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初創的資產管理

    兩周前矽谷銀行閃電破產,幸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迅速出手,接管銀行存款,暫時止住了金融危機。本地新聞聚焦於和矽谷銀行有業務來往的科技公司有否被殃及,較少報道因為矽谷銀行倒閉而觸發的穩定幣(USDC)脫鈎事件,及其對幣圈造成的連漪效應。但我所認識的初創中,不少涉足web3業務,無一不飽受驚嚇。

    (相關舊文:加密幣的浴火重生?

    「我們就像連續被大巴撞了三次。」一位本地web3初創的負責人,喃喃道出繼LUNA崩盤FTX破產後,矽谷銀行倒閉對他們造成的衝擊。

    矽谷銀行破產之所以波及幣圈,因為穩定幣USDC的發行商Circle是其存戶,共有33億美元存款。消息曝光後引發USDC脫鈎恐慌,USDC兌美元曾跌至最低0.88水平,並被一些交易所暫停兌換。經歷過LUNA和FTX事件的幣圈中人杯弓蛇影,一時間大家奔走相告不絕,商量如何處理手上的USDC是好。

    USDC是市值最大的加密幣之一,執筆時市值約360億美元目前兌美元已回覆穩定。其發行商Circle信譽良好、透明度高,故USDC可以說是任何涉足幣圈者,手上必備的資產之一。因持份者甚多,當USDC出現脱鈎危機時,引發的恐慌可想而知。設想你的公司持有加密幣資產,當中不少是USDC,當它在周末的早上出現輕微脫鈎現像時,作為公司負責人,你必須迅速決定應對方案。你會怎樣做?

    (參考文章:重磅!Circle揭露:矽谷銀行有33億美元存款;USDC總儲備435億僅111億為現金

    綜合我身邊各web3初創,所作的行動大致如下:

    1. 把USDC兌換為比特幣BTC
    2. 把USDC兌換為其他穩定幣如USDT、DAI
    3. 按兵不動

    事過境遷後盤點損益,兌BTC的笑逐顏開,因為BTC一周內升了三成,所以這些人意外地發了一筆小財;按兵不動的除飽受驚嚇外,並無實質損失,因為USDC的價格很快就回覆穩定;損失最大的是兌USDT那批,因為他們當時是把USDC蝕放的,結果經歷一番洗禮後,手上的穩定幣資產減值約10%。

    雖然「輸贏」分明,但單純地指責兌換USDT的企業下錯決定、招致損失並不公平,畢竟大家管理加密資產的經驗都有限,何況那是千鈞一髮的決定?這激發起我的求知慾:一家擁有加密資產的公司,究竟應該如何分配各類資產?比特幣、以太幣、穩定幣和其他幣(Altcoins)的佔比應當如何?需要換成法定貨幣(fiat)如美元、港幣等以應付各種支出嗎?

    對傳統企業來說,因為目前身處加息周期,只要公司有餘裕沒欠債,做定存就有4到5厘回報,即使保守但至少力保不失。但手持加密幣的,似乎沒有這種穩妥的選擇。難道他們該把手上的加密幣都換成法幣嗎?

    我問過幾家web3初創,有的在跌市前通過ICO或出售NFT賺到ETH後,堅持不套現(即不換成穩定幣),結果去年至今遇上熊市,損失慘重;有的反其道而行,賺到ETH後全部套現為穩定幣,卻又遇上這次USDC危機。換又不是,不換也不是,真是為難。到底有沒有兌換多少的「黃金比例」可依?

    終於被我問到一位有經驗的CEO,提供了我認為最好的答案:如果資產以比特幣或以太幣為主,應兌換足夠公司一年營運支出的資產為穩定幣或法幣,這樣才既可保障企業的資產流動性,亦持一定加密幣儲備等待升值的機會。這聽起來和管理傳統企業的資產道理相若,十分合理。你有沒有更好的建議?

    經一事長一智。再一次受到衝擊的web3企業若能從USDC的脫鈎風波中學到教訓,例如做好加密幣的資產管理,此後抗壓能力更高,成功的機會也越大。

    (相關舊文: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塵埃裏開出花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初創的押注

    當香港也終於減少入境旅客酒店隔離檢疫日數時,我們就知道纏繞全球逾三年的疫症,開始進入尾聲。幾年來,除少數幸運兒外,全球大多數企業都飽受社交距離措施影響,倒下的不少,倖存的也慘澹經營。只是沒想到,當疫情消退時,一些「疫市贏家」反而進入寒冬。

    (相關舊文:疫下初創兩極化疫市贏家

    說的是一系列近月掀起裁員潮的美國科技企業,如Shopify。疫症肆虐三年間,大量網上購物活動應運而生,整個電商市場容量大增,Shopify作為全球網店平台龍頭之一,自然見風駛𢃇,大事擴張,押注在網購潮流不會逆轉的趨勢上。可是今年的環球經濟狀況和前幾年大不相同,俄烏戰事持續、能源價格高企、通脹加劇、美國進入加息周期…普羅大眾不得不緊縮開支,節省非必要使費。連鎖效應下,不少網店倒台,Shopify的股價和生意額也迎來大倒退,結果在上月底宣佈裁員10%,即日生效。

    (相關舊文:來自愛爾蘭的天才兄弟

    (上圖)摘自Shopify的新聞稿

    容我引述一幅來自Shopify新聞稿的圖表,簡單說一說情況。從2000年開始,廿年來美國電商市佔率一直沿著一條順滑的曲線,穩定地成長,由個位數增加到2020年的逾10%左右。疫症全球爆發後,電商市場發生爆炸式增長,直線上升至逾15%,完全突破過去20年的生長速度,一口氣把整個電商市場的發展推前了最少三年。面對這種井噴式業務增長,Shopify的管理層當時押下賭注,樂觀地估計這種趨勢將於疫後持續,所以積極擴充人手,為未來的業務作準備。但始料不及的是,這個趨勢只屬曇花一現,不久便掉頭向下。美國人的購物習慣並沒有被扭轉過來,疫後還回歸到「常態」。Shopify的CEO只好認輸,承認當初誤判形勢,錯把一個短期的趨勢看成長期趨勢,並因此付出高昂代價,不得不裁員減開支。

    如何判斷趨勢,是艱深的學問,對初創而言,有時更是生與死的押注。一位在web2.0做得很成功的初創CEO曾向我分享他的思路歷程:他們的業務全球化,過去單是每月「找數」給各地的合作夥伴,都花去不少行政和時間成本。幾年前偶而使用加密幣結帳,在剔除銀行這個中間人後,驚覺效率大增、行政費用銳減,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暢快!這位CEO常從用家角度入手,體驗什麼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以此作為業務發展的參考,經歷了加密幣的應用後,他認為那是一試便無法回頭的經驗,必將造成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決定把公司業務押注在Web3.0的冒起,並在幾年間,默默地把八成個人資產轉為加密幣。目前加密幣市場正處寒冬,這位CEO內心想必受盡煎熬。但相信只要有本事把熊市捱過去,就是成功的押注。

    (相關舊文:銀行的恐懼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加密幣程式交易員

    上周文章提到,「穩定幣」UST及其相關加密幣LUNA的崩盤,令許多加密幣投資者損失慘重。但我認識一位加密幣的程式交易員,非但沒蒙受損失,還在相關交易中微賺一萬美元。原來他採取了一種較少人用的對沖手段叫「配對交易」(pair trade),得以力保不失。

    (相關舊文:加密幣的浴火重生?

    朋友叫蔡嘉民(Calvin),他還有個臉書專頁,追隨者(followers)約17,000多人。Calvin在其專頁上公開這個交易結果,卻引起酸民(hater)不滿,指他自我吹噓。他認真對待酸民的抗議,一一羅列證據並作解釋。我問,多數人都對酸民視而不見,因為他們只會消耗你的時間和精神,何必回應?沒想到Calvin正色道,他們亂罵因為他們不懂,這正是投資者教育的好機會。

    (相關舊文:菜鳥初涉加密幣菜鳥再談加密幣當你失去銀行戶口

    Calvin年紀輕輕才27歲,但他小六開始接觸股票投資、15歲就用哥哥開的股票戶口操盤買賣、入讀大學後自學程式交易(algorithm trading),如今累積的股票交易經驗,比不少較他年長的人還多。香港的程式交易員為數不多,兼懂加密幣投資者更少之又少,那天我向Calvin介紹一位在投資銀行從事程式交易多年的朋友,他十分高興,立即把握機會向這位大學師兄取經。畢竟能和他在這方面交流的人太少了。

    除操盤經驗老到外,Calvin還有其他特點頗讓我意外。比如他說,一般人通勤都會採取最省時的交通工具,但他卻刻意選擇耗時較多的方法,如花上30-45分鐘。為什麼?他說採用省時的交通,花在通勤的時間好像較少,但卻無法好好利用碎片化時間,結果反而浪費時間在滑手機等沒建設性的習慣上。他花在交通上的時間長,卻正好利用這些機會來完成一些較複雜的事項,「例如寫專欄」,他說。Calvin每週要寫三個財經專欄,他正好利用交通時間,在手機上完成它們,「這還能確保我不會花超過45分鐘時間在上面」,他解釋。

    剛才提到我那位從事程式交易多年的朋友,一直十分低調,很少公開談投資,遑論開臉書專頁,反正做這行不大需要曝光。但Calvin竟一反常態,為什麼?他說自從他在大學宿舍擺出四個熒幕的陣勢買股票開始,其「大學股神」之名便不逕而走,每天遭十多廿人索取「貼士」,不勝其煩,於是乾脆將之放上專頁方便大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可以利用專頁來作交易紀錄,自我檢討。他本來已有寫交易日記的習慣,將之公開,沒什麼大不了。

    寫到這裏,你大概想知道Calvin怎麼「部署後市」吧?說出來也難以實行,因為他做的交易短線至只幾小時,在程式輔助下也不時調整「追/沽」指示,一般人怎麼跟隨得了?而且程式交易亦非必勝,只是賺多蝕少而已。許多人投資只是「問冧把」,盼一朝致富,心態和賭博無異。但Calvin視投資為學習,上班之餘還創業開班授徒教投資。能從投資中取樂,自然穩賺不賠。

    (相關舊文:如何不靠運氣致富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