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大王與喬布斯

    上週我出席一個有關創業的論壇,它由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任召集人的「香港發展論壇」主辦,其中一位講者引起我莫大興趣:伯恩光學總裁楊建文。

    楊建文是一位作風十分低調的工業家,傳媒曝光甚少,但我湊巧看到最近《經濟日報》一宗地產新聞提及了他

    話說該報上月底翻查近期約30宗貴重物業買賣(涉及總樓價約130億元),最大額的一宗,成交價達28億元,單是印花稅都耗費8.4億元,為山頂普樂道一、三、五號,其買家就是楊建文。

    我從沒聽過楊的名字,上網翻查一下,赫然發現,在今年年初《福布斯》公佈的最新香港富豪榜上,楊首度晉身十大富豪之列;不但如此,他還是榜上唯一一位工業家(其餘除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外,全屬地產商)。《福布斯》估計其身家達83億美元。此前彭博社更將他列為全港富豪第三位,估計其財富高達118億美元,是近20年來香港首位非地產商位列富豪前三甲。

    說回該論壇。楊建文的伯恩光學是蘋果手機最主要的玻璃屏幕生產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玻璃面板製造商,除蘋果外,三星、HTC等都是其客戶,估計佔全球生產量逾一半。論壇上陳啟宗提及,伯恩每年營業額逾300億港元。楊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業,當時廿多歲,是首批回國開設廠房的港商之一,今其深圳及惠州廠房聘用工人達12萬。

    伯恩光學初期生產手錶錶面,因敢於創新求進,生意不錯,後來轉型為Motorola、Nokia等生產手機玻璃面板,業務因此急速成長。楊在論壇上說,手錶的訂單每宗以萬計,手機的訂單則以百萬計,可見業務增幅之鉅。但這還遠未到伯恩的高峰--伯恩有今天,還因為一個神話:Steve Jobs喬布斯。

    楊建文在論壇上說,iPhone最初的設計沒有採用玻璃屏幕,而是塑膠。一天「教主」從褲袋中摸出iPhone時大驚失色:有花痕!iPhone豈不是連Motorola都不如?找來總設計師Jonathan Ive一問,才知Motorola用的是玻璃面板,所以不會刮花。追求完美的教主聽罷,果斷下了一個決定:所有iPhone全部換上玻璃屏幕!就這樣,一句話造就了一個百億香港富豪。

    我親自向蘋果中人求證過,此故事並非以訛傳訛,只是敍述略有誇大而已。喬布斯真是一代傳奇,他身上哪怕再小的故事,都是神話。

    ***

    上文2017年4月28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

  • Snap上市 泡沫爆破?

    每次大市轉勢,總有其代表事件。2017年,科技界最引頸以待的一件事,是下月社交平台Snap的上市,但這會否恰巧標誌另一次泡沫的爆破?

    Snap是近年冒起最快的科技初創公司。它由三名史丹福學生於2011年創立,一年後獲第首筆48.5萬美元種子資金,兩年內晉身為市值逾十億美元的「獨角獸」。數年間, Snap的每日活躍用戶(DAU)急增至1.6億名(比較2012年上市的Facebook,其現在每日活躍用戶為5億名),至今獲注資逾20億美元。它本月初遞交上市文件,計劃下月在美國上市,估計上市後市值逾250億美元。

    究竟Snap有何獨特之處,令其價值連城?其一,它的「閱後即焚」功能,讓用戶安心分享私密訊息;其二,它的主要用戶以廿來歲或以下的「千禧世代」為主,不似Facebook漸呈老態;其三,Snap的殺手鐧是形形式式的濾鏡和改圖工具,讓用戶拍攝意想不到的趣怪相片作分享;它甚至在上市文件中自稱「相機」公司(提及79次之多)。

    然而,這一切也可說是早期投資者為其上市開路而吹噓的自圓其說。Snap雖擁大量用戶、市值驚人,但至今尚未錄得盈利。從事風投的Tim Connors在Snap遞交上市文件後不久向其發文猛轟,內容廣為創投界流傳。

    Tim Connors認為, Snap距離成功尚遠卻急於IPO,既對小股東不利,亦對其他為社會帶來更大改變的初創不公。他拆解Snap的營運數字,指每一名Snap用戶每年帶來三美元廣告收入,然而Snap每吸納一名新用戶,卻首先要花2.5美元買廣告,且需為每名用戶付出每年3.25美元,為他們在平台上分享的相片購買Google數據用量。Snap每年的行政與研發開支,還未計入內。換言之,Snap越多人用,蝕得越勁。比較而言,Facebook每年能從每名用戶身上賺取12美元廣告收入,全年淨賺近十億美元

    明知欠缺盈利,Snap為免法律責任,特在上市文件中以細字寫上警告字眼:Snap或永不錄得或維持盈利(Snap may never achieve or maintain profitablility)。如有小股民為搭順風車買入Snap股票,很有機會接下早期投資者火棒,恐怕招致蝕本離場。希望Snap不是泡沫吧。

    ***

    本文2月24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