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某網上節目邀請,談我剛出版的書《職女,豈只打份工》。事前主持人很盡責地與我商量屆時的討論話題,他問道:「不如談談創業者的另一半好嗎?」
那一瞬間我呆了幾秒。好不容易在一個以男人為主導的界別(創業、科技界),出了一本關於女人的書,卻來討論她們的另一半?
對方解釋,感覺上「創業男」多數有「賢內助」,而女創業者則以單打獨鬥居多。不是嗎?
我相信主持人建議這樣的話題,完全出於一番好意,並且從節目的製作上,更多考慮題材的趣味性。但這樣的提議,恰恰反映我們一種根深蒂固的假設:成功男人不但事業有成,也把家裏管理得頭頭是道,太太更完美地示範何謂「賢內助」;而事業成功的女人,則無可避免地要犧牲家庭或個人幸福,淪為「單打獨鬥」的孤家寡人。這觀念如此理所當然,以致提出來還絲毫不察覺它帶著偏見。
先不去找「成功人士」及其另一半的統計數字來研究,且看一些創科界著名例子:在美國,前有Steve Jobs拒認妻女、後有Elon Musk多次離婚;首富Jeff Bezos則在不久前「失守」,鬧出婚外情花邊新聞,致與「賢內助」離婚收場。那邊廂,致力鼓勵職場女生「挺身而進」(lean in)的FB一姐Sheryl Sandberg,則在人前人後都盛讚次任老公Dave Goldberg是其最佳人生導師,甚至不惜把自己事業放在第二位(他本身是Bain & Co.商業顧問、曾創業並獲雅虎收購、後加入風投Benchmark Capital,履歷不比妻遜色),陪妻穿州過省到FB履新,可惜英年早逝。50歲的Sandberg最近傳出已與男友訂婚,脫離「單打獨鬥」。
我雖無統計數字,但也夠膽假設:不論男女,事業成功及其個人幸福並無必然關係,更不用說因果關係。希望更多學者以此為研究題材,看能否破除偏見。
此外,主持人的提問,也令我想起稍早寫的一篇文章「女創業家逆轉勝」。一位曾經創業的美國年輕女學者發現,初創在進行融資時,如果創辦人是男性,風投傾向問一些正向的問題,如「怎樣擴充市場」;若創辦人是女性,風投則大比例地改問負面的問題,如「如何避免流失顧客」。由於問題具傾向性,令男創辦人回答時更展自信和進取,女創辦人則顯防禦和保守,結果導致兩者成功融資的金額亦大相逕庭。這聽起來和「賢內助」與「單打獨鬥」的說法,是否異曲同工?
我猜想主持人後來大概也察覺這話題可能引起爭議,所以最終在節目上並沒有就此作出討論。性別議題不好處理,容易動輒得咎,就連我自己也曾碰過釘:在一個初創活動上找來「全男班」登台,完全把女創業者忽略掉,直到被前輩提醒才察覺不妥。但社會總是在進步的,看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千挑萬選找來年輕、深膚色的女將賀錦麗任自己的「另一半」(副總統人選),可見向以白人男性主導的美國政壇,也在慢慢改變中。移風易俗是漫漫長路,有心人還得繼續努力。
***
本文精簡版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