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推銷,事倍功半

    最近向幾位創業的朋友推薦電影《AIR》,因為它拍得好看,又有啟發性。

    荷里活的商業大片一般都計算準確:劇本出色,演員稱職,《AIR》當然也不例外,而且取材甚佳。故事發生在1984年,Nike籃球部門負責人Sonny Vaccaro(麥迪文飾演),相中了18歲的籃球天才Michael Jordan米高佐敦,決心要把他從對手Converse和Adidas那兒搶過來當Nike的代言人,並以對方名義發行全新球鞋系列Air Jordan,搶攻市場。Sonny之所以認定了佐敦,因為他看出對方絕非池中物,將來一定是偉大的籃球員,Nike必須和這樣所向披靡的超新星一起成長,才有機會建立千秋基業。

    ***以下含劇透***

    要實行這樣的計劃並不容易。首先在當時的籃球市場,Nike在三大品牌中市場佔比最小,於競爭中毫無優勢。此外當年佐敦自己心儀的是Converse、所屬球隊則獲Adidas贊助,Nike要討他歡心,連門兒都沒有。再者因為Nike籃球部門的生意一直沒起色,Sonny在公司裏幾乎孤立無援,所獲預算極少。要以弱制強,談何容易?

    電影情節,就是看Sonny如何在逆境中一關又一關闖下去,直至譜出傳奇。Sonny要完成大計,首先要說服上司、Nike的創辦人兼CEO Phil Knight(賓艾佛力飾)批准他把全部預算僅押在一位新人身上;過了公司這關,還得去說服佐敦的媽媽Delores Jordan(Viola Davis飾)接納Nike「求親」。

    麥迪文有兩段戲是令他扭轉形勢的關鍵。第一段是他直闖佐敦家,希望佐敦太太給Nike一個演示(pitch)的機會。他說,我跟你打賭,你即將會見Converse和Adidas時,對方會用這樣的說詞來打動你,到時你就要向他們分別提出這兩個問題,看他們的應對,如果我猜中了,你就要給我們一個機會。結果當然是因為Sonny熟知對手策略和弱點,被他說中了利害,令Nike獲得向米高佐敦演示的機會。

    第二段就是歷史性會面的當天,Nike相關的管理層總動員出席以示誠意,並展出設計耳目一新的Air Jordan球鞋冀打動佐敦。然而佐敦一家似乎對陳套的推銷短片表現得興趣缺缺,Sonny觀之,馬上腰斬短片,即場以另一套說詞作出推銷。這段戲寫得好,講詞絲絲入扣,配合佐敦未來成就的一段段蒙太奇,令人看得熱血沸騰。結果當然是Sonny游說成功,令Nike和佐敦成功結盟,雙方攜手寫下籃球和商業史上一頁傳奇。

    我一位CEO朋友最近和開發產品的負責人吵了一場。CEO提出一個主意後,產品負責人生氣,說這不是我之前向你建議的嗎,為什麼兜了一個大圈後又回到這裏來?CEO說,老天,你當時講得複雜無比,我聽得一頭霧水,你的pitch這麼爛,怎麼說服我?產品負責人再發脾氣,說老子是來做產品的,不是來做推銷的!我的CEO朋友無語,因為對他來說,不論任何崗位,都要懂推銷自己的想法,不然就浪費了好點子。

    (相關舊文:Sales vs. Engineer

    我把電影推薦給創業的朋友,因為我和這位CEO朋友的想法一致:創業就是無間的推銷。向投資者推銷、向同事推銷、向用戶推銷⋯⋯再偉大的主意,如果不能說服別人接受,只是空中樓閣。創業者別忘了這點。

    題外話:Air Jordan系列不但令Nike進帳甚豐,也為米高佐敦帶來每年數以億計美元的被動收入,因為他能從營業額中分紅 – 代言人能從產品中提成,在八十年代屬開創先河之舉,也是Nike能擊敗對手、簽下佐敦的關鍵。拍板答應這破天荒條件的是Nike創辦人兼當時的CEO Phil Knight,這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其自傳Shoe Dog是商管必讀書之一),此役後12年,Nike就收購了對手Converse,進一步擴展市場版圖。電影導演賓艾佛力客串此角,演繹有特色,是意外之喜。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對不起錯過你》

    (下文含劇透)

    到戲院看英國導演堅盧治(Ken Loach)執導的新作《對不起錯過你》(Sorry We Missed You),漆黑中隔著兩個座位的「社交距離」,仍清晰聽見身旁觀眾的深深太息。

    現年83歲的堅盧治畢業自牛津大學法律系,年輕時就十分關注社會議題。他執導的電影,大部份反映弱勢社群的面貌,勞工、無家者、貧窮人口…鏡頭下盡是小市民面對制度和命運的掙扎,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然而導演的風格秉持英國知識份子的冷靜,再催淚的情節都表現克制,沒呼天搶地的矯情。難怪他的電影作品既屢獲獎項與榮譽,更贏得尊重。

    在新冠肺炎陰影的籠罩下,我相信很多大城市的人,都曾和戲中角色Ricky一樣的人物擦身而過。Ricky是個「自僱」的速遞員,應徵時獲明明白白地告知,你不是我們的「僱員」,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既然「自己做老闆」,當然多勞多得,兼不獲任何勞工保障。缺勤的話,自己找替工,否則罰款100鎊;弄損追縱派件用的掃瞄器,罰款1000鎊。

    人到中年的Ricky沒什麼一技之長,太太Abbie也只是個無底薪的護理員,家中欠債累累,還有正求學的一子一女。他是個盡責的爸爸,能當上速遞員,看來也是一條出路。即使每週工作六天、每天14小時,他都努力咬緊牙關捱下去,盼望儲夠買房子的首期,不必捱貴租。兒子討厭上學,不時生事,令Ricky兩夫妻很頭痛;只有11歲的女兒十分懂事,卻已被失眠困擾。這樣的日子即使無風無浪都不容易過,何況遇上意外?

    令我們嘆息的是電影的最後一幕。Ricky遇劫被毆,滿身是傷,但次天一大早,還得掙扎著上班,妻兒奔出勸阻無效,眼巴巴看著他緩緩駛去。不開工就沒錢交租或還債,兼要被罰,哪管得上血肉之軀早已傷痕累累?

    前文曾提及,疫情下人人足不出戶,外賣科技企業生意增長強勁,但漸見隱憂。《華爾街日報》報導,不少外賣科企暫免收取餐廳佣金,免得食肆生意太少做不下去,兩敗俱傷;另外也不得不開始關注送餐員的安危,因為他們接觸人多,容易受感染,一旦需要隔離14天,人手更見緊絀,定單再多都接不下來。幾家主要科企如UberEats、DoorDash等,正商討設立基金保障送餐員,好使他們一旦受感染,也能得到基本勞工保障,如有薪病假等。但「自僱」者要得到像樣的福利還有漫漫長路,因為這些財雄勢大的科企同樣在摩拳擦掌與立法機關較勁,試圖迴避為自僱者提供基本勞工保障的責任。

    「對不起錯過你」是戲中Ricky在派遞不遂時,留給收件人的卡片。導演一語雙關,以此控訴在科企坐大、用者享受時,社會錯過保障大批掙扎求存的「自僱者」。

    相關舊文:疫市贏家廣告人揸UBER

    ***

    本文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

  • 《爆炸性醜聞》

    《爆炸性醜聞》(Bombshell)這套電影對香港觀眾來說並不易看,因為內容牽涉不少本土的美國傳媒和政治知識,不諳美國時事的話容易看得一頭霧水。不過若純把它看成一套講辦公室潛規則的故事,聚焦在三位女主角Megyn Kelly (Charlize Theron飾)、 Gretchen Carlson(Nicole Kidman飾)和Kayla (虛構人物,Margot Robbie飾)身上,可觀性也不減。

    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霍士新聞台」(Fox News Channel)是深受共和黨支持者歡迎的24小時新聞頻道,由創辦人之一Roger Ailes獨斷獨裁。Roger是「教父」級新聞行政人員,一方面行業知識淵博,另一方面卻相當「大男人」,喜歡女主播們打扮得秀色可餐上鏡,言談間充滿性別歧視甚至性騷擾,肆無忌憚,女下屬們再不滿也只能啞忍。Roger長年累月坐鎮新聞台,對人事升遷、採訪角度等一錘定音,人人對他唯命是從。

    「美國小姐」出身的資深主播Gretchen Carlson年近五十,吸引力和重要性日減。畢業自史丹福大學的她一點也不笨,可是常被當作花瓶,某次素顏上鏡後還被Roger嘲弄為「流汗的更年期阿嬸」。她暗地裏錄下Roger那些充滿性別歧視的對話,在被辭退後控告對方性騷擾,並以錄音作脅。

    與過氣的Gretchen相比,Megyn Kelly則如日中天,在電視台有「大家姐」般的光環和地位。她不但外型亮麗,而且敢作敢為,在共和黨初選辯論上針對「侵侵」屢向女性抵毀作出質問後,更聲名大噪。Gretchen提出控告後,電視台內人人以Megyn馬首是瞻,看她究竟會為提攜過自己的Roger平反,抑或游說更多女同事挺身而出?

    最年輕的Kayla是電視台新人,無人脈無背景,一心渴望上位。電影裏Roger Ailes在房間裏著她不斷把短裙扯高展示長腿,她縱不情願仍甘心就範,希望得到青睞。

    三位女角代表三個不同的事業階段。已屆退休的Gretchen豁出去控告Roger Ailes,不介意「攬炒」;Kayla人微言輕,若無人帶頭,為份工她不敢輕舉妄動;身處兩者中間的Megyn內心掙扎最多,她形勢大好犯不著玉石俱焚,但若身為「大家姐」也噤聲,比她更無權無勢的「妹妹仔」豈不更無所適從?

    電影中Megyn Kelly的角色最有發揮空間,此角由身兼本片製片(producer)之一的Charlize Theron擔綱。她為投入角色用上特技化粧,把眼皮反覆黏上膠水,有時還閤不上眼;為模仿Megyn Kelly獨特的低沉聲線,她把聲帶都弄損導致失聲三週。

    一番苦功下Charlize Theron把Megyn Kelly演繹得形神俱似:她倆不錯都擁有過人美貌,但事業成功所恃的不只外型,還有專業。電影中有一幕,Megyn向Kayla問及性騷擾一事時,提到自己打滾江湖多年怎會不學懂老練,入世未深的Kayla不知就裏天真地反問,那你是不是靠不斷上床來上位?被Megyn爆粗回敬。

    網上圖片

    Charlize Theron如此用心演繹Megyn Kelly這個角色,或和她初出道時一段#MeToo經歷有關。2004年,不足20歲的Charlize得到一個試鏡機會,經紀著她周六黃昏直接到導演家裏面試。她到訪時,該導演身穿睡袍、醉醺醺地應門。Charlize被對方摸了一下大腿後(”He rubbed my knees”)驚揘失措告退,臨走前還不斷為自己突然告辭而道歉,甚至不察覺那是「性騷擾」。

    回想那段經歷,Charlize想不通自己當時為什麼不喝止導演非禮,反而頻頻致歉;幾年前#MeToo風刮起,她被問及有無相關經歷時把這事和盤托出,還透露了該大導演是誰,但出乎意料地,竟沒一份媒體敢指名道姓刊出,全部自我審查掉,令Charlize驚覺影圈對權勢屈服之深,和對性騷擾文化容忍之高。

    談到電影和這段經歷,Charlize Theron認為女性必須清晰地對在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說不。這些性騷擾的「灰色地帶」有時未必等同身體上的接觸、不一定都是性侵,卻在日常生活中以調笑、輕觸或威嚇等姿態發生,而受害者即使蒙受心理陰影,卻為了前途而敢怒不敢言。她遂以自己最在行的方式—拍電影—喚起社會關注。

    相比男人,女人踏入職場的歷史短得多,而在一些特別保守的地區,性別歧視的文化根深蒂固,有時更深入體制,很難移風易俗。若有更多Megyn Kelly和Charlize Theron勇敢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不走捷徑依賴美貌上位,或可一步一步,為職業女性爭取更多尊嚴與尊重。

    參考資料:NPR – Charlize Theron Portrays The ‘Gray Area’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Bombshell’

    相關舊文:

    不是妳做錯

    女強人

    ***

    本文精簡版分上下兩篇,於12月27日及1月3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