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維艱

    學期來到第11週(全期共13週),我終於充分感受到教書的愉悅了。我想這有兩個原因吧,一則我花了超出預期的時間來備課,務求盡力把我覺得好的理論,完整地教給學生(事前我有應考前溫習的感覺,非常焦慮,哈哈);二來可能因為自己準備充足,我更有把握與同學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而他們的回答使我眼前一亮!原來他們真的懂了!這令我非常有滿足感。

    這天的課叫The Hard Things About Hard Things,取自Ben Horowitz一本關於創業的好書,中文譯作《創業維艱》。我過去寫專欄,多次提及此書,因為這真是一本又實用、又有啟發性的好書。

    (相關舊文:創業維艱

    但在講此書之前,我花了不少時間講一個我很熟悉,但幾乎從未講/寫過的題目:S Curve。我對這個題目非常熟悉,因為它和我當年寫論文的研究有關,而且我覺得它是傳播學上,最重要也最優雅的一道曲線。把S Curve普及化的,是美國作家Malcolm Gladwell,他當年寫Tipping Point一紙風行,我是因為對這本書的喜愛,而找到寫論文的題材的(當時還看許多張五常的書,他鼓勵做研究,一定要選一門科目裏最重要的理論來鑽研,才有機會做出具影響力的學問)。

    內容不詳述了,主要我是想用S Curve來向學生們講解事物發展的趨勢(當然也概括了初創從小發展成巨企的過程)。把這小節講完後,我問同學:你們能舉一些符合S Curve描述的例子嗎?我點了兩位同學來回答,她們平時在課上不怎麼發言,我從不知她們聽懂了多少、上課是否感到有趣。出乎意料地,這兩位平時看來不大發言的同學,所舉的例子都非常好!令我十分欣慰。

    (相關舊文:網絡效應

    之所以教S Curve,是想說明初創若處於爆發式增長期時,過程非常艱辛,需要克服大量挑戰(就好像負重徒步上山,全是斜路,可想而知有多辛苦),稍有不慎,都會失敗收場。事實上初創成功的機會率極低,乃99比1。

    (相關舊文:創業的九死一生創業的20大死因

    歸納初創死亡的原因,不外乎市場、產品、團隊。沒有市場(Product-Market Fit),初創根本沒成功的可能,所以無謂多講;產品的variety太多,難一概而論,也不容易在課堂上講解;唯有團隊,有許多可供參考的理論和例子,所以這課我主要集中在舉一些和團隊管理有關的例子:Missionary vs. MercenarySales vs. EngineerWartime CEO vs. Peacetime CEO等。

    除以上外,我專門加了一節,特別講女創業者面對的挑戰(畢竟我出版過一整本講這題材的書啊),我希望她們對此做好心理準備,將來在職場上,不要怯於展現自己的鋒芒。

    (相關舊文:女強人女人創業難女創業家逆轉勝女人創業賺錢多

    下課後有幾位同學留下提問,原來他們都快畢業,正處密集的面試期。剛才課堂上教的一些理論,令他們頗有感悟,也有不少問題。不巧我這天下課後約了朋友,有點趕,無法留在課室裏和他們多聊一陣,就提議道,我得從這裏走回辦公室,如果有問題想問的,邊走邊談好嗎?如是者,三五個同學陪著我走了一小段路。我曾經是走在這條路上的學生,懷著一大堆對世界的疑問渴望答案,這天卻成為別人的老師,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

    本文為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CUHK)新聞系本科課程Public Relations for Entrepreneurs第十一節課的概要

  • 初創融資

    踏入三月,本學期的課程快速進入倒數階段。這天我們談「融資」,一個初創最關心的課題,也是我過去寫創業專欄以來,最熱門的題材之一。

    這節課主要有三部份:基礎融資需知、風投的Power Law、Web3融資。

    第一部份我想向同學強調,融資雖然重要,但也不宜本末倒置,必先找到Product-Market Fit,才值得為項目加速前進:

    融資ABC融資不要做的事識人好過識字

    第二部份主要參考Peter Thiel的名著《Zero to One》,尤其當中談到的The Power Law。要成功向風投融資,必須先了解風投的口味和考慮。那風投想的究竟是什麼?就是有哪個項目可以令他們有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報。不同一般的股票投資,風投投下20個項目,能賺錢的或只有一、兩家公司,只是單單這一、兩家的回報,就足以抵消其餘全部虧本的項目。以Peter Thiel自己的基金為例,回報排首位的Facebook,比剩下那19家加起來的都要多。這就是Power Law。

    明白這個道理,就明白為什麼風投向初創說不的機會這麼高 — 因為只有極少項目,能令他們有信心賺到數以十倍、百倍的回報。

    融資的時機佐治古尼的試鏡祕訣

    最後一部份我想說幾句近年融資的新方向:走向web3,例如發行NFT。其中的表表者非9GAG莫屬,他們的Memeland項目,漂亮地向市場展示,如何不依賴風投,也可從社群和支持者中,獲得所需的資金:

    9GAG的迷因帝國NFT的真正用途

    我雖然寫過無數有關融資的題材,也曾以投資者角度聆聽過不少初創的pitch,但融資方面的經驗畢竟有限,所以這節課必須找一位身經百戰的初創CEO來現身說法,我不假思索就請了好朋友Keith來擔任分享嘉賓。

    Keith在fundraising方面可謂經過千錘百練:剛剛創業時,他第一個融資目標只是區區US$300K,但為取悅VC,不惜陪同參加越野賽,「跑到死死吓」;十年磨一劍,對上一次目標籌US$10M,12天後竟「不幸」oversubscribed咗,達$30M。過程中經歷的成長和蛻變,可以想像。他的分享很有啟發性,同學的提問亦有水準,希望他們獲得充實的一課。

    ***

    本文為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CUHK)新聞系本科課程Public Relations for Entrepreneurs第十節課的概要

  • 何謂初創?

    何謂初創?

    不要以為這個問題「問黎都多餘」,原來許多人真的答錯,以為大學生在市集賣手作肥皂是搞「初創」,或者自立門戶「接job」也是「初創」。Sorry,那些可以說是「創業」,但和「初創」是兩碼子事。

    Y Combinator創辦人Paul Graham曾為初創下過最有權威、最具認受性的定義:只有快速成長的企業,才合乎「初創」的定義。「成長」(Growth)是初創的唯一定義。Startup = Growth

    那怎樣才可成為具快速成長能力的企業?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必須提供極多人想要的產品及二,必須能同時觸及這些人。

    理髮店是極多人需要的服務,因為大部份人都需要定期剪髮,但一家理髮店無法同時服務這麼多人,所以不能算「初創」。軟件毫無疑問可以觸及很多人,但如果其應用範圍極小,如「教匈牙利人講西藏文」(Paul Graham自己舉的例子),那抱歉,你的軟件公司也似乎也難以快速成長起來,不算「初創」。但寫一個「教中國人英語」的軟件卻不一樣,因為潛力市場龐大,所以恭喜你,你的軟件公司終於進入「初創」的門檻了。

    要談初創的定義,其實是要逼創辦人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 因為營運一家極速成長的企業,其創辦人的心理準備和目標,和經營一家兩餸飯餐廳截然不同。如果希望建立的公司根本不是初創,那把營運初創的遊戲規則套在自己身上,不是很儍嗎?所以各位創業的朋友,先搞清楚自己究竟想點,比什麼都重要。

    當你確定自己要做的,就是一家需要極速成長的初創後,那我們再來談另外兩個對初創而言,極重要的概念:Product-Market Fit和Network Effect。因為沒有Product-Market Fit的初創,不可能成為一家成功的初創;而一家成功的初創,亦多數同時具備Network Effect,才擁有在激烈競爭中屹立不倒的本錢。

    關於Proudct-Market Fit,我喜用另一矽谷大神Marc Andreessen的定義,並寫過幾篇文章,如:關於創業,只須做對一件事不要浪費彈藥珍奶販賣機。其實2013年成立、2022年上市的GoGoX,可以說是Product-Market Fit的「教科書級別」案例,很可惜它自上市後市值一落千丈、表現一蹶不振,用來教同學,十分難為情。希望以後有更令人自豪的港產初創可堪舉例。

    至於Network Effect,這也是一則我常寫的題材。a16z合夥人Andrew Chen寫了一本書叫The Cold Start Problem,專門談Network Effect,我也曾介紹過:網絡效應。此外Peter Thiel的名著Zero to One也曾重點介紹這個概念,值得一讀(創業評判手冊)。其他相關舊文有:社交平台移民潮投資者投的是什麼

    今天是我們這個學期開始談Entrepreneurship「企業家精神」的第一節課,也是我自己很重視的一節課。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去準備,但還不是十分確定同學們倒底理不理解?畢竟這節課談的概念並不常見,他們可能從未聽過,要理解想來也不容易吧。但以我個人來說,老是覺得凡做一件事,搞清楚定義很重要(是不是因為以前參加辯論比賽受影響太深?)。以創業來說,如果你的公司根本不是初創、沒有快速成長的需要,那你也根本不需要參與什麼融資活動,老老實實低買高賣、或餐搵餐食累積盈利,就很好了(相關舊文:客從哪裏來?

    同學們知道什麼是「初創」後,下一節課我們才好談融資。到時我會講了解風投必讀的The Power Law,和邀請我一位很會討投資者歡心的好朋友分享融資經驗。

    ***

    本文為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CUHK)新聞系本科課程Public Relations for Entrepreneurs第九節課的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