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要買巴郡和NASDAQ指數?

    我不是要改行當投資顧問,只是想用這標題來說明什麼是Barbell Strategy(槓鈴策略),此乃《反脆弱》(Antifragile)作者Nassim Taleb提供的建議,目的是讓我們從不穩定的環境中受益。

    「反脆弱」是一種能力。脆弱的人或事會在危機中受創,但反脆弱的卻能從中得益(參考舊文: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Taleb是個交易員,深明當「黑天鵝」事件如金融海嘯發生時,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會蒙受重大損失、甚至血本無歸;但有一種人例外,就是那些運用「槓鈴策略」,把危機對沖掉的投資者。

    簡單把投資產品分成三類:保本(極低甚至0%損失)、與大市同步(可賺可蝕)、高風險高回報(有可能100%損失)。所謂「槓鈴策略」,就是只投資「保本」和「高風險高回報」兩種極端的產品,而完全忽略中間那些(Taleb的原話是:”a combination of extremism kept separate, with avoidance of the middle“)。選擇「保本」產品,是保障自己一旦遇上「黑天鵝」事件時,可以把損失鎖在某個低水平(clipping the downside);而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則是當市場向對你有利的方向波動時,你的回報可以無限大。記住凡是能在波動的環境中受益的都屬「反脆弱」,所以「槓鈴策略」就是一種反脆弱的策略。

    我認為把「槓鈴策略」完美演繹的例子,就是作家Michael Lewis在其著作The Big Short一書中描述的人物,對沖基金Scion Capital的創辦人Michael Burry(即在同名電影中由Christian Bale飾演的角色)。早在金融海嘯發生前,他已預計美國的房地市場必將崩塌,所以把大部份資金用來投資一種保險產品「信貸違約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與「按揭抵押證券」(MBS,Morgage-backed Securities)市場作對沖,並每月付出一定的保費予銀行。結果「眾人皆醉我獨醒」,如他所料,美國樓市泡沫終於爆破並觸發次按危機,在其他投資機構因為MBS爆跌而跌入無底深淵的同時,他卻因為購入CDS而得到史無前例的回報。

    電影導演把上述情景形像化地描述出來。金融海嘯發生前,Michael Burry每月付保費給銀行,他在白板上紀錄基金的每月跌幅,約在-10%左右(把損失鎖在某個低水平);金融海嘯發生之際,市場極度恐慌,大市如無止境地瘋狂下跌,他反而因此獲得超高回報:489%(回報可以無限大)。這就是槓鈴策略發生的作用。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就好比同時投資「巴郡」和NASDAQ指數一樣。設若你把資金平分到巴郡和NASDAQ中,當美股進入大牛市時,NASDAQ指數升幅勁,你將得到很好的回報;而發生股災時,注重價值投資的巴郡則會受到追捧,即使科技指數狂瀉,你也能從巴郡獲利,不致血本無歸。這就是「反脆弱」。相對而言,如果你並非投資於兩端,而選擇與大市同步的那些,那在牛市時,你未必享受到最佳回報,而在熊市時,你卻有機會蒙受同樣巨大的損失。聲明一下,這是為說明「槓鈴策略」而舉的例子,絕不構成投資建議。

    在事業發展上,也可利用「槓鈴策略」來增加自己成功的機會。比如邊做一份提供穩定收入的工作(如:公務員),同時作出其他有可能一飛沖天,也有可能一敗塗地的嘗試(如:寫個App創業)。相對那些辭職創業的人一旦失敗便「清零」,採用「槓鈴策略」的總算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我也認識一些初創,一方面撥出部份人手接案子,賺取穩定收入維持公司營運,同時另設一小隊研發新產品,冀有朝一日「時來風送滕王閣」,暴賺百倍、千倍的回報。

    相關舊文: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為什麼揸的士好過打工?

    (《反脆弱》三部曲之三)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