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掉月薪這種癮

    《明報周刊》記者陳伊敏小姐月前來採訪,文章上周(331日)登了出來,是封面專題「微創業」。在寫我的部份,她引用了《黑天鵝》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的一句話:”The three most harmful addictions are heroin, carbohydrates, and a monthly salary”(「最有害的三種上癮是海洛英、碳水化合物和月薪」)。不怕誇張,這句話可以說是驅使我自立門戶的「最後一根稻草」。

    黃子華的棟篤笑有許多名句,其中不少是上班族心聲,如「『我好鐘意返工啊!』你話唔係鬼上身點講得出」、「出俾你果份唔係糧,係賠償」、「返工緊係睇鐘,今日最希望係聽日打風」等。我記得當天身在中環的辦公室、和伊敏談創業這話題時,指著窗外說,你覺得街上有多少人好鐘意返工?肯定不多。人人都不喜歡返工,為什麼人人都返工?無他,生活逼人,戒不掉月薪這個癮。

    很多人自小努力學習、力爭上游,目標是畢業後考進人人稱羨的大機構,平步青雲。但事實上,日復日的辦公室生涯遠非想像中的刺激好玩又有獎勵。作為機構的一小部份,個人才華很難得到舒展的機會,更別提要小心奕奕應付種種人際關係。我們大部份時間服從上而下的方向,做一些或許做得來,但未必很喜歡做的事,期望日子一久,可以爭取更大的自主權、有更多報酬、做更多想做的事。對機構而言,穩定、可靠的月薪,是綁住人才的一個有效手段。黃子華說「出俾你果份唔係糧,係賠償」,細味下不無道理。

    天氣好的時候,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我枯坐這裏工作,不能享受藍天?我從當「管理見習生」的第一天起,就常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在辦公時間享受藍天,捱了很多年,終於被NNT的一句話當頭捧喝:因為你上了月薪的癮,如果無法按時完成機構安排下來的工作,就不能得到報酬。對啊,我忽然醒悟,如果自己能接幾個項目,擺脫每月發薪的束縛,是不是就有更大的自主,選擇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做想做的事?

    此際我從「羅輯思維」羅振宇的節目中得到第二句啟發。他常鼓吹「U盤化」:「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意思是個人就好像USB,不必裝在主機之中,反而應「隨時插拔」,在任何電腦上都能發揮功能。尤其如今社交媒體發達,每個人都能很輕易地自我宣傳;每個人的成果,都很容易傳播,吸引潛在客戶。只要個人的議價能力提高,機構能起的作用就越小,越難把受注目的人才留在機構內。

    如此說來,機構就要面對人才流失了?非也。如果了解「U盤化」是大勢所趨,機構可以對人才有更大的包容性,讓他們「隨時插拔」,以更大的彈性,容納更多人才。像我半年前創業,第一個客戶,就是當時工作的機構。我和上司之間,只是換了一種合約關係,但我對機構的貢獻、上司對我的支持,和以前一樣。

    就是因為「月薪是一種癮」和「U盤化」這兩句話,我擺脫了辦公室生涯,毅然創業。相信將會有更多渴望自主的人走這條路,令自己成為真心「我好鐘意返工」的一份子。

    ***

    相關舊文:

    月薪是一種癮

    九十後上流

    ***

    上文4月6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

  • 月薪是一種癮

    //”The three most harmful addictions are heroin, carbohydrates, and a monthly salary.” – Nassim Nicholas Taleb

    「月薪是一種癮。戒掉了,多一份自由。」有人說黃雅麗是IT startup的「星探」,將許多潛力之星挖掘出來。她彷彿時刻充滿了電,說話抑揚頓挫,很有說服力。//

    –《明周》2577期封面專題「微創業」,記者陳伊敏

    ***

    月前《明周》的記者陳伊敏小姐經朋友介紹,來談一個關於創業專題的想法,沒料到聊著聊著,自己也成了本期封面專題「微創業」的一小段插曲。

    我創業深受兩句話影響,一句是伊敏在文首引述的NNT的話;另一就是#羅胖#羅振宇常掛在口邊的「U盤化」。

    伊敏這個專題寫得很用心。除我以外,還有「街霸阿強」和「胡說樓市」胡威的故事。阿強的街霸故事很多人都聽過,但之後呢?阿強五年創業生涯中,曾經歷「堅喊」的日子,他如何突破;重遇「胡威」胡國威,是在半年前的「中大新聞獎」頒獎禮上。作為得獎者之一,事業應該在高峰,為什麼他反而下了決心離開工作了13年的有線電視,自立門戶?

    至於我自己,三五年前絕沒想過創業,為什麼NNT和羅胖的話有這樣的力量?我也說不清楚。但慶幸的是,半年來過的日子,比十年高高低低的打工生涯更自主。

    今天是假期。如果你早餐嘆奶茶時剛好看到這個post,請不妨買一本本期明周,聽我們的故事。記者伊敏寫得很用心,希望你會得到一點啟發。

    ***

    關於我的創業故事:
    新的一章

  • CEO的快樂指數

    有位當老闆的朋友剛從一湖光山色、風景如畫的地方小休回來,卻慨嘆道,我可沒一晚安睡過,而且每天處理的電話和短訊「吞吐量」,與平時也沒兩樣啊。我同情地問,那你要身處什麼地方,才可放鬆身心呢?

    對方定一定神後,正色道:「不瞞你說,一回到辦公室我就會放鬆。因為只有身處大本營,我才覺得一切盡在掌握(in control),沒有擔憂。」然後又自嘲道,真犯賤是不是。

    幸好她是CEO不是高級打工仔、而我是她朋友不是她老闆,否則以上對話一定被上班族口誅筆伐。哪有人不愛旅行愛上班的?但我朋友的答案卻揭示了一個關鍵詞:是否盡在掌握(in control)。

    許多人之所以會創業,往往是因為想擺脫打工生涯的不由自主,想自己話事。但當他們的事業漸入佳境後,卻發現自己比打工生涯更忙、更累、更身不由己。究其原因,是他們走進「公司run你」的陷阱 — 公司持份者越多、不由自主的事也越多(not in control)– 結果更疲於奔命,還反問自己當初創業到底為什麼。許多初創起步甚佳,增長也快,但兩三年後卻無法持續,死因往往就是公司已長成「癡肥」,而創辦人卻「油盡燈枯」,沒精力把公司營運下去。

    我一位創業逾十年的朋友宋漢生常思考這些問題,他深受Basecamp兩位創辦人啟發,最近想出了一套「CEO的快樂指數」,並常以此躬身自省,避免讓自己陷入「公司run你」的狀態。他和我分享了這個看似非常簡單的指數,希望對一眾身陷「公司run你」牢籠的創辦人們有一點啟示。這「指數」僅五項,審視創辦人有多受各持份者影響。簡單來說,可以影響CEO的持份者越少,CEO就越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並感到一切盡在掌握的安心。

    1. 合夥人數目:最佳合夥人數目是0,最多1至2。合夥人數目越多,彼此產生爭執的機會和頻率越高,CEO的快樂指數越低。

    相關舊文:不怕神一般的對手

    2. 有投票權的投資者數目:與「合夥人」類似,能在半夜搖電話向CEO責成的投資者數目越少,CEO越快樂。與此相關的是,你會被炒嗎?CEO被自己創立公司辭退的經典案例不少,前有蘋果電腦的Steve Jobs,近有UBER之Travis Kalanick。如果除自己以外,沒有人可以把你辭退,那你才可自稱為快樂的CEO。

    相關舊文:融資不要做的事

    3. 客戶對你的盈利貢獻:只要沒有一位客戶對你的盈利貢獻超過1%,CEO才不必為任何一位客戶折腰,可以無所畏懼地「揀客」。

    相關舊文:新的一章

    4. 最舒服的管理員工數目:有不少人自小立志將來要成為「萬人之上」的老闆,可惜並非人人都擁有管理萬多兩萬人的本事。人貴自知,創業一段日子後,相信不少人都大約掌握自己能管理團隊的大小。CEO不妨問自己眼下團隊的效率有多高,如果不斷招兵買馬,卻無法維持團隊的靈活和生產力的話,你很可能飽受管理的折磨,並不快樂。更苦的是,你無法宣泄,因為打工仔痛罵老闆變態乃天經地義,但老闆抗議員工頑劣,卻很難得到同情。

    5. 每月收入:一位CEO賺多少才叫足夠,當然沒有標準。但你可以為自己賺多少才快樂劃一條線,在這條線之上,賺更多未必令你更快樂,卻可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值得嗎?

    五項指標,從各方面指向一位CEO對自己業務的掌控(in control)有多高。我那位無法享受假期的CEO朋友,正是因為在辦公室時才對自己的掌控力最有信心,所以才不能安心渡假。

    我們又將之隨機應用在一兩間市值很大、融資額很高、說出來很令行內人羨慕的初創身上,赫然發現,這些CEO很可能並不快樂,甚至活得非常痛苦。因為他們也許表面風光,但內裏卻要承受來自合夥人、投資者、團隊、客戶等四方八面的壓力,身不由己。

    宋因此取笑我,按照這個指數,你肯定是我認識的朋友中,最快樂的CEO了;因為我自創業以來輕身上陣,沒投資者、沒合夥人、沒員工,只專注服務對象嘛。我也笑著附和,是啊,要成為快樂的CEO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你不會為了力爭上游而犧牲自己創業的初衷便行。

    ***

    相關文章:

    九十後上流

    新的一章

    ***

    此文2018年3月23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上為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