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時空

    百無聊賴時上Facebook,真是越看越寂寞。朋友們的狀態不是美食就是旅行,自己卻斯人獨憔悴。

    看,這朋友過的生活尤其令人羨慕:婚前她喜歡展示男友送的禮物,附「心心眼」100個;婚後改成溫馨生活照,不管是一碟青菜或一張按摩椅,都附註#老公好鍚我;最近生下小孩,更見得意忘形,不斷炫耀那粉團兒似的嬰兒。她事業愛情得意、家庭孩子兼顧,真替她高興…慢著,這是她的真實人生嗎?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上Facebook越多的人,越感到不快樂,因為人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真實、暗黑的一面,和別人那美化了的表象作比較。

    最近翻看一篇《紐約時報》的專欄作者引述研究舉例道,一個美國人洗碗的次數比他打高球的多6倍,但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打高球的帖文,卻比洗碗的多2倍;另一例子,擁有平治和寶馬的人,展示自己坐駕的機會,比其他車主多2.5倍。

    因為我們太愛炫耀,所以Facebook上的形像和真實的或出入甚大;那麼,誰可更準確地捕捉「真我」?答案可能是Google。

    在Facebook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做給別人看的;但面對Google那簡單的長方框時,我們卻會毫不猶疑地輸入迫切想知道的答案,毋須修飾或隱藏。

    前述《紐時》的專欄作者做了一個簡單實驗,你也可試試:在Facebook上用英文輸入「我老公…」,系統自動填補的常見答案可能是「係最好的」、「好正」;但若在Google上輸入同樣字眼,系統提供的常見輸入卻是「正衰人」、「好煩」和「係基佬」。

    Screen Shot 2017-05-19 at 9.01.05 AMScreen Shot 2017-05-19 at 9.01.44 AM

    有趣的是,Facebook和Google皆為當今全球最大「廣告商」,藉技術向精準用戶賣廣告圖利。到底「真實的我」或「美化的我」更能為科網巨企賺錢?可有一番龍爭虎鬥了。

    新手媽媽或許在Facebook上展示嬰兒的可愛笑臉,但她在Google上搜尋的,卻是「產後抑鬱」和「如何減肥卅磅」。

    ***

    此文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上為加長版。

  • Google殺手

    Google雄霸世界搜尋引擎盟主之位近三十載,從未有對手足以撼動其寶座,今日終或面臨存亡威脅。

    (相關舊文:平行時空

    兩個多月前OpenAI旗下人工智能對答器ChatGPT橫空降世,用戶人數(Monthly Active Users, MAU)已超越1億的里程碑,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科技產品。這是什麼概念?在ChatGPT面世前,最快達1億用戶的紀錄保持者是TikTok,時間為九個月;再之前,Instagram用了30個月。相信不必多久,ChatGPT就能踏上超過10億用戶的另一台階,足以和Google、Facebook等盤倨用戶榜首多年的武林盟主較量。

    (相關舊文:ChatGPT旋風科技霸權

    我們以「關鍵字」(keyword)作搜尋的第一步,再從搜尋結果或廣告中篩選、發掘相關資料,多年來行之有效,習以為常,而Google的整個商業模式都奠基於此。但以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ChatGPT,用法完全突破已知維度,搜尋效率快上多倍。我舉例簡單說明一下。

    我恰巧需要選購行山杖,正打算以Google做資料搜集時,靈機一觸,改以ChatGPT代勞,試試效果。我先用英文問,以輕巧耐用為條件,請推薦五個品牌,並以價格排序。結果出來後,我發現其中一款是朋友曾借我用過的Black Diamond,其價格正好排在中間,便再下指示:請從中選出最優秀的三款型號,並以價格排序。按最新的結果,我再查詢香港哪裏有賣,ChatGPT就提供了幾個零售商的名稱。ChatGPT助我從海量訊息中提煉所需資料,整個過程不過幾分鐘而已!

    以上資料搜尋,當然完全可以用Google來做,只是每走一步,我都需要自己就搜尋結果速讀、對比、判斷等,要達同樣效果,估計15-30分鐘大概免不了。如果說Google搜尋好比自己從一大本行山杖目錄中細細挑選,ChatGPT就仿如我直接請教行山發燒友作推薦,一步到位。這就是ChatGPT在搜尋上顛覆之處。

    想像一下,如果足夠多人在進行搜尋時捨Google而取ChatGPT,那會對Google產生怎樣的效果?它以競拍作價的關鍵字還會那麼值錢嗎?還有幾多網站會努力地做SEO和SEM(搜尋引擎優化及營銷)或光顧相關服務?相信圍繞Google產生的整個服務生態鏈都會受到挑戰。

    這絕非危言聳聽。ChatGPT面世後,便有衝擊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之說,並使其CEO高度警剔,敦促員工作努力優化Google的同類產品Bard。科技界有個說法,一個新產品要取代原來的霸主,必須好用十倍。Google自1996年誕生以來,從未遇過有此等實力的對手,但ChatGPT看來不一樣。

    (參考資料:ChatGPT火紅 Google地位不保?ChatGPT會取代Google搜尋嗎?

    互聯網的消息天天都多,但以長遠眼光來看,大概99%是噪音。近20年來,web2.0和移動互聯網先後掀起過巨浪,改變了科技界的版圖。如今看來,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帶來的地殼變動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這代人,肯定會再度見證新一波科技革命。

    (後記:ChatGPT替我篩選了三個不同型號的Black Diamond行山杖後,我還是用Google、到訪Black Diamond網站、就這三個型號再作比較,最後才下決定。所以到目前為此,Google和ChatGPT之間可以說是互補而非替代。然而這個簡單的實驗,足以令我感受到ChatGPT如何大大提升搜索效率。)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問誰領風騷

    (接上文:盤點FAANG最新業績

    疫症下審視美國五大科企FAANG(Facebook, Amazon, Apple, Netflix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最新業績,除Amazon和Netflix皆明顯受惠,錄得用戶、 用量或收入增長外,其餘三大則較難有一面倒的說法。

    先說收入最高的Apple吧。最新季度收入580億美元,略高於預期,但佔收入份額一半的iPhone,按年卻錄得7%跌幅,而且估計次季表現更差。在疫情持續下,生產和零售都受創,「賣電話」的生意自然欠佳。不過Apple的訂閱服務收入如iCloud或Apple Music等卻有增長,加入手握近2,000億美元現金儲備,無損霸主之位。

    季度收入為410億美元的Google母公司Alphabet,業績不過不失。Alphabet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廣告公司」,廣告生意佔季度收入八成,即使在疫情下,亦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0%。不過,一向在Google上大灑金錢的旅遊網站如Expedia,因疫情關係決定將廣告支出緊縮至過去的20%。一葉知秋,Alphabet廣告收入前景未許樂觀。幸好其雲端服務收入增長52%,雖然暫時佔比不高,但競爭力不容小覷。

    最後輪到Facebook。Facebook最新的全球活躍用戶為每月26億人,期內平均每人為Facebook帶來6.95美元收入。值得留意的是,Facebook幾乎完全依賴廣告收入(達98%),所以它必須持續增加用戶以確保營運表現,可惜用戶老化和增長放緩卻是揮之不去的陰影,尤其在後起之秀如TikTok/抖音的挑戰下,更顯嚴峻。幸好Facebook手持600億美元現金的「彈藥」,而經濟低迷正是入手的好機會,且看Facebook能否在Instagram後再下一城,一舉兼併對手和用戶了。

    我因為好奇科技公司在疫症下的表現而做了一點簡單的資料搜集,卻發現FAANG之間很難互相比較,因為它們的產品、服務、營運模式、CEO作風等統統不同,並互有競爭。例如Google和Facebook的收入都以賣廣告為主,而Amazon、Google和Apple均涉足雲端服務,還有Amazon和Apple皆想在串流平台上向Netflix分一杯羹等。

    而它們之間最大的共通點,是都掌握了龐大的用戶數據。或者可以這樣推測:誰能最有效地挖掘、分析和利用數據,誰就可賣更多產品、發佈更精準的廣告、或推送更令人欲罷不能的內容,將來繼續稱霸全球、獨領風騷。

    不過,隨人們對個人資料的重視提高,和各國有關私隱的監管漸成風氣,大數據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更多公眾和政府的監察。在發展大數據和保障私隱上如何平衡,五大可有對應良策?

    相關舊文:平行時空大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科企如何透視你的祕密

    ***

    本文率先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