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差不差?

2023年已走了差不多一半,經過三年疫症肆虐,今年香港的經濟狀況應該大有改善。翻看政府公佈的最新經濟數據,失業率已降至3%,不少行業鬧勞工短缺;此外,訪港旅客大增、物價上升,看來市道頗暢旺。但我和一些創業的朋友閒聊,卻有另一番觀察。

(相關舊文:世界停擺?瘟疫蔓延時

首先融資環境很滲淡。很多尚未有盈利的科技公司,需要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帶動成長,但這段時間以來,它們幾乎無法融資,即使成功融資的,也不得不以較上一輪低的估值「大平賣」(Down Round),令CEO們左右為難。美國的加息周期一天未完結,融資情況恐怕都不會有改善。

(相關舊文:融資ABC

而一些業務已經上軌道、有一定收入的公司,未嚐經濟重拾動力的甜頭,卻先感受到經濟復蘇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不得不果斷地節流。有一位CEO說,近月「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大大提升生產力之餘,也把一些低技術員工的窘境表露無遺,結果他們在精簡架構時淘汰了不少這類員工。展望將來,人工智能一定會越來越進步,而被淘汰的員工如果無法提升轉型,恐怕只能走向更低端的勞工市場。人們收入下降,消費力就會隨之減弱,這個現像如果普遍起來,整體經濟怎可能不轉差?

(相關舊文:ChatGPT旋風

業務以外,我們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對經濟好轉的說法有幾分懷疑。一位朋友說,他近來周五晚上開車回家,覺得交通意外地暢順,哪像以前榮景時,周五晚上出門到處都塞車;另一位說,他光顧過的幾家高級餐廳,三年疫症期間只要不禁堂食,生意好得離譜,動輒要等幾個月才能安排客人用餐,但這些餐廳最近卻殷勤地發短訊說隨時可留座;還有一位當媽媽的說,她身邊的媽媽們都很輕易就把孩子們送進心儀小學,以前那種「爭崩頭」的搶學位局面再不復見,她們自覺是大批中產家庭移民後的「受益人」。

我們知道經濟數據在改善,但切身感覺卻不一樣,覺得生意比前難做的更大不乏人。經濟究竟是好是差,始終莫衷一是。

本文配圖取自《晴報》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