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多」關公事件

    兩週前,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大規模遊行正進行得沸沸揚揚,初創「士多」Ztore卻在這節骨眼上鬧了一場公關災難,致其臉書專頁的粉絲數目FB Page Like在短短一兩天內急跌近35,000,至230,000左右(見下圖)。我這段時間剛好外遊,未及即時分析,不過慢有慢的好處,待塵埃落定再檢視,看還有多少公關經驗值得一書。

    士多Ztore專頁粉絲數目變化。Fanpage Karma截圖

    「士多」三位創辦人之一凌俊傑(Clarence Ling)6月12號晚上11:20在自己的臉書平台上發表了一段撐修例的言論,指「修例,其實係冇問題嘅」。不久原帖被截圖並轉載至討論區和其他臉書平台,在反修例的背景下如火乘風勢迅速蔓延。網民紛到「士多」專頁留言抗議,同時其粉絲數目不斷下跌。6月14號早上七時,「士多」以「你老闆,我唔同意喎」出帖回應,卻招致更大反彈(見下圖),「比嬲」者眾。十天過去,「士多」再無新帖,風波暫歇。

    「士多」最近兩則臉書專頁帖子的互動數據。Fanpage Karma截圖

    我認為「士多」惹來的這場公關風波,有三大致命傷:

    1. 低估影響力。「士多」的曝光率雖不及競爭對手「HKTV Mall」及其創辦人王維基,但品牌自2015年起經營至今,已累積一定知名度,創辦人亦接受過傳媒訪問,屬半個公眾人物,其一言一行具新聞價值,並非nobody。只要小有名氣,就比常人有更大的影響力,但「出事」者往往一時不察,缺乏這份自覺。
    2. 誤判形勢。在新聞學裏,「時效性」是新聞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時勢配合,比如說當中美貿易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那再小規模的企業都有機會成為反映貿戰影響的新聞案例,反之則扭盡六壬亦未必引起記者關注。「士多」在反修例進行得最白熱化時「自爆」,當然一石激起千重浪。
    3. 錯過黃金時機。解決公關危機貴乎快,傳統公關有所謂回應危機的「黃金24小時」,社交平台的黃金時間更短至僅幾小時。「你老闆」帖子本身做得頗聰明,有心思有計算,可惜在危機發酵了整整兩個晚上後才出現,其時一面倒的批評已然形成,難力挽狂瀾,反而成為新的燃料。

    這場危機怎麼拆?難拆。品牌形像也有balance sheet(損益表),若平時有「儲蓄」習慣,一旦出現「虧損」,本錢厚的可以捱過去,伺機東山再起。如年多前我曾和一家市值很大的初創合作,他們也在臉書專頁平白惹了一場風波,但團隊在危機剛萌芽時有所察覺,迅速動員支持者自發留言,結果幾小時之內成功扳回局面,揑一把汗。正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士多」情況則剛好相反,平日以「本土」形像作招徠,吸引了一批支持者,但這次創辦人卻被人覺得言行不一,難免教一些支持者感到受騙、繼而倒戈。

    另一招是不拆,沉住氣捱埋佢。若有一天「士多」慶祝成立100週年,那今天這場小風波,又何足掛齒。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珍奶販賣機

    不久前回中大為創業研究中心(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舉辦的「中大校長盃」(VCCE 2019)擔任評判,負責人區玉輝教授頒獎前,請我們給參賽隊伍一點評語。我趁機問他們:市場(Market)和產品(Product),何者較重要?找對一個增長潛力龐大的市場,還是不管市場是什麼、努力打造出色的產品,較容易成功?

    當天參賽者的反應比較木然,但實際上就他們發表的創業意念而言,大部份都選對了:市場比產品重要。矽谷重量級創業家兼投資人Marc Andreessen(網景Netscapte創辦人)曾說過,關於創業,基本上你只須做對一件事,就是找到Product/Market Fit:好的產品並應用在對的市場上(“Product/market fit means being in a good market with a product that can satisfy that market”)。如果市場沒有增長動力,再好的產品也無用武之地;相反,只要市場潛力夠勁,哪怕是中庸的產品,也可做出成績,最多將來被更優秀的產品淘汰。

    (相關舊文:關於創業,只須做對一件事

    像在這次比賽中奪魁的團隊,其產品就是「珍珠奶茶自動販賣機」。團隊認為「珍奶」熱潮不退,不但開到成行成市,而且它已經成為年輕人上街的必買品。只要此販賣機能進駐缺乏「珍奶專門店」的地方,例如一些屋邨商場,就可以在少於一分鐘內調配好一杯「珍奶」,賺個盤滿砵滿一點都不難。

    參賽的同學唸機械工程,對產品很有信心(如利用3D打印組件,一週內就可裝嵌好一台販賣機;調配過程全自動化,十分流暢等),但對做生意沒什麼概念。例如他沒考慮過自動販賣機的租金支出、如何確保「珍奶」材料的新鮮衞生、物流怎麼做、做自己品牌還是把販賣機售予其他市場經營者等等。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一致挑選他為冠軍–學生只懂紙上談兵很正常,他自然會從實戰中學乖,關鍵是團隊對市場的眼光不要錯。

    這次參賽的隊伍共八隊,意念雖然不算石破天驚,但令人欣喜的是幾乎每隊都有很好的市場觸覺。除摘冠的「珍奶販賣機」外,還有針對銀髮族、旅遊、斜槓與自由工作者、語文學習等產品,都劍指消費力龐大的市場。大學的創業教育似乎對學生們的啟發不錯。不過團隊對行業生態的認識太少,其中好些想法,市場上已有成熟的方案,但學生們懵然不知,看來學校與業界要多交流才行。否則以這樣的表現,參加比賽累積點經驗是可以的,向專業投資者融資可要大大碰壁了。

    ***

    本文同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夠膽妳就做訪問

    本地初創Oursky的同事「May姐」月初接受報章訪問,在「三八婦女節」那天見報,題目叫「90後女生做成長黑客 仲有IT人覺得女仔唔識寫code」。所謂「成長黑客」,直譯自英文的「growth hacker」,意思是利用程式進行不同實驗,找出令產品或業務迅速成長最有效的方法,乃市場推廣的一種。

    年輕的May活躍於本地初創界,她外型斯文,性格活潑,很受大家歡迎。因訪問以懂寫程式(「識『dup code』」)的女生來探討科技界的性別定型,又挑在「婦女節」當天刊登,刻意經營的對照,自然引起熱議,眾人紛紛轉載、讚好。May向來討人喜歡,所以圈子裏看到的反應普遍正面。但若看原文的讀者留言,則恍如進入平行時空。舉例:

    「it狗公要射」

    「個樣好殘」

    「識寫code算條毛咩」

    一位May的朋友見狀忍不住在面書上感慨,難怪沒有多少從事編碼的女生肯接受訪問,果然「唔係人人頂到」。May如此回應:

    「首先一定會comment 樣(樣好拎黎J, 樣柒踩兩腳)
    然後會係身材 (瘦嫌太瘦肥嫌太肥)
    叻打code 嘅就會問係咪未嫁到人
    樣靚又會有一堆人講你靠個樣有人教先識dup code…」

    一言蔽之,女生接受訪問,不論題材,都要有心理準備被評頭品足,先看外貌,再論身材。漂亮的難免收到性暗示(所謂「攞黎J」),但往往被質疑能力有限;外型不夠出眾的才慘,無故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外,還會遭嘲笑再有本事也沒人要。這是哪門子文化?憑什麼只要女生稍出鋒頭,就動輒得咎,承受不合比例的冷嘲熱諷?女人在職場打拼,實力不輸異性,但她們的包袱卻沉重得多。

    May此番接受訪問,明知後果如何,為什麼還敢「抛頭露面」?她說,如果她不做,就更沒人願意lean in(挺身而出),這樣的局面就更難被打破。她從小在男孩子堆中長大(家有一兄一弟),從不覺得自己能力不如人;中學當班長,再頑劣的男生也得應付;還未進大學就到本地初創當實習生,年紀輕輕就習慣和比自己大得多的男生打交道。May向來敢於綻放自己的才華。她投身社會後參加商會活動,才赫然發現許多女生在人前總是「扮鵪鶉」,努力讓自己看來平庸,不敢言、不敢為,避免成為焦點。她忿忿不平,希望能打開局面。

    說到因這次訪問而被評頭品足,May說,幸好有你們支持,否則真是頂不到。我想這正是重點所在:朋友們熱情的鼓勵,為她築了一道護城河,不讓她被亂七八糟的話所傷。以後若看到有女生挺身而出卻遭惡意批評,請扶她一把,將來你會感激,前面有人為你築了這道護城河。

    ***

    本文精簡版同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