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小情侶

    「天下第一幫幫主」、Green Tomato的Sunny一天興沖沖地說,要介紹一對創業小情侶給我認識,因十分討人喜歡。那是Joey和Audrey,弄了一個新聞網站叫Journesis,冀讓讀者直接追隨喜歡的記者,且廣告收入還讓記者分成。

    網站面世月餘,獲八十多位記者加入,還賺到一點廣告收入。他們每月支出有限,相信可營運一段時間。27歲的Joey本是對沖基金分析員,三年前認識了曾任電視主播的女友Audrey後才開始接觸傳媒行業,知道女友對前景感到迷茫,遂想出這個新方向,還辭工創業,陪她一試。

    Sunny欣賞他的決心。Joey不但辭去高薪厚祿,還重新學programming,放手一搏。他自信擁有專業資格,即使一年半載後再找工作,代價也有限。Audrey嬌滴滴地說,創業之前,我們拍拖三年來可從沒吵過一次架呢。這對璧人真可愛。

    說來真巧,我也認識另一對創業小情侶,27歲的家明與玫瑰(化名),創出一個網站叫StealJobs.com,專攻廿多歲的職場資訊,做得有聲有色。

     

    去年年中,玫瑰來找我,問可否轉載我一篇文章「如何成為1%打工精英」,因為覺得很適合他們的讀者。當時SJ面世已一年,我剛巧接觸過他們一些文章,因主題鮮明,留下不錯的印象:一部份是匿名讀者「報料」,分享所屬職業的薪酬、前景、公司文化等,類似外國網站Glassdoor;另一部份是有關職場的分享,實用與抒懷俱備,頗受歡迎,像那篇「25歲才明白的10個人生無奈」,一年來累積分享兩萬多次;「麥明詩是如何煉成的」刊出後,麥媽媽還親自回應呢。

    後來見面認識了我才知道,SJ大部份文章,是家明一個人包攬的。他和玫瑰都是在中環上班的精英一族,但家明自大學時期起,一直在搞網站。2011年以來,他做過外語學習、新聞評論、圖片分享、寵物用品、時裝…等十個網站。每一次有了搞網的點子,他都興奮得徹夜難眠、覺得有機會改變世界,但沒有一次做出足夠好的成績,漸漸連朋友也不再對他有信心,只有女友仍不離不棄。

    SJ是他第十個網站。一度家明也以為這將是另一次失敗,但他不甘心放棄,即使沒有人看,他也努力地寫「潮文」,不久竟做出成績來,這次是朋友反過來向他推薦網站。如今他們每天都收到職場新鮮人的「報料」和投稿,網站每月600,000多瀏覽、130,000多訪客、FB專頁有17,000多人追隨,而且有銀行等廣告客戶主動接觸他們,正好幫補伺服器的開支。

    SJ以「九十後上位攻略」作定位,家明與玫瑰透過他們每天在中環出入的觀察,寫廿多歲年輕精英的眾生相,又真又傳神。我在27歲那年,也會懷疑工作的前景、受不了委屈、無法理解上司的決定…同時急於上位,要比同輩更快做出成績來。這種心態,正合SJ的文章風格,當時若有這個網站,我也想看。

    如今家明與玫瑰面對的一個兩難,是要不要全職做SJ。作為中環精英,他們按部就班,終會上位;但若投身科網創業,卻是大起大落、過了一關又一關的歷程。我欣賞他倆的熱忱,鼓勵他們繼續嘗試直到盡頭,畢竟27歲不嘗試,37歲更不會試,到時何必後悔。

    ***

    本文9月23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

  • 十優狀元蒲得志

    新聞系學生若要學寫人物,蒲得志是個上佳的題材。

    他是1994年的會考十優狀元,當年全港共八位十優生,他是喇沙書院唯一的一位。
    名校生、十個A、贏在起跑線…有何獨特之處?

    且慢,他不是「一般」的名校精英。蒲得志是喇沙書院的插班生,中三下學期才考進來;他家貧,父親在他八歲那年猝逝,遺下他和兩個分別七歲和三歲的弟弟。母親迫不得已領綜援,獨力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

    既然如此,就寫個可歌可泣、力爭上游的故事吧。
    又不是。聽蒲娓娓道來自己的童年,全無悲情,和一般少年無異:喜歡體育活動(是學校的排球隊隊員)、熱愛打機,只是他玩得有節制,而且懂得體諒媽媽,不讓她操心。
    最難忘的一段回憶是,當年個個參加排球隊的同學都有一雙不錯的波鞋,但蒲只能長期穿一雙「白飯魚」。他說,那時常常想:如果我也有一雙Mizuno的波鞋就好了。
    可惜少年蒲得志的心願從未實現,家境直到他出來工作後才獲得改善。

    中四那年選科,有位親戚說,如果他選修電腦科,就送他一台電腦,幫助學習。
    蒲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是渴望可以在家「打機」,於是爽快答應。豈料一接觸寫程式,竟發現自己一點就通,覺得寫程式「好容易」,從此與資訊科技結下不解緣。
    真像武俠小說中,「忽然」練成神功的主角一樣。

    當年會考,也不是自己發奮要考十科。而是有同學想報考十科,於是找來幾個同學一起自修,包括蒲。孰料「發起人」考了個九優一良,「跟大隊」的蒲反而成為唯一的十優生。

    他給我看當年的報導,傳媒對這個來自綜援家庭的名校十優生興趣極大;《明報》的社評甚至以他為題,叫「十優狀元蒲得志啟示錄」。在那個不流行「標題黨」的年代,這樣的社評題目算得上「好爆」了。

    053fEL8znN1mmUk220oieGkMzyAi0XoUHcgG7rnXYts

    轉眼廿多年,當年的十優生,今日如何?

    蒲的「職業生涯」從他自己口中說來,一點也不傳奇,但細心觀察,卻機緣處處。
    他做的第一份工是一間startup,那間startup叫Yahoo。2000年乃第一代科網熱潮尖峰,Yahoo是世上最炙手可熱的科網公司,當年市值最高曾見1280億美元。其時,Google只是楊致遠的小師弟開的一家不算怎樣的公司、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是個十來歲的少年。Yahoo已是盡收天下兵器的江湖盟主。

    2007年,Youtube等web2.0的產物興起,蒲被挖角到TVB,為當年的大台寫下第一個可以在網絡觀看影片的網站myTV,等於是TVB的Youtube無異。

    2009年,社交網站Facebook崛起。這一年蒲得志32歲,已經成家立室,收入又穩定,但一位初中同學卻摩拳擦掌,想拉他一起創業,做Facebook App。
    這位同學游說他,謂現在再不創業,以後生活更安穩,我們更加不會創的啦。
    這一說打動了他。但付出代價亦不菲,除減薪創業外,還要「重操故業」,寫程式。當時蒲在TVB.com已屬CTO管理層,不必自己動手寫程式,但創業請不起額外人手,怎辦?蒲記得同學問他還能不能寫程式時,頓了一頓,然後答:給我兩個月。
    兩個月後,一個32歲、「出道」近十年的CTO,再次投入coding生涯。

    他2014年第二次創業,領導原公司Memoriki一個項目QooApp另起爐灶。當年和初中同學一起創下的Memoriki是遊戲發佈平台,兼併了韓國遊戲開發商Me2On,十月便在韓國上市;他自己領軍的QooApp是專服務日韓遊戲玩家的社交平台,「食正」mobile game新浪,成立兩年來,在不費一文宣傳下,其應用程式已在全球錄得逾1100萬下載。

    QooApp

    由科網熱、web2.0、Facebook App、到手遊平台,蒲得志每次都在最好的時候轉跑道。
    而這種種成就,蒲得志說來一點飛揚跋扈都沒有,甚至沒有太多情緒。其實在把自己的故事從頭說起以來,這麼多起起跌跌,蒲也是一貫的平靜。
    他說自己只是按興趣,專心做好想做的事;其他的事,他不操心。
    我覺得蒲是馭繁為簡的高手,卻以初心為依歸。以他的智力,要同時做好許多事一點也不難,但他只挑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兩件事來做,卻把它徹底做好。
    蒲沒有dramatize自己的故事,但你若很細心去聆聽和捕捉,慢慢發掘,就會聽出精妙處。

    如果蒲是一段程式,那必然是一段精簡無比,但令旁人拍案叫絕的程式,看似簡單,卻聰明在細節處。

    16178816_10155004413463923_8067952897341855201_o

  • 小女人創業

    上週提到創投家梁頴宇(Nisa),在史丹福大學唸畢工商管理碩士後,先後在創業與創投兩邊打滚,成就過人,女性身份並沒有成為她事業上的絆腳石(至少外界看不出)。這令我想起另一位創業的揚眉女子何靜瑩(Ada)

    和梁頴宇一樣,Ada也師出名校,乃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碩士畢業生。她創業前曾擔當管理顧問等精英職位,從哈佛進修回來後,先成立社會企業L Plus H Fashion做高級毛衣,為低學歷中年人創造就業;又監制音樂劇和紀錄片,鼓勵基層青少年自強。最近踩入互聯網創業,搞Paxxioneer,連繫全世界追求熱情的導師與學生。她也剛出版新書《自我演逆》,讀其文章,你更能體會Ada辦事的幹勁和魄力。

    是否強調Nisa與Ada的「女創業家」身份,似乎沒所謂;但有另一種創業家,女性的身份,卻助她們拿下一些男人幾乎拿不到的市場。

    Hahahaflorist的Becky便是。她本來是雜誌的飲食版記者,婚後插花佈置家居,拍照貼在FB上,朋友們讚口不絕,開始托她買花、紮花。開始時只是接朋友圈裏零星的單子,慢慢名氣漸大,找她的人越來越多,家裏客廳也不敷應用,於是先在花墟租下工作室、繼而進駐金鐘的商場,還添加人手、擴充營業。

    13043706_988186764591368_6678455605478615661_n.jpg

    Becky的主要顧客,與她本身塑造的形像十分脗合:廿多卅歲年輕女性、準備步入教堂或憧憬美好二人世界、喜歡獨特產品等。她的花束,帶著這種「幸福小女人」的氣息和「美好開心生活」的暗示,難令女生們抗拒。她一個人經營FB專頁,不花一分錢賣廣告,兩三年間已儲下36,000粉絲,助她接下不少生意。

    也許Becky不自覺,但她順著自己的喜好和性格創業,其Founder/Market Fit就是最強勁的競爭優勢,換個人不管讀幾多MBA,都難與之匹敵。這也許是某些女性創業的優勢吧。

    ***

    相關舊文:
    創業女強人

    ***

    本文八月十二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