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菌制菌

    上週文章提到我們隨「維港投資」到三藩市灣區參觀其投資的初創,其中一間微生物科技初創Evolve Biosystems,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研究員成立,首款產品是一種供嬰兒服用的益生菌,孰料歪打正著,經改良後應用在初生小馬身上,以菌制菌,竟見奇功,成功救活受「艱難梭菌」感染、連抗生素也束手無策的小馬。

    此初創於2011年成立,後聘用一位企業高層Timothy B. Brown任CEO(見下圖)。Tim加入Evolve Biosystems兩年半,此前在跨國企業包括寶潔(P&G)任職,深諳消費品的經營之道。他看準公司旗下的益生菌產品市場潛力龐大:

    首先是人類嬰兒食品市場。雙歧桿菌(B.infantis)本來是一種透過母體傳給初生嬰兒的益生菌,透過吸收母乳中的一種寡糖(Oligosaccharides)大量繁殖,能在嬰兒腸道中建立良好微生物生態,杜絕惡菌,並提升嬰兒的免疫力,對其一生健康大有禆益。

    可惜近百年來,人類濫用抗生素,令很多成人體內的益生菌絕跡,更遑論傳給嬰兒。我們和Tim訪談時,他引述一個來自加州的研究指,最近加州出生的所有嬰兒中,竟無一腸道內天然有這種益生菌。反而在發展中國家如孟加拉,無抗生素濫用問題,又少剖腹產子(透過陰道分娩的母親,也可把雙歧桿菌傳給幼嬰),幼兒體內仍見雙歧桿菌發揮功效。該初創針對六個月以下幼兒的益生菌口服產品Evivo,供嬰兒混合母乳服用,正好補其不足。

    更大的市場在畜牧業,尤其中國。Bloomberg引述2013年一項研究指(見下圖),中國消耗逾全球份額一半的抗生素,其中超過五成由動物攝取。農場為減少小豬感染和令其生長更快,習慣濫用抗生素,結果這些抗生素最終透過食物鏈,被人類從豬肉中吸收,引起嚴重抗藥性問題。

    世衞已將抗藥性列為全球一大健康威脅,單在美國,每年200萬人感染抗藥性疾病,無藥可治,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約50億美元。相信內地的類似問題嚴重得多。Tim透露該初創正與浙江大學動物科學院洽談合作,以展開中至大型小豬益生菌試驗,望在中國驗證其研發之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初生小豬的腸道健康,從而減少使用抗生素。

    想像一下中國豬隻之多和抗生素濫用之嚴重,若能以益生菌統統取代之,市場之大可想而知,對人口健康的影響更不容小覷。難怪此初創自2016年起,已獲三輪融資共7000萬美元,除維港投資外,微軟創辦人蓋茨名下慈善基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也是投資者之一。

    我問維港投資,在內地的大城市推廣嬰兒益生菌也許有一定市場,畢竟人們有錢又受過教育;但要改變農民的習慣,以益生菌代替抗生素,那可難得多了。對方笑問:如果不吃抗生素的豬肉能賣貴三倍,透過消費者的力量,你猜農民怎麼選?

    (灣區考察.之三)

    相關舊文:

    年輕的心

    死馬當活馬醫

    ***

    本文12月21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死馬當活馬醫

    月初我隨李嘉誠名下的「維港投資」到三藩市灣區考察其初創投資,期間上載了一張和小馬的合照在Facebook。朋友們很好奇,不是看初創嗎,怎麼到馬場去了?有異想天開的私下問,莫非小馬是實驗室培養出來的複製馬?

    非也,小馬不是初創的產品,是初創的用家才對。且聽我道來。

    距三藩市89公里的瓦卡維爾市(Vacaville)有一座佔地63英畝的馬場Victory Rose,由女主人Ellen Lee Jackson獨力經營了27年,專門培養和訓練參賽的純種馬。每年一月初是小馬誕生的季節,母馬懷孕足足11個月,等的就是這一天。

    小馬紛紛落地,馬場上下興奮又緊張,此際最讓Ellen擔心的,就是初生小馬受「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導致腹瀉、發燒。艱難梭菌奇惡無比,專門襲擊初生小馬的腸道,若不服食抗生素,受感染的小馬幾乎必死無疑,而且不管馬場如何全面消毒,還是防不勝防。馬場一旦爆發艱難梭菌感染,小馬連環受襲,馬場整整一年的經營幾乎就血本無歸。而且若小馬夭折,母馬也會十分悲傷,往往陪伴小馬屍體整天才捨得讓馬場的人員抱走,令人心酸。

    這年又爆發「艱難梭菌」感染,而且這次的菌特別兇,對常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令Ellen束手無策。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距馬場不遠,Ellen與一些研究人員相熟,一天提起此事,十分焦慮。研究人員提到,他們幾位同僚成立了一所微生物科技初創(Evolve Biosystems)不久,產品是給初生嬰兒服用的一種益生菌,有助重塑腸道健康,不知對小馬可有效?Ellen無計可施,只好「死馬當活馬醫」,讓這初創以人類嬰兒服用的配方為基礎,調製出一款專門給初生小馬的益生菌糊劑(glue),抒緩艱難梭菌感染。

    神奇地,此劑效果立杆見影,受感染的小馬不久便百分百痊癒,健康成長。研究人員也大為鼓舞,經過實驗後,在人類嬰兒產品之外,再推出一款含兩種活性益生菌B.infantis及L.Plantarum的補充劑GlycoGuard,供小馬服用。GlycoGuard對付艱難梭菌的原理,和抗生素完全不同:它讓小馬腸道內的益生菌大量繁殖,扭轉腸道的酸䶨值和微生物生態,令艱艱梭菌無法生存,小馬便能回復健康,更不會產生抗藥性。

    這家科技初創的成員不止實驗室中的書呆子,還有具相當生意頭腦的企業人員,眼見產品既然對小馬有效,對數量更龐大的動物又如何?例如豬隻,農場為免爆發感染,往往不管三七廿一,給初生小豬大量餵飼抗生素,如果能用益生菌取代之,對人類的健康也大為有用(待續)。

    (灣區考察.之二)

    相關舊文
    年輕的心(灣區考察之序)

    ***

    本文12月14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年輕的心(灣區考察.序)

    今年三月,李嘉誠以90歲之齡宣佈退休後,有關他的動向驟然靜下來,但老人家對學習和投資的熱情原來絲毫未減。

    行文之際我正準備隨「維港投資」出發到加州三藩市,參觀他們近年在當地投資的幾家初創企業。不久前和一位剛從矽谷交流回港的創業朋友見面,我問他當地可有什麼令人期待的新科技?他想也不想就喊出來:Food(食物)!朋友說synthetic biology(合成生物)正蔚然成風,全植物成份的「肉」、「蛋」等漸次流行,叫我一定要嚐嚐,讓味蕾體驗那奇妙的感覺。無巧不成書,「合成生物科技」恰恰是我們此番到灣區考察的「主菜」。

    李嘉誠私人擁有的「維港投資」自2006年開始運作,十餘年來積極在全球投資科技初創,參考其網頁,當中大部份集中在美國,而且多屬早期投資,可謂眼光奇準。以香港為總部、專注於早期科技初創的機構投資者寥寥可數,維港投資連番出手皆無寶不落,猶如金漆招牌,身邊不少創業朋友視其青睞如聖杯。無奈「維港」相中的初創,技術上必須具顛覆性,這樣的初創本地並不多。好像我即將隨團參觀的五家灣區初創,其技術我就聞所未聞。

    內地《財新周刊》年初訪問李嘉誠,提到他退休後仍不斷學習,並大量投資於新科技,而近年最感興趣的項目,就是「合成生物技術」;我們參觀的初創中,有三家就屬此類。那什麼是「合成生物」?《自然》雜誌網頁解釋,那是以生物基礎成份來製造自然界未出現過的全新產品。

    舉例,我們將參觀的初創Endless West,便在實驗室中以重組份子的方式「釀」出純酒,過程中毋須發酵、不必用葡萄,可大大減少用水和土地。他們將推出全球首瓶「分子威士忌」,最快明年一月開始在美國和香港宣傳上架。據Crunchbase資料顯示,維港投資於2016和17年兩度領投此初創,Endless West已融資1,270萬美元。

    調酒師以全球首支分子威士忌Glyth調配各款雞尾酒

    初創Demetrix,利用「合成生物」技術來製造藥物,其首款產品為醫用大麻素,可良好止痛而不令人上癮。Demetrix聯合創辦人Jay Keasling是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的教授,也是「合成生物」學上響噹噹的人物,他2006年以酵母合成可醫治瘧疾的青蒿素,乃有關研究上的一大突破,以其技術成果製造的藥物,價廉物美,至今在非洲治癒的患者不計其數。

    Demetrix利用酵母,通過代謝途徑工程產生有價值的植物要素,有效替代植物種植

    李嘉誠在前述訪問中進一步解釋,20世紀的「合成化學」以石油為基本材料,已孕育出無數價值鏈;21世紀的「合成生物」則以DNA為原材料,相信亦將產生無數新的價值鏈,顛覆各行各業。人說「誠哥」做生意擅捕充趨勢,果然退休後仍老驥伏櫪,志在千秋。

    我出發在即,一邊在心中盤算上機前還要完成的工作,一邊翻看這五家初創的背景資料(其餘三家為合成生物科技初創Perfect Day、分拆自大學研究所的生物科技公司Evolve Biosystems、和無人航海儀Saildrone),對有機會可以面見「誠哥」相中的創業家,感到興奮又期待。實驗室可以合成許多產品,甚至人體器官,但只有好學不倦,才能淬練出一顆年輕的心。

    (灣區考察.之一)

    ***

    本文精簡版12月7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