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細太有料

    我一位朋友在幾家頂尖的跨國企業合共打滾了差不多二十年,不管在哪家公司,都是「明日之星」,三番四次成為歷來最年輕的管理層。他最近毅然辭工創業,擔任初創CEO的「管理教練」,助企業家克服員工人數由5人突增至50人、甚至500人的管理挑戰。他最近接了一個新案子,客戶的問題是「太有料」。

    老細太有料都有問題?當然有問題,我朋友認真地說。他舉例,這家公司每次開會,同事們幾乎都不發言,因為CEO太能幹,「世情已被看透」,大家不如慳番啖氣;最近該公司成功達到某個里程碑,同事們紛紛向CEO道喜,卻沒有互相恭賀,彷彿自己和這件事無關,一切都是老細英明,萬歲萬萬歲。

    難道這位能幹的CEO,不懂分配任務給下屬嗎?我問。朋友解釋,分配任務(delegation)是一回事,放權(empowerment)是另一回事。這位能幹的CEO當然懂得分派任務,問題是同事們接手時,老細什麼都設想好了,下屬純粹執行,即使把工作做好,也沒太大滿足感。所以我朋友作為管理教練,要教這位能幹的CEO盡量賦予多些發揮空間給同事,讓下屬得到更大的學習機會和滿足感。

    認識幾個很廢的CEO,本來一直讓我瞧不起,但經朋友一解說,我開始明白,相比太有料的老細,廢的老細未必最差。這些廢老細對公司的日常營運、人事關係、業務發展等,僅一知半解;他們廢到一個點,是同事們凡有大小抉擇或遇上困難,皆自行解決或互相商量,懶得請示老細。廢老細們以為自己「無為而治」,其實他們只是「無為」,沒有「治」可言。但無獨有偶,這些廢老細通常有兩個共通點,其一是有十分得力的左右手,撐起公司運作,不必辛苦廢老細;其二是性格隨和,不好大喜功,不搞什麼「大躍進」式項目令下屬們疲於奔命。

    世事多麼諷刺。CEO廢,只要不搞破壞,反而為有能力的下屬提供發揮空間,公司發展未必太差;CEO太有料,讀書考第一、仕途又得意,下屬在其眼中,沒幾個不是廢人,往往養成唯我獨尊、剛愎自用的作風,一旦做錯決定,可能陷公司於萬劫不復。我朋友的客戶很幸運,在節骨眼上願意聆聽管理教練的提醒,避免恨錯難返。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不要浪費彈藥

    兩個90後少女J和K,大學畢業後合夥創業。產品是「半客製化」胸圍,讓客人先作3D掃描,得到準確的量身尺寸後,再通過她們的平台訂製內衣。大約三週後,客人就可以收到仿如度身訂製的合身胸圍了。

    我問她們為什麼想做這產品。J答,身邊的女生都很喜歡網購成衣,卻很少網購內衣,因為未試過,擔心買到不合身的。K修讀內衣設計,發現很多女生對自己最貼身的衣物了解有限,在她們未推出3D掃描前,曾容許客人自己量身,然後到網頁輸入尺寸訂製內衣,竟有人「量錯十多厘米!」教她瞠目結舌。二姝想藉這個產品,助女生找到最舒適合身的胸圍。

    她倆在學期間已得到大學的創業基金支持,投身這個項目近四年,但生意增長緩慢。小妮子們曾花過一點錢在社交媒體上賣廣告,可是吸納每個新顧客的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竟達數百元,根本無利可圖。她們通過朋友找上我,想看看有沒有法子幫她們增加推廣的效果。

    我一邊細細品嚐Lady M的伯爵茶千層蛋糕,一邊聽兩位女生你一言我一語地描述,聽完後我輕輕搖頭,微笑著給她們說:「別浪費彈藥做推廣了,你們還未找到product / market fit。」

    小妮子們看來大惑不解,我扮哂old seafood地向她們解釋:「找到product / market fit好比開車走上高速公路,條路順哂,一加油加速(市場推廣),可望很快到達目的地(產品銷售成功)。未找到product / market fit前就加速,有如在小路上盲頭烏蠅般橫衝直撞,還不傷亡慘重嗎?」

    她倆似乎不抗拒這些不負責任的意見,於是我繼續口若懸河地噴口水。我說,你們找到一個龐大的市場,即少女的網購市場,挑得好;此外,你們也找到市場的痛點,就是女生買不到合身內衣的煩惱,也不錯。可是你們提供的產品,卻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市場的問題:可供客製的配套有限、產品欠突破,所以無法令生意做大。

    我說認識另一家本地初創,針對的也是網購成衣不合身的問題,方案亦抱括一台3D身體掃描機。但這家初創的產品與兩位少女的頗不同:客戶量身後會得到一個3D「替身」(avatar),並可與多家品牌的網購平台對接。客戶利用「替身」,就可放心地「試穿」平台上成千上萬的衣服,體驗暢順之餘,還可減少買錯衫的機會,初創則從中抽佣。我覺得這家初創的product / market fit比較好,生意大幅增長(scale up)的機會也更高。

    少女聽完後若有所思,我接著有會要開,只好與她們怱怱告別。轉身時我心想,這產品頗有噱頭,加上由兩位少女主理,略為包裝一下,不難吸引媒體報導,拍照拍片也有看頭啊。可是我竟著她們「不要浪費彈藥」,這不是和自己的生意過不去嗎?看來我要檢討自己的product / market fit了。

    相關舊文:

    珍奶販賣機
    關於創業,只須做對一件事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寫推理小說成名的程式員

    上月弟弟從書展回來,丟下一句話:「倪匡說香港作家陳浩基的推理小說,比東野圭吾的還好看!」

    好睇過東野圭吾?很難吧。我是東野的忠粉,家裏的小說,除少女時代開始看的亦舒、全套金庸外,以東野的最多;他的《嫌疑犯X的獻身》,我認為是世界級推理經典;他大部份書我都看過,本本有驚喜,每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且東野對自己要求很高,不但寫得多寫得密,還力求不重覆,常創作新鮮類型自我挑戰…(下刪8000字)推理小說寫得比東野圭吾還好看、且是香港作者、而我竟然聞所未聞?真令人汗顏,立馬找陳浩基最著名的作品《13.67》來看。

    小說之中,我認為推理小說最難寫。我常想像,一個好的推理小說家,除打開Word寫作外,還有一個Excel,寫下如數學程式的每一條線索,務必在小說完結前,像解開數學程式那樣將它們工整地逐一對好,否則便無法自圓其說。前面說東野圭吾的小說好看,因為他的故事有的結構很複雜,感覺是若這樣發展下去,那即使某道數學程式解對了,卻成為下一道的死結,會自相矛盾。故此要一次過以絕妙的答案解開連串數學題,難度極高。一旦作家成功解題,我們無不拍案叫絕。

    那陳浩基最聲名大噪的作品《13.67》又如何?這本書共六個中篇,每篇獨立成章,而主角神探關振鐸和他身邊的一些人物,則貫穿全書。「13」是指2013年,「67」則為1967年,每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個獨特的年份:2013年、2003年、1997年、1989年、1977年、1967年。看到這些數字,香港讀者大概能猜到,陳浩基的野心不止寫出一系列精采的推理小說,他還想借大時代的背景,來勾劃香港社會面貌之變遷。

    我看完第一篇(《黑與白之間的真實》)後覺得還不錯,但有點故弄玄虛(真是很難討好的讀者啊);第二篇《囚徒道義》講牽涉女明星謀殺案的黑幫雙雄對決,有些出人意表;到第三篇《最長的一日》,幾條仿似互不相關的情節同時展開(旺角女人街「鏹水彈」、中環嘉咸街意外、悍匪越獄),中段毫無頭緒,到解謎的一刻…嘩,真係好勁!我對陳浩基靈巧的心思感到嘆為觀止。此後三篇我越看越快,直到最後一個故事的最後一句,忍不住站起來深呼吸幾次以平復情緒。難怪封底語寫道:「讀到最後一頁,更是拍案叫絕,忍不住翻到第一個故事再讀一次!」

    我服了。陳浩基肯定是我看過最好的香港推理小說家。他的Excel大概有好多道複雜的數學題,而他沒有遺忘任何一道。這本《13.67》更是被文壇公認的佳作:先於2015年台北國際書展奪得大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香港作家)、復登2017年度日本「週刊文春推理Best 10(海外部門)」及「本格推理Best 10(海外部門)」兩大推理排行榜冠軍小說(日本作品連奪兩獎的也極少,《嫌疑犯X的獻身》乃其一),還賣出了英、美、法、加、日、韓得版權。陳浩基成功以香港作家身份,打進了國際市場,小說還被導演王家衛買下電影版權。

    我上網查看陳浩基的背景,才知他畢業自中大計算機科學系,在三十歲那年決心辭工全職寫作前,是一名程式員。在一個電視訪問中,陳浩基說,寫程式正正需要推理的思維,每完成一個程式後發現bug,必須如偵探般層層推敲,把bug揪出來並解決掉。

    程式員的訓練,不但是投身科網創業的基礎,更是成為推理小說家的優勢。對陳浩基來說,兒時酷愛推理小說是興趣,投身社會成為程式員是技能。某年某刻,靈光一閃,興趣和技能如被電流同時擊活,瞬間開闢出新天地,誕生一位超群卓越的推理小說家。這是讀者的福氣,也是香港人之光。

    *相片取自《立場新聞》

    ***

    本文分上下兩篇,分別於8月30日及9月6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