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融資難

    六月有篇文章談到「市道差」,提及初創的融資環境「很慘淡」。但具體有多差?

    (相關舊文:市道差不差?

    一位投資者告訴我,因為經濟前景不明朗,息口又極高,他們這段日子以來都以極高的標準來篩選項目。譬如有家初創上一輪已獲數千萬美元融資,而且投資人粒粒皆星、項目受到國際媒體關注、手上還有一些有潛力的客戶⋯⋯但饒是如此,這位投資者還是要「忍手」。他說已獲考慮的項目個個如此,必須慎選又慎選。

    (相關舊文:融資的時機

    有一家初創最近宣佈融資成功,融資額有數百萬美元,在這種環境下很不容易。其CEO給我說,其實他們早於年多前已開始融資,當時環境比現在稍好,但也耗費極多時間和心血才能成功,還幸運地不必接受減值(down round)。他說在融資過程中,投資人不斷「拷問」他們的具體營運狀況:預計來年做多少生意?手上在談的客戶有多少?機會有多高?他一邊努力融資,一邊無間斷地開拓海外定單,若非爭取了幾個有名氣的客戶,恐怕現在仍和投資者探戈中。

    (相關舊文:本土方案融資難

    另一位初創負責人也有融資計劃,因為手上的資金不足一年營運所需,但產品卻仍未帶來足夠盈利。他向相熟的投資者試了試水溫,感覺難如石中取血!他思前想後,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與其花時間融資,不如專注在開拓市場上,說不定還有機會自救。初創負責人就是這樣,左支右拙,常在極大的壓力下做決定,而且可能只有一次機會。

    常言道艱苦的環境下才能考驗一個人的真正實力,初創也如是。當市場上資金泛濫時,融資「易過借火」,實力不足的項目也有機會「水鬼升城隍」,令很多初創錯把融資成功當成創業成功,本末倒置。現在水源不足,反倒考驗各初創挖井自救的能力。

    說到底,如果產品好到足以帶來盈利,即使成長稍慢,也比融資太多、過度擴張埋下禍根理想。記住融資只是加速成長的手段,不是創業的目的。

    (相關舊文:融資太多惹的禍融資ABC融資不要做的事

    ***

    本文同日見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IPHatch香港區比賽

    朋友來訊,說他正協助籌劃一個初創比賽,問我可否略作介紹。

    「初創比賽林林總總,你提及這個IPHatch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我問道。我曾在資訊科技商會工作過,每年都會舉辦創業比賽。我們的比賽奬金欠奉,要如何吸引優秀的參賽者?唯有出盡人脈,邀請名人擔任評判,他們通常是成功的創業者或天使投資者等。對參加者而言,即使最終無法脫穎而出,能有機會在這些「星級評判」面前演示也值得;那就是我們比賽的「賣點」。

    至於這個IPHatch比賽,朋友告之已舉行了三年,獨特之處是有跨國科企提供科技專利技術組合(technologies patent portfolios),讓初創和中小企發揮創意應用於其產品中,這樣就可結合大公司的科技專利和初創的創意,相得益彰。

    今年IPHatch比賽共有16個專利由Nokia, Panasonic及城市大學 (CityU) 提供,可供選擇的科技類別不少,若有初創能從中發掘適合自己的技術專利並勝出,除可省下一筆專利開銷外,還可得到主辦方在商務網絡、市場拓展、知識產權策略、甚至籌募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援。

    例如往屆其中一名得獎者「E食便當」推出的熱食便當售賣機,用戶預訂後可於指定地點自取暖笠笠外賣,這產品在嚴控社交距離的疫情下發展不錯。團隊應用了Nokia提供的互動媒體執行器(Interactive media executor)專利,幫助收集數據進行分析,以設計更合口味的餐單,並提升顧客體驗質素。

    除舉辦過創業比賽外,我也曾為大學的創業比賽擔任過評判,其中一個評審原則是看參賽產品有沒有product market fit。「發明家」通常太沉迷於產品研發,未必考慮到市場需要,但如果市場不存在,再驚天動地的發明也會以失敗告終。而這個IPHatch聰明之處,是把專利技術(「產品」)展示出來,讓初創去發掘其product market fit。真是四両撥千斤的好點子呢。

    若對IPHatch有興趣者,可以報名參加比賽簡介Webinar以了解詳情。祝早日找到product market fit,比賽奪魁,創業也成功!

    IPHatch 網址:https://www.iphatchday.com/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