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FH攻防戰

    「在家辦公」(Work-from-Home, WFH)是上班族和企業之間,最新的抗爭戰場。

    三年抗疫與社交距離措施,令WFH成了新常態,也是打工仔心中「試過冇得返轉頭」的美好政策。我所認識的科技公司中,有不少仍保留WFH措施,並以每周兩天WFH為共識。但我問過每一個實行這政策的CEO,幾乎全都萬般不情願,勒令同事回復每周五天辦公室工作,只是遲早的事。到實行的那天,恐怕將引起一場又一場「捍衛WFH」 之爭。

    (相關舊文:回到數碼港搵食與返工

    今年以來,更多美國的科技企業宣佈放棄WFH政策,僱員必須和以前一樣,按時每天到辦公室上班。最新加入這個行列的,是WFH其中一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Zoom,他們初步採取「中間落墨」的混合政策,上周宣佈,要求住得較接近辦公地點的僱員,必須每周回辦公室至少兩天。

    對上班一族來說,WFH的真正的好處是「自由」。說白些,許多工作根本毋須連續辦公八小時,在WFH的日子,上班族做完當天的工作後,不必再「扮工」,可以任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既有「耕田」的穩定,又有「打獵」的彈性,誰不喜歡?我幾年前告別打工生涯選擇自立門戶,為的就是這份自由。

    (相關舊文:打獵與耕田點解要返工?告別「扮工」

    但對企業或管理層來說,WFH卻令人極之頭痛。除非是一早已實行全面遙距辦公的公司,例如美國的先行者37signals和Automattic,或香港的9GAG,否則,任何一家採取混合式WFH政策的公司,都要面對很多不必要的行政、人事和生產力問題。舉個簡單例子,假如每名僱員每周有兩天WFH,這兩天是否固定的?如果是固定的話,可否臨時更改,或定期更改?如果不是固定的,誰去監察考勤?好了,當每名員工每周都有兩天WFH時,要「約齊人開會」就成了不可能任務,總有個別員工表示開會日是自己的WFH,需透過Zoom參與,結果令會議的效率打了折扣,也使其他同事有怨言。這種情況,一家只有八、九人的小企業也許尚能應付,但對一家上百、上千人的中大型企業而言,實在難以有效管理。

    因為WFH而引起的「勞資角力」,不可能兩全其美,最終總有一方會「屈服」。老闆屈服的話,乾脆默認WFH是員工福利的一種,看開些不要考勤算了;員工屈服的話,只好乖乖地接受現實:你每月領的不是糧,是賠償。穩定的月薪,是犧牲部份自由的代價。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謝絕新鮮人?

    一位創業數年的朋友在臉書上吐槽,說他們近來聘用新畢業生的經驗很不好。

    他認為可能受三年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的影響,新畢業生普遍有幾個問題:

    • 社交能力弱
    • 較自我中心
    • 對工作有過份浪漫的想法
    • 一遇挫折就想逃避或放棄

    朋友這番感慨,引起許多同輩共鳴,趁機投訴新鮮人的不是。我有時與當管理層的朋友們閒聊到職場上,也發現大家對新鮮人的不滿很多,有些歸咎疫情,有些歸咎社運,不管原因如何,總之就是和新鮮人互相看對方不順眼。

    我卻恰巧有個截然相反的經驗。數月前我替朋友的公司招聘新血,來應徵的有一位年輕人,是午後首位面試者,比原定時間早了15分鐘抵達,頗令我意外。他是少數族裔,雖然自小在香港長大,但不會講廣東話,也無大學學歷。面談後我覺得這年輕人態度很好,他有限的工作經驗也正符合我們的需要,心裏頗喜歡。我與對方告別後轉身回辦公室,CEO正好完成上一個會議回來,我就說剛剛見的年輕人不錯,CEO一聽便雙眼發亮,問我:「不如讓我見一見?」我覺得這主意好,立即叫回年輕人,讓他直接與CEO談。

    一個小時後,CEO回來,十分高興,說年輕人不但有想法、有策略,還有膽識,敢不卑不亢地指出公司哪方面做得不夠好,頗令他欣賞。結果我們聘用了這位應徵者,而他的表現也一直令人滿意,並無一般新鮮人被垢病的問題。

    也許這位年輕人是個例外,但我相信例外還是頗多的,不然社會怎麼進步?這位年輕人也經歷過疫情和社運,但他沒有「對工作有過份浪漫的想法」,或「一遇挫折就想逃避或放棄」,我認為區別在於他懂珍惜。作為沒大學學位、言語不通的少數族裔,他珍惜被欣賞和被交予重任的機會,沒有把一切視為理作當然

    吐槽的那位朋友也提到,新鮮人其實都很有理想,認為工作不止糊口,應有更大的意義,但他們容易把理想看得太重要,而忘記面對現實。而現實總是充滿困難、挫折、沮喪、失望⋯⋯你必須堅強面對,解決問題,才能提升自己,一步步接近理想。我遇上那位沒有大學學位的少數族裔年輕人,想來是早就經歷過現實的歷練,才能有令我們眼前一亮的表現。

    有理想固然重要,有實現理想的意志更重要。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覆實習生的信

    六月是學子們的考試季節,也是每年初創錄取實習生的日子。我效力的一家初創也聘用了一名實習生,對方就讀於國際學校,明年高中畢業,家境非常優越,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表現也無懈可擊。距離報到日期還有幾個星期,卻意外地收到她的來信。

    來信以英文書寫,內容有點長。首先向我們查詢她作為實習生的具體責任是什麼,描繪越仔細越好,說這樣她可以提早準備;此外她想了解工作時間和辦公室著裝要求;最後她提到實習期間將離港數天,希望我們批准,她將樂意以遙距方式繼續工作。

    我把來信仔細看了幾遍,不大肯定這位同學寫信的目的或動機。但她提出有關工作要求的問題,卻勾起了我回答的興趣 – 因為那恰恰表現出「優等生」加入職場的盲點。

    我這樣回覆:謝謝來郵,充分表現了你作為一名好學生的熱誠。但一家科技初創的工作環境,和你熟悉的校園卻極之不同,因為我們無法像老師佈置作業那樣,提供清晰定義的處境和問題,並備模範答案等你回答。我們每天迎戰的挑戰可能都會不一樣,所以必須隨機應變,靈活行事。我無法提早告訴你你每天的工作流程會怎樣,你必須投入工作環境中慢慢摸索。我們也不會有模範答案,有時甚至連問題也不是十分清晰,要靠你自行探索與定義。

    我形容實習生的來信正好表現了「優等生加入職場的盲點」,是想到優等生向來只著重答對問題,但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問題多數不甚清晰、限制條件要靠自己定義、連答案都沒有模範可依,這往往令優等生手足無措。反而平時不甚追求分數、真心有志於解難或尋根究底的學生,在職場的表現更出色。

    (相關舊文:完美履歷

    回了第一段後,我又擔心她收到這麼「不近人情」的答案後會被嚇壞,所以又補充了幾句:雖然我無法仔細告訴你每天的任務是什麼,但我們最近正忙於這個項目,CEO非常在乎它的成敗,作為即將加入我們的一員,你不妨先行了解項目的背景,這樣你就能和團隊的目標一致,工作起來就能分輕重優次了。

    最後我也提到她有關工作時間、著裝和遙距工作等提問,說到你報到那天,自然會由HR和你的直屬上司向你簡介,不必過慮。

    我不知道實習生收到這樣的回信後有什麼反應,因為她再無回音。我也不肯定她到底期待什麼答案,但對我這個已在職場打滾一段時間的人來說,了解工作環境和學校大不同、知道現實是什麼,而非查詢每天的工作流程,才是真正需要提早準備的地方。我刻意沒擺出一副老師般呵護備至的形像,待她如成人,希望她會了解這片苦心啦。

    (相關舊文:游擊隊與正規軍

    p.s. 事後我和一位有多年管理經驗的朋友提及此事,說我雖然仔細地回覆了實習生的郵件,試圖逐一解答她的問題,卻始終搞不懂她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封信來。朋友嘲笑我沒經驗:她最大的目的,是表明已一早向你們申請請假,到時不要阻頭阻勢呀!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