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與創業

    上週文章「女強人」,提到社會容易對事業女性產生偏見,標籤她們性格不討好、「唔nice」;有讀友向我舉了一個例子:去看看那個「13歲的創業女生」吧,部份對她的留言近乎欺凌。

    原來視頻網站《一条》最近播放了一個13歲小創業家葉礽僖的短片,在臉書上迴響很大。葉礽僖的產品是個幫小孩學習語言的App叫MinorMynas,媽媽羅雅慧是她的天使投資者,也是女孩在家自學的導師。短片拍得好,題材也正面,卻莫名其妙地引來haters(「酸民」)留言,比如嘲弄女孩身為港人卻只講英語、諷刺她年紀輕輕能創業全靠家裏財政支持…等,媽媽為此挺身而出,得體地作了回應

    針對𧘌僖的批評不見得是性別偏見,卻似乎混合了對內地的抗拒和妒忌的情緒。而且女孩並非第一次有此遭遇,她升中時就因為興趣和同學不同而受到排儕和欺凌,媽媽為保護她,才為她退學、讓她留在家裏自修。礽僖從小喜歡閱讀,而且語言能力強、愛好發問、喜歡解難,顯然是個天資聰穎的資優生。要她適應主流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其受欺凌的經歷格外使人心痛。說到這裏,想起我中學老師最近的一個「奇遇」。

    我老師提早退休前教過幾家名校,據他自己形容,教過的十優、九優狀元,不計其數,但都不及最近遇上的一個六歲男孩。這男孩不但性格極可愛,而且智力高得令人吃驚。男孩會自己上網學英語、西班牙語,首次見面便與老師談sub-atomic particles(次原子粒子)。男孩的父母是小生意人,對他十分疼愛,卻苦於無法了解兒子的心思,所以托人找上我老師請教。老師形容,他以前教過的「狀元」們,分別只是聰明程度的不同;但這個六歲男生,卻完全超越一般的聰明,是「莫札特型天才」、數十萬人中才找到一個的異數。

    我問老師,如果讓你全權負責這個男孩的教育,會怎樣培養他?會不會讓他提早上大學?主流教育對他來說太容易了,簡直浪費時間,不是嗎?老師低頭沉思良久後,才緩緩回應道:「我會先教他purpose of life(生命的意義),等他17、18歲,足夠成熟了,才上大學去。」他還反問:好趕時間咩?

    老師的答案使人意想不到,但細想卻很有道理。試想如這個小孩般聰明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身邊很難有人在智力上及得上他,但人的際遇卻與智力沒必然關係,若遇上挫折,怎麼自處?況且,擁有過人的智力,就如擁有大殺傷力武器,但如果找不到想做的事,好比漫無目的地虛耗彈藥,是很痛苦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相信不少天才,就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使命,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甚至用在錯的地方,結果反而過得平凡人更失意。這多麼可惜。

    若六歲男孩的「成就」今天被公諸於世,相信也有機會像礽僖般,惹來酸民謾罵;社會排儕小眾,天才也是小眾,何況中國人向有「槍打出頭鳥」的文化。倒不如十年磨劍,讓他一方面探索自己的潛質和興趣,一方面學習適應社會,待他既有穩定的情商,又弄清自己的使命後,才把天才施展出來。老師笑言,人類解開nuclear fusion(核聚變)的祕密,可能繫於這男孩身上,如果這是他的使命的話。孩子你慢慢來。

    ***

    此文5月4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上為加長版

  • 女強人

    記者朋友最近採訪一位成功的女創業家,內容非常精采。她在自己的臉書分享了這篇作品,不料有女生留言道:

    佢人nice 嘛?之前我睇過佢佢自己嘅投稿,印象麻麻。

    真想問問這位留言的女生,如果受訪者是位男仕,她會不會問同一個問題:佢人nice嘛?估計她多數不會。那為什麼她看完一位成功女性的訪問後,會有此一問,兼判斷「印象麻麻」?

    臉書COO Sheryl Sandberg曾講過一個例子,反映社會對事業女性的雙重標準:商學院課堂上老師拿出一份履歷表,讓學生們根據這位企業家的成就,討論對其印象。如果履歷表上的名字是男性,同學們所作的評價大多正面:進取、遠見、有承擔等;但同一份履歷,如果換上一位女性的名字,種種負面形容詞便層出不窮:一意孤行、陰險、自視過高…不一而足。這不是明擺著的偏見嗎?

    任何人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做出成績已經很不容易,而女生即便事業有成,還是會被評頭品足、還得小心奕奕維持「母性」的友善形像,否則就有機會被批評為「唔nice」。為何我們對事業女性這樣苛刻?

    社會對「女強人」的雙重標準影響深遠,使許多女生在事業上,明明可以有更大的成就,卻為免風頭過盛惹人閒話,而刻意表現得平庸些。一位朋友曾有過親身經歷:

    客戶想推行新計劃,召來幾個部門高層開會商討。朋友和其同事以顧問的身份參與了第一次會議後,已大致掌握公司遇到的問題,對應實行的策略亦心中有數;第二次開會,高層們輪流發言,內容和上次的十分接近,但她耐著性子,提醒自己不熟的事要多聽幾次,以免有任何誤會,影響判斷;第三次,高層再輪番把第一和第二次的申訴重覆第三次,她在心裏咆哮:如果沒有新的資訊,勿再糾纏過去了,大家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走吧!可是,她仍沒發言。她怕了解不足、怕身份不符、怕無法提出具說服力的方案…

    就在我朋友糾纏於該繼續袖手於高層們遊花園,還是該提出把焦點放在計劃的實行上時,同場的男同事毅然站起來,中斷了高層們的發言,然後在白板上列出他認為要著眼的重點,果斷地提出正確的討論方向。那份自信迅速懾服眾高層,使會議回到正軌上。

    朋友回想那一刻,一方面感謝同事救她一命,打斷了眾高層們無休止的「喃嘸」,但另一方面她忍不住反省,為什麼猶疑不決、沒勇氣走出那一步,直到男同事發言?並非她看不出問題癥結或不知應怎樣做,而是不想做「醜人」。她為什麼不想做「醜人」?因為「好女生」應友善、包容、避免衝突嘛!她不想成為「唔nice」的「女強人」啊。

    朋友分享的這段經歷,對我也是一記當頭捧喝。踏足社會多年,不敢出風頭的懦弱恐已對造成我不小的影響,只是自己一直都不知道,這覺悟來得太遲。但我希望及早提醒其他在事業不同階段的女生,可以比我更勇敢,更坦然接受自己的優點,好好發揮,勿為了做個別人口中「nice」的女人而使自己屈就。

    相信文首那位成功的女創業家,必也曾從這番掙扎中覺悟、成長,如今對「唔nice」之類的片面之詞,早就一笑置之了。

    ***

    上文同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

  • 臉書教主的國會騷

    「臉書」Facebook創辦人兼CEO Mark Zuckerberg上週一連兩天到華盛頓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是科技界今年以來最重大的新聞。上次一位科技界人物「榮獲」政界如此「高規格接待」,可以追溯至九十年代、微軟蓋茨面對壟斷的指控。「朱仔」Mark Zuckerberg創辦臉書僅14年、以33歲之齡而得到這種「機會」,可謂前無古人。

    那他的表現如何?我認為朱仔險勝國會。經過老練的議員們十小時馬拉松式「盤問」後,臉書股價兩日內反而大升5.7%,朱仔個人財富進賬逾30億美元;而網絡上得到最多人「洗版」的新聞,是議員們對社交媒體認識之貧乏,以致出現了許多不著邊際或哭笑不得的問題,白白浪費認真審視個人網絡私隱被科技巨企出賣的機會。簡而言之,朱仔以超乎想像的「穩定」表現,渡過臉書誕生以來最艱險的一關;但用戶的網絡私隱是否得到妥當的保障,卻很難說。

    讓我們稍稍倒帶,回看朱仔上國會前面對怎樣的處境:上月英美兩份大報同時揭露,第三方透過程式收集臉書用戶資料,然後將8700萬用戶資料交予政治顧問Cambridge Analytica劍橋分析,使後者得以為特朗普的總統競選團隊效力。出賣用戶資料的指控事關重大,何況牽涉政治!朱仔唯有一邊不斷公開道歉,一邊多次否認無力領導團隊,欲為事件止血。但網上出現「刪除臉書」的呼籲,更有促其辭職的傳聞,令朱仔的個人職業生涯和臉書的命運同時告急。他最終不得不硬著頭皮接受國會聽證,冀以「最高規格」的開誠佈公,為事件劃上休止符。

    《紐約時報》報導,朱仔為應付是次聽證會準備十足,聘用一大隊律師和政治顧問提供特訓,當中包括前任總統小布殊的一位特別助理。顧問團隊們為朱仔準備大疊筆記(其中有幾頁被攝影記者拍下,上面滿佈分門別類的重點),又多次進行角色扮演和模擬對答,冀保送教主過關。結果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更認真」。

    面對龐大壓力下,朱仔展現了超乎常人的能耐:他熟書、情緒穩定、很少失誤。雖然被批評迴避問題、表現像機械人等,但因為議員們的表現比他糟得多,結果在「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下,朱仔贏、國會輸。

    我看了一些相關報導,發現較嚴肅和知性的媒體或評論員,繼續追問用戶私隱、科企規管、市場壟斷等重要議題;但大部份媒體卻為朱仔的表現所惑,放他一馬,或把注意力轉移在國會議員令人失笑的提問上,變相放生了他。有媒體點算過,朱仔面對質詢時,曾43次表示「容後補答」(這可能是公關團隊提供給他的「救命金丹」),唯有希望他是「找數真漢子」。

    「臉書大戰國會」,這既是科技巨頭接觸政治的第一課,也是政界與科技巨擘交手最矚目的第一次。不知這對香港的科技界有何啟示呢?

    ***

    上文同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