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教學

撰寫本欄以來,有個題材我寫得格外少:教育。也許因為自己對教育科技(EdTech)的接觸不足,也許是教育的問題令我一碰它就頭痛,結果對這個題材,我幾乎空白。然而今天碰巧是開學日,不寫一點和學習有關的題材說不過去。

我幾年前應邀在大學兼職教授一門碩士課程,碰巧遇上三年疫情,結果全程移師網上進行,學生們上課時大都不露臉,互動又少,教我頗不習慣,還戲稱自己成了「期間限定網紅」。除網上授課外,另一因為在大學兼職而接觸一項新鮮事,是使用現今大學普遍採用的Moodle系統。Moodle作為開源的學習平台,功能十分多,但我僅僅用它來上載給學生們的筆記(也就是上課用的投影片),所知有限,心得欠奉。

(相關舊文:學做網紅

我有朋友從事教育科技,在英語國家招聘了一批中小學老師,利用自己開發的網上系統作輔助,讓他們越洋教授華語學生英語。課程在疫症爆發期間大受歡迎,不但為老師們帶來額外收入,也使學生們在足不出戶下維持學習進度,十分成功。對比自己有限的網上教學經驗,我覺得他們脫穎而出之處,是從一開始就以網上教育為基礎,並非因為疫下社交距離措施所限而被迫移師網上教學,所以給予老師的配套和資源十分到位,大大減少因為老師不熟悉科技應用而產生的不適應。

(相關舊文:網上課程初探通往快樂之路

相對當老師的需要克服科技門檻去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們應該幸福得多。充沛的網上資源和科技學習工具,可大大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若再配合人工智能的輔助,今天一位學生交出來的功課,質素應該比其父母輩的好得多。這是否代表學生們得到更愉快的學習經驗、更明顯的學習效果?

顯然我的教學經驗太少,對此並無頭緒。但思考這問題令我回想起多年前、當我在一份報章當實習記者時,被分派採訪一位成功的敎學家,談到科技與教學。他說,我相信再過一百年,最好的課堂經驗,也不是老師弄出什麼奪目繽紛的投影片或採用令人嘆為觀止的新科技,而是踏踏實實講一節課、提出具啟發性的問題,令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回想自己最美好的上課經驗,也大致如此。

這番話令我印像很深,以致一直受它影響,嚮往樸實無華的教學交流,而沒用心發掘科技在授課中發揮的效果,也總寫不出好的教育科技題材。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