸動傳媒神經時無法應付。

    我給這些朋友的建議卻恰如其反。我說你應趁風平浪靜時多和傳媒交流,加深彼此認識,建立互信基礎。萬一有天發生醜聞需要澄清,也有對你信任的媒體願意聆聽,不會「求助無門」。當然,這方案只對光明正大的企業有用,牽涉旁門左道者例外。

    (相關舊文:離奇過小說金髮美人成魔之路矽谷超新星的磒落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初創如何應付負面報導?

    不久前我為中大培育初創企業的Pi Centre主持了一個1.5小時的工作坊,分享初創如何獲得傳媒報導的技巧。參加者在最後30分鐘踴躍發問,其中一位問道,初創如何避免傳媒的負面報導?當時我簡單回應了,後來覺得這問題值得多講幾句。

    先講一點背景:初創一如各大企業,同樣需要正面曝光,以提升知名度、建立形象等,有助融資或招聘。但初創通常資源有限,影響力又小,很難得到傳媒青睞。一直以來,我合作的對象以初創為主,其中一些頗得傳媒歡心,我就以它們為案例,向參加者提供一些「貼士」。從反應看來,似乎頗受落。

    回到「負面報導」上,初創需要為此準備嗎?我當時回答道,一般來說,初創本身沒什麼影響力,所以很少遭傳媒刻意「抹黑」,不必過份擔心。

    之所以這樣回答,因為我記得多年前看書提到黎智英創辦《壹週刊》時,他說人們喜歡看「有錢人X街、後生仔發達、靚女…(大概是性感照之意)」,所以以此定位的雜誌,一定受歡迎。此句出處我印象模糊,但對這句話卻印象深刻(或未必是百分百原話,只大意如此,因歷時甚久)。黎不愧是香港的傳媒大亨,深明人性。以此推之,初創屬「後生仔發達」類別,被描繪成「X街」的機會不高,所以一般來說不會無故遭傳媒的負評。

    當時我又補充道,如真的深懼「負評」,可一如某些大企業那樣,只接受「友好」媒體採訪,對有懷疑的敬而遠之便是。

    不過工作坊完結後我想,迴避始終不能解決問題。萬一不幸遇上負面消息,遭傳媒窮追猛打,初創該怎樣回應?我想起一位好友,正好有此經驗,不如分享一二。

    這位朋友的初創因捲入一宗新聞,被電視台負責調查報導的記者窮追不捨,對方甚至硬闖辦公室要求訪問。朋友因自問事無不可對人言,便接受了。他事後找我談,我覺得他回應得頗不錯,可惜播出的版本卻對他不利。

    朋友的經驗有三點值得參考:

    1. 若捲入醜聞,被傳媒要求訪問,應接受嗎?一般來說,肯就醜聞要求當事人回應的,多數是負責任、專業的媒體,以免報導一面倒,所以應善加利用這個機會,作恰當的澄清。因此當朋友找我談、並指自己已坦然接受訪問時,我也稱讚他做得好,沒採取少做少錯的駝鳥政策。
    2. 可惜朋友缺乏經驗,答應得太爽快,以致準備不足。朋友與我談時,回應得很得體,所以我覺得他的確君子坦蕩蕩,可惜鏡頭卻放大了他的窘態。接受任何回應醜聞的訪問前,必須有十足的準備,設想一切答問,並作反覆鍛練,以免因緊張影響表現,弄巧成拙。只要並非刻意拖延,記者若有心持平報導,一般也願意多給予一點時間當事人作準備。
    3. 還有一招自保,就是邀請另一「友好」媒體同場採訪,或把採訪過程錄下來備用,必要時在自己的平台上作公開澄清。這是非不得已才採取的手段(如被刻意剪接醜化、回應被扭曲之類),免引起更大風波。

    初創底子薄,若不幸遇上一宗「關公」事件,隨時令艱苦經營的心血化為烏有,怎不令創辦人提心吊膽。但一般來說我相信傳媒對初創較包容,不似對「霸權」那樣絕不留情,所以以上留來參考就是,可能根本用不上。

    ***

    相關舊文:機關槍與聰明彈「士多」關公事件初創公關有所不為

    本文精簡版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