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Facebook得天下

    剛宣讀首份施政報告的特首林鄭月娥勵精圖治,據說上任不久便向每個局下了一項「柯打」:開設臉書專頁,加強官員與市民的互動。這可急煞一眾走馬上任的新科政治助理們,上哪兒去找那麼多「小編」回來?

    不少香港官員對臉書Facebook不存好感,覺得那不外是寫寫「抽水」文、換來一堆「嬲嬲」的平台而已。但在美國,Facebook不僅是宣傳渠道的一種、傳統廣告的替代品,更是助政治家得天下的超級武器。

    特朗普競選辦的「數碼總監」Brad Parscale本來名不經傳,但因為當局調查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大選一事而曝光。這位41歲、6呎8吋高、長著一臉大鬍子的共和黨人,利用龐大數據庫結合Facebook的精準廣告功能,把希拉莉千挑萬選的競選團隊殺個措手不及,成功助素人特朗普登上總統寶座。

    Brad Parscale的殺手鐧是全自動化的精準定位廣告。他利用程式,每日製造數以萬計低成本數碼廣告,往往把一樣的廣告內容,配上不同的字眼、圖片、顏色等,然後利用Facebook的精確廣告操作,把不同版本的廣告發送給不同的選民,目的是增加每名目標受眾收看廣告的機會。

    比如說他通過市場研究,知道「鐵銹帶」(Rust Belt,美國沒落工業區)選民關注基建議題,他就製作蹋橋等能引起他們注意的廣告,並利用Facebook精確地發送給當地選民,呼籲大家投票給承諾大搞基建的特朗普。

    一鳴驚人的Brad Parscale可算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他大學畢業後曾在加州一間軟件公司工作了數年,千禧年初科網泡沫爆破後搬回老家德州,開設公司替別人寫網頁糊口。有好一段時間,他守在書店裏兜生意,看誰拿起教人寫網頁的書就上前自我推銷。2011年,他收到特朗普集團的邀請電郵,為其製作了第一個網頁,此後迭有項目跟進。去年特朗普集團出價1500美元,著他兩天內製作好一個競選網頁,豈料因緣際會下他超額完成,最終整個項目結帳達9400萬美元(當中有不少是給Facebook的廣告費)。

    為特朗普競選一役雖然成功,但Brad Parscale的手法也引起不少爭議,被質疑操控選民心理,但他概然否認。政治宣傳本來就是蠱惑人心的一種,哪有純潔可言?所以他懶理外界評價,早已著手特朗普2020年的連任競選了。

    參考Brad Parscale的例子,說不準某個不大得志的程式員,就是助官員勝出下一場選戰的皇牌,各位政治助理們努力加把勁了。

    ***

    本文內容參考CBS News節目60 Minutes: Secret Weapon

    ***

    本文精簡版於同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有曝光就是好公關嗎?

    上週初創企業Pokeguide社交媒體上貼文,公開指責港鐵涉嫌抄襲其意念,還請網民「大家可唔可以幫手一人一Tag MTR 入嚟解釋吓」。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成為最多圈中人「花生」的題材。

    港鐵反應還算快,事件發酵大約12小時後,同樣在社交平台上貼文回應,還「識做」地寫道:「你哋嘅所有comment我都會睇晒㗎」,顯見公關改進不少。

    網絡上「雞蛋與高牆」壁疊分明,幾乎可以說凡「雞蛋」必獲同情與支持,而「高牆」則死得難看。在現實中勢單力薄的「雞蛋」,在社交平台上反而有機會進佔道德高地,擊倒「高牆」。因此當Pokeguide作出「雞蛋的控訴」,振臂一呼請網友「一人一Tag」時,可謂勢不可擋,該帖至今獲近20,000表態或讚好、6,000分享、逾千留言,不但逼得港鐵迅速回應,還獲一些媒體報導。據說該App在香港App Store上的總排名,一度進佔24位

    有初創朋友討論此事時便道,Pokeguide的公關做得好,不費一文,贏得大量曝光,乃初創「上位」示範。真的嗎?是否只要有曝光就是好公關?

    要答這問題,先思考一下:為什麼初創需要公關?初創的第一與必然要務是生存,公關是手段,不是目的。一般來說,初創需要公關或曝光,是為了達到以下增加生存機會的目的:

    1. 吸引融資
    2. 增加用戶
    3. 招聘人才
    4. 拓展業務

    例如9GAG,他們當年從矽谷回流時已獲充裕融資,又有大量用戶愛載,為什麼還要做採訪爭取見報?因為他們決定以香港為基地,需要招聘人才,故藉媒體打響名堂。除此以外,9GAG在香港主流媒體上的曝光實在不多,甚至可以說與他們在香港初創界的地位不大相配,但創辦人Ray並不會為曝光而曝光。

    回到Pokeguide的案例上,這次公關成功與否,端視他們能否藉此機會達到增加生存機會的目的。成名或有助增加用戶下載,甚至吸引同情他們的好手加入團隊,但融資與業務拓展?可別忘了投資者與大企業都是高牆啊。此外,如何令新增用戶成為常用用戶,也要下一番苦功。望Pokeguide團隊好好利用這次橫生的曝光機會,繼續努力做好產品。

    ***

    本文同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相關文章:

    機關槍與聰明彈

     

  • 不賣產品賣什麼?

    上週iMoney刊登了一個有關蘋果的專題,提到「喬布斯的最後作品」蘋果園(即蘋果的新總部,外型如一艘太空船)。這是「教主」留給蘋果人的最後一份禮物,因為它的許多細節都沾染喬布斯對產品設計的堅持,望在他百年之後,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蘋果人。

    蘋果是當今科技界最偉大的品牌,但它們賣的其實不是產品,而是體驗。蘋果不是賣一部電話給你,而是賣一種因為擁有它的電話,而感到生活有型起來的體驗。它不賣產品賣品牌。

    我曾寫過,初創企業的創辦人往往是自己產品的靈魂人物,要落力對外宣傳。一位創業的好朋友閱罷不同意,他認為創辦人日理萬機,怎可能分心推銷產品?其實不然。和蘋果一樣,初創創辦人推銷的不應是產品,而是品牌。兩者之間,有個明顯的差別:時間。

    時間的體現有兩種,第一種是推銷所花的時間。要賣出一件產品,可以是發生在五至十分鐘之內的事,但要經營一個品牌,卻是經年累月的深耕細作。我朋友Keith Rumjahn幾年前寫了一個流動應用程式叫Coach’s Clipboard,主要用家是籃球教練,包括NBA球隊的教練。Keith從不賣Facebook廣告,叫人下載他的程式;反之,他每星期用心寫一篇電子通訊,教用家們採用何種戰術和訓練。

    Keith以有用的資訊為他的用戶帶來價值,使他們信任他、喜歡他,關係經過日復日的建立後,Keith已在用家心目中建立了相當好的信譽和品牌。他只要在通訊中輕描淡寫提及印製成書的攻略,用家們便十分歡天喜地地訂購,完全不必硬銷。這就是推銷產品和推銷品牌的分別。

    第二種時間體現是留給用戶的雪泥鴻爪。初創不妨問自己:二十年後,用家還會記得你嗎?你的產品、產品帶來的價值,在二十年後,仍然存在嗎?如果你只是想站在風口,以最快速度推銷產品,那你的產品很可能也會以最快速度消失。喬布斯離世六年,他的哲學仍影響世人,蘋果的品牌仍穩如磐石。相信六十年後、一百六十年後仍如是。這就是推銷產品和建立品牌的分別。

    ***

    本文2017年8月18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