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比賽

    今晚又舉行一年一度的資訊科技界頒獎禮。這盛事由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出資贊助,十來個背景不同的商會各自負責一個和資訊科技有關的比賽,有些主攻「數碼娛樂」,有些做「金融科技」,還有「學生發明獎」等等。比賽歷時數月,最後統一搞個星光熠熠的頒獎禮作結。我以前工作的商會,負責「流動應用程式」類別,得獎者曾有GoGoVan「街霸阿強」的iSafe等。

    在任期間,我籌備了比賽四次,深明主辦單位若懂發揮此比賽的好處,宣傳效果極佳。舉例,我們曾邀9GAG創辦人陳展程、共享工作間Cocoon創辦人馬衡、熱心社企的天使投資者黃岳永等任評判。對不少公司--尤其初創企業--來說,能同時向他們作演示是極難得的機會,所以參加者會施展渾身解數,努力爭取出線。假如能贏取獎項、獲得傳媒青睞和曝光,更錦上添花。

    評判也有好處,因可從中得到不少刺激思考的點子,像曾為我們擔任評判的王維基,便撰文談過「坐了九小時的得益」「師弟你好嘢」。過去籌辦比賽,一直以達到這三贏為目標,所以對資訊科技辦公室的贊助,心存感激。

    可是不知是否因兩年前「初創企業」獎項發生「咖啡機兄弟」事件,政府為免再爆醜聞,對比賽的制肘越來越多。該獎項三年換了三個主辦單位不在話下,亦牽連其他主辦方在參賽資格審查、評判邀請、宣傳等各方面,受到更多限制。

    其實一直以來,要說服初創參賽並不容易:做出成績的初創,毋須靠比賽證明實力;而獲獎無數的初創,又未必有市場競爭力。像前述GoGoVan和iSafe那種叫好又叫座的初創,本來就少,如今比賽公信力受挫,更難吸引優秀參賽者。

    反正政府已決定為初創搞配對基金,不如也對得獎初創投入種子基金作直接支持,增加比賽贏家的市場實力,總比弄個縛手縛腳的比賽好。

    本文4月7日刊於《晴報》「創業群俠傳」

    ***

    相關舊文:創業小圈子頒獎禮

  • 消失的觀眾(下)

    上週提到,我本已甚少收看電視劇,登記成為Netflix用戶一試後,才發現可堪追看的高質電視劇這麼多,從此欲罷不能。

    Netflix採訂閱制,香港觀眾每月付出$68/$78/$98元,便可無限量收看其平台上成千上萬的原創或外購劇,而且隨時可看,不受地點或時間限制。不但上台超容易,中止也非常簡便,只要上網取消便可,輕鬆一刀兩斷,絕對不會出現類似「cut唔到有線」的痛苦。全球超過9300萬人已成為Netflix訂戶,該公司去年收入達83億美元。

    這邊廂Netflix吸納眾多煲劇觀眾,那邊廂音樂串流平台Sportify亦不甘後人,最新的全球訂戶達5000萬名,他們從平台收聽音樂,不必逐次購買單曲或專輯。

    Netflix和Sportify的成功似乎反映一種逐漸形成的趨勢:用戶越來越習慣付費購買內容。這習慣甚至有機會逆轉報業的衰退。

    一個美國的Nielsen Scarborough調查發現,原來七成美國成人有每月閱報習慣。以《紐約時報》為例,去年11月,他們單月進帳13萬新訂戶,或許和當時的美國總統大選充斥有關。此外,《華盛頓郵報》已轉虧為盈,決定增加60名編採人員。種種跡像顯示,報業似乎重現生機。

    免費電視台依賴廣告收入,拍劇以吸引最多觀眾為目的,結果劇集內容日見公式化,使不能滿足於主流製作的觀眾流失。新聞網站更不遑多讓,為吸引眼球,「標題黨」橫行,穿插的廣告多不勝數,令讀者生厭。

    網上廣告令人厭惡到一個點,是單在美國,每年便有8000萬人安裝形形式式的阻隔廣告程式。觀眾或讀者甚至願意付出一點費用,以接收不受廣告阻撓的內容。

    綜合用戶開始接受網上付費,和對廣告產生厭惡的兩種行為,新聞網站或電視台或可嘗試從完全倚賴廣告的內容供應,轉型至部份收費、部份以廣告補貼的免費模式,向願意付費的觀眾,提供更適合他們的內容。Netflix和Sportify便是此中佼佼者。如此一來,曾經消失的觀眾或讀者,或有機會重現。

    ***

    相關文章:

    消失的觀眾(上)
    The Information以小勝大
    電郵姐妹花

    本文2017年3月24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消失的觀眾(上)

    香港的特首選舉還有個多星期便舉行,選戰氣氛日趨熾熱。我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口氣煲盡52集Netflix原創神劇House of Cards《紙牌屋》,對照現實與戲劇的政治角力,真是痛快。

    Netflix成立於1997年,本來經營DVD出租生意,但他們與時並舉,廿年來逐漸把產品由實變虛,利用串流技術,化身內容點播平台巨擘。2013年Netflix更進一步,轉播以外,更推出自家製作,頭炮便是我正在看的《紙牌屋》。這套神劇推出後,不但口碑超勁,成為首套獲艾美獎、全球獎主要獎項的網劇,而且熱潮席捲全世界,令Netflix欲罷不能,每年添食一次。第五輯13集《紙牌屋》已鐵定5月30日面世,宣傳攻勢正密鑼緊鼓進行中。他們的最新網劇The Crown,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生平為藍本,延續《紙牌屋》神話,叫好又叫座。

    眼見自家製作成功,Netflix乘勝追擊。去年他們推出126輯原創網劇,比美國任何免費或有線頻道都多;今年他們更計劃撥出60億美元預算,製作超過1000小時網劇

    Netflix是最早一批推出網上訂閱服務的內容供應平台,取代「逐套計」的傳統收費模式。他們一月公佈的最新年報顯示,全球用戶超過9300萬,2016年的全年收入達83億美元,淨賺近2億美元。Netflix成功將每人每月十元八塊的訂費,轉化成強大而穩定的收入模式。

    我和廣大香港觀眾一樣,是自小看免費電視長大的一群。近年大台電視劇越來越不對胃口,我幾乎已全面放棄,改上Apple的iTunes Store找電影看。每次付費$28或38,安坐家中便有高質素電影看,實在太方便。

    後來審視自己的網上消費習慣,發現幾乎每週都到iTunes Store租電影看,心想既然這屬穩定需求,不如訂閱Netflix試試看?一試之下,立即上癮,誇張一點說,我的觀劇世界忽然大得不能想像。

    (待續)

    相關文章:

    消失的觀眾(下)
    The Information以小勝大
    電郵姐妹花

    ***

    本文2017年3月17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