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常之路

本周起香港終於實行入境「0+3」檢疫安排,展開與國際通關之路,要回覆疫前的全面自由出入境,相信也指日可待。被疫症折騰整整三年,我們終可開始復常了。

但說到「復常」,恐怕有些常態早已被改頭換面。疫症為生活和工作帶來的一些「新常態」,相信以後仍將長伴我們:

一,網上活動

Zoom會議和虛擬活動是因應社交距離措施而迅速普及的產物,即使很多人不歡迎它們,但也得無奈接受。不久前我和大學商量搞個和就業有關的分享會,大學想在周末舉行,望吸引舊生回校,我建議最好在上學日的黃昏時分舉行,這樣多多少少有些學生出席,場面不致太冷清。那要上班的舊生趕不及回校怎麼辦?學校問。我說現在的觀眾已被習慣參與網上會議,所以我們也不得不從眾,讓那些想參與又不想長途跋涉的觀眾有所選擇。雖然多一重準備功夫,但這也是讓主辦方兩全其美的做法,既有現場交流的氣氛,也能擴大觀眾接觸面。

(相關舊文:疫市贏家虛擬活動的優劣

二,遙距辦公

對上班族而言,疫下最大的「回報」,是不必通勤工作,節省許多交通時間,又能兼顧家庭。有些企業,尤其是進取的科技公司,索性完全摒棄辦公室,讓同事全面遙距工作,成為它們的另類吸引力。雖然仍有許多企業的管理層不喜歡這種工作模式,覺得如此無法全面衡量員工表現,也妨礙團隊工作與交流,但也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或提供不時遙距辦公的選項給員工。我覺得對許多才踏足社會就能遙距工作的Z世代而言,更大的衝擊是令他們反思「朝九晚五」的意義,將來有更大機會成為斜槓或自僱,發展和上一代完全不一樣的工作模式。

(相關舊文:不通勤不是夢聚天下兵器

疫下同樣迅速普及的網購與外賣,相信日後也將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只不過,購物與外出用餐的體驗難被取代,再加上寛入境檢疫後出門旅遊的人一定急增,網購與外賣平台的生意或會受挫,這些企業的復常之路可能格外顛簸。

(相關舊文:初創的押注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