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 Analytics & Conversion Optimization

    上本課的這天,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冷雨下的中大更是寒意逼人。我事前曾非常擔心同學們的出席率,尤其今天是首次請朋友來擔任guest speaker,如果只小貓兩三隻,實在過意不去。

    結果同學們的出席率卻出乎意料地好,總人數甚至是首三課以來最多,真是溫暖老師(和嘉賓)的心。

    說實在的,今天的課對文科生來說絕不輕鬆。Data Analytics(數據分析),光這幾個字就足以嚇倒他們;再加上一個非常拗口的Conversion Optimization(轉化優化),真要命。所以我盡量深入淺出,先向他們解釋什麼是data mining,再輔以連鎖超市Target之pregnancy predictor此經典案例,讓他們明白為什麼數據威力如此強大。

    (相關舊文:大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

    至於Conversion Optimization,除理論外,我嘗試以自己最欣賞的其中一間科企、Netflix來說明。Netflix表面上是串流平台,但實際上我認為它是一家數據公司,憑追縱和分析觀眾的觀看數據,來優化轉化(即吸引或留住訂戶)。我看過一些營運數據,Netflix花在宣傳或營銷上的錢有限,反而將近一半收入都用來製作內容,而製作的內容,又往往以數據作參考,務求拍出受歡迎的影片。

    (相關舊文:科企如何透視你的祕密

    令人欣喜的是,有兩位同學舉手表示不同意Netflix憑數據掌握了他們的喜好,並輔以理據。這證明他們沒有對我的話囫圇吞棗,並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其他沒發言的同學來說,他們也可比較不同的說法,並構建自己的想法。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嗎?

    在下課前,我播放了紀錄片The Great Hack的預告,讓同學們了解數據被「武器化」後,可以造成多大的影響:

    Official Trailer: The Great Hack (Netflix)

    這節課的嘉賓是我朋友Cheney鄭其森,他因為有營運網媒的經驗,便以實例作分享,如何以數據做每個營銷決定。看得出令同學們對此十分投入,我真深慶得人。就這樣結束了寒冷的一天、熾熱的一課。

    ***

    本文為2024年中文大學(CUHK)新聞系本科課程Public Relations for Entrepreneurs第三節課的概要

  • 期間限定「網紅」

    從2020年開始,每年這個時候,我都要當一陣子「網紅」:我在大學教授一個有關營銷(Mobile and Digital Marketing)的碩士課程,可是疫下並無面授課,三年來都只能上網課,所以戲稱自己是「期間限定網紅」。

    (相關舊文:學做網紅

    我共教授六個單元,因為課程內容和日新月異的科技有關,所以每年都要好好整理一次教案,以免過時。今年完成整理後重看一遍,赫然發現這些變動竟也反映一點科技發展的趨勢,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二。

    (相關舊文:大學營銷課程個案整理

    首先是Programmatic Advertising,程式自動投放廣告。我們每天接觸的大量網上廣告,無論手機或桌上電腦所見的,幾乎都由程式根據我們的瀏覽習慣自動投放的。它的歷史幾乎和上網一樣久,而且隨追蹤(tracking)和精準投放(targeting)技術的進步而精益求精。但一間企業的決定幾乎改變了整個行業的面貌 – 蘋果輕微改變了手機設定,提醒用戶是否接受應用程式的追縱 – 就是這簡單的一招,令靠賣廣告起家的Facebook大受衝擊,今年收入估計被削100億美元!科技巨企之間的競爭就有這般激烈,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相關舊文:睇廣告有錢賺

    另外是Video Marketing,短片營銷。不管是行業之間的競爭,抑或網紅之間的角力,都是各領域中最激烈的。YouTube本來是這方面的盟主,但最近數年被抖音步步進逼,而抖音因以TikTok名義在歐美地區發展迅速,又被捲入中美科技角力漩渦,我只每年跟進一次都感吃力。另一方面,網紅之間的競爭也充分印證「花無百日紅」的真理。舉例,去年內地美女李子柒以「YouTube中文頻道最高訂閱量」刷新世界紀錄,殊不知大半年後她已停止更新,迄今已八個月了。對每分鐘都要爭取眼球的網球來說,八個月比一個世紀還漫長。至於香港,不說不知原來當今最紅的YouTuberEmi Wong,以帶港式口音的流利英語教人修身減肥,她已吸引近500萬訂戶!

    說到我最享受的單元,則非Data Analytics數據分析莫屬。過去我已透過零售商Target串流平台Netflix兩個案例,解釋科技企業如何透過搜集用戶數據(Track)加以分析(Analyze)後,調整每個人所接觸的網上內容或廣告(Optimize)。近年因為Facebook和Cambridge Analytica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掀起的軒然大波,「數據武器化」這題材更引起關注。

    網紅的排行榜每天都有變化,但數據如何被收集與應用的理論則大致不變,改變的只是收集數據的科技和應用數據的場境。學生只要明瞭了這些邏輯,自然能追上變化,也望更懂得保護和自己有關的數據,不輕易被科技公司予取予攜。

    (相關舊文:推翻全局的少數撼動江山的武器

    ***

    上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普京與Facebook的恩怨情仇

    俄烏戰事持續,在戰雲密布的愁雲中出現一則消息,教我忍俊不禁:Facebook短暫變更審查設定,容許用戶在平台上以暴力語言宣泄對俄國及俄軍之不滿,包括「叫普京去死」

    說是容許百花齊放,但Facebook向有審查用戶在平台上留言的政策,這不算新鮮事。然而特別針對俄羅斯而「自搬龍門」的做法,則無法不令我聯想起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俄國情報系統利用包括Facebook在內的社交平台操縱選民情緒、左右大局的指控。Facebook對俄羅斯的差別處理,感覺有一絲報復的味道。

    (相關舊文:得Facebook得天下推翻全局的少數撼動江山的武器

    2016年12月9日清早,包括Mark Zuckerberg與Sheryl Sandberg在內的Facebook高層聚首一堂,聽取其首席保安主任(Chief Security Officer)Alex Stamos的簡報。Alex Stamos在矽谷的黑客圈子赫赫有名,他35歲就賣掉自己創立的保安顧問公司,先後加入科技巨企Yahoo和Facebook,在捍衛用戶私隱方面態度堅定,是能力和操守都得到行內敬重的人物。期間Mark Zuckerberg忍不住爆粗:「操,我們怎會一無所知?」(”Oh fuck, how did we miss this?”)

    他表示一無所知的,是聽命於普京的俄羅斯黑客,利用Facebook平台上大規模地操縱美國總統大選的民意。Stamos向高層匯報,其保安團隊發現俄方假扮成美國人,在Facebook上建立大量專頁,並利用這些專頁來散佈不利民主黨選情的消息,包括假新聞。越接近大選日,這些分化美國人的真假消息在Facebook上越頻密地出現,如一場「完美風暴」。而令人又愛又恨的地方是,懷疑由俄方操弄的專頁為增加讀者觸及率,向Facebook購買了不少廣告,對Facebook的營收有所貢獻。可惜當時Facebook並無採取行動,Stamos較早的匯報,亦似乎未能及時引起高層的重視。

    (資料來源:An Ugly Truth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最終由特朗普「爆冷」勝出。大選塵埃落定後,有關選舉被操弄的消息卻仍縈繞不散,導致兩年後Mark Zuckerberg親往國會面對議員質詢、2019年Facebook被罰巨款等。其實事件中被利用的社交平台不止Facebook,但Facebook無疑是輿論最關注的目標,也最受公眾鞭韃。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大選一事,甚至可以說是令Facebook今天決定更改軌道,由社交平台轉戰元宇宙的間接遠因。可見Facebook與普京之間,早就結下樑子,只是Facebook要等到今日,才找到「回敬」對方的機會。

    (相關舊文:臉書教主的國會騷50億美元罰款,超值

    這邊廂Facebook容許用戶針對俄羅斯的仇恨言論,那邊廂俄國亦擬採取行動,將Facebook定為「極端組織」;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換個角度看,敢和普京「算帳」的巨企畢竟為數不多,國家也未必有這樣的底氣,這可以說是Facebook實力雄厚的一個證明啊。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