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三部曲之一:找痛點

    此刻我在寫作,而六六一直在旁陪著。牠翻了身,舒適地伸個懶腰,肚子朝天,眼睛眯起,然後動作越來越慢,呼吸漸變均勻…不多久,竟打起呼嚕來,睡熟了。

    六六是我的寵物,一隻橘色的貓。五年前,當六六還是一隻小貓時,牠非常瘦弱,害了流感,跟著流浪的貓媽媽在停車場/垃圾站覓食,性命堪虞。後來牠被弟弟撿了回家,從此命運改寫。有時我想:別的流浪小動物也能得到六六的機會嗎?

    關於香港飼養寵物/流浪動物的現況,我找了一些數據:

    香港每年合法處死大約10,000隻動物,當中除流浪動物外,還有不少是遭主人棄養的寵物
    有飼養寵物的住戶約佔全港的百分之十,即280,000戶左右,當中約一半養狗
    超過八成狗主表示,他們的寵物購自寵物店或由親友轉贈,只有約一成來自領養

    換言之,香港大部份流浪動物沒有出路,即使有幸逃過死門關、被動物收容所接收,但得到領養的機會也相當渺茫。並不是太多貓可以過六六一樣的生活。

    在我養六六和另外兩隻貓之前,所有有關小動物的數據對我而言,皆不痛不癢。但在牠們進入我的生活後,任何小動物遭遇到的悲慘經歷,都令我有切膚之痛。這成為我加入一個初創團隊、冀助更多動物得到領養的遠因。

    不少人因為看中某些潮流或勢頭(如電子商貿、英語學習)而創業,認為只要加入其中,就能乘勢分享成果。但由外界誘因推動的方案,往往缺乏願景與重點,容易越做越變得不倫不類,結果失敗收場。

    相反,絕大多數成功創業的人一開始不是想怎樣改變世界,而是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件事能為我改變什麼?先嘗試解決一個對自己有切膚之痛的問題,才能鍥而不捨,解決一個市場的共同問題。

    ***

    相關文章:

    創業三部曲之二:找收入

    創業三部曲之三:時勢

    ***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本土創業家

    剛認識Leo時我心想:「壞人」大概就是這樣子的。

    當時他染一頭發亮金髮,以電單車代步,顴骨有點凸出,眼神略帶凌厲,身型偏瘦,是個想像中有複雜背景的小混混模樣。後來他說他上街的確經常遭警察截查。

    他的FB有非常高的「花生」價值:月旦時事、含沙射影,不知得罪多少人,但我行我素依然。有時夾雜私事,像與母親的相處、和(前)女友(們)的互動之類,充分表現Leo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認識久了才發覺Leo在「兇狠」的外型下手無縛雞之力,倒是思維非常清晰,很適合做電腦編程。他從唸大學起便接外包工作做,畢業後邊上班邊賺外快,直到外包的工作多得做不完,便索性辭工和拍檔自組公司創業,專接大企業項目。

    但Leo最為人知的不是為他人做的嫁衣裳,而是那些他視為「小玩意」的應用程式,既本土又有創意。2009年他寫了一個程式叫《衝廁》,用當時還未十分流行的定位技術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由用戶提供的資訊),打造全港首個「搵廁所」App。看似十分無聊,但自從幾年前有「自由行」隨處便溺、險釀「中港矛盾」後,有人發掘了這程式出來供旅客參考,及後連旅發局也加以推廣。

    又如幾年前他和別人合作,利用統計處數據,以一兩項看來不涉私隱的個人資料(例如住哪區、通常乘搭什麼交通工具等),推算某人月入多少。這個App叫「求偶大作戰」,因為話題十足,還上過報章的頭條。

    很多投身科網創業的人都有極大宏願:改變世界、征服宇宙之類,定要把版圖擴張得要多大有多大。這很好,因為互聯網本身沒有界限,理想何妨宏大。如果這些人想做星巴克、麥當勞,Leo寧可做好一間街坊茶餐廳,讓伙計和顧客打成一片、奶茶個個讚、多士飛邊走油烘底任君選擇。

    當誰都想往外跑征服世界時,有人卻樂心樂意做最適合本地人口味的生意,也是功德。

    ***

    2016年4月22日刊於《晴報》

  • 戴上拳套的鋼琴家

    Elliot本來是名研究員。中學就讀男拔萃,後考取全額獎學金到意大利的聯合書院唸預科,大學與研究院先後就讀於英國的愛丁堡大學、美國的芝加哥大學,都不用交學費。回港後繼續學術研究,到位於港大的Fung Global Institute任職(後易名為Asia Global Institute),當時的主管是一名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

    他也是一位音樂人。自小習琴,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高級鋼琴演奏文憑(LRSM)資格,專長伴奏及室樂演奏,熱愛作曲。Elliot曾想過,若不從事學術研究,很大機會當職業音樂人。

    但現在Elliot只有一個身分:創業家。2014年他毅然辭去非常穩定的研究員工作,一個人創業,做一個叫Gaifong(「街坊」)的租賃平台,希望身體力行,推動他堅信的「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理念:人人只租不買,為世界節省更多資源。

    一年前Gaifong平台上只有54名用家,他們曾把自己的閒置物品放到這個平台上出租,或租用別人的閒置用品。如今平台漸漸壯大,上有逾3000個物品可被租用,Elliot的團隊也增至六人。每一名用家、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Elliot努力爭取過的痕跡。

    那天他告訴我已籌好啟動資金,總算可以喘一口氣。我問過程如何,他說了一個數字,是見過的投資者總數,「我都用Excel紀錄下來」,可見每次皆有血有淚。初創企業找到情投意合的投資者不容易。

    很多人認為Book Smart嬌生慣養,經不起創業的煎熬,但不要忘記一雙鋼琴家的手必也經過千錘百練,只要戴上拳套,一要可以展現Street Smart的爆炸力。

    ***

    2016年4月8日刊於《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