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創業,只須做對一件事

    衡量任何初創企業是否成功,通常不離三大核心元素:產品(Product)、創辦人或團隊(Team)、市場(Market)。

    程式員最重視產品(Product)。一件產品好不好用、設計如何、有沒有bug…程式員認為產品的好壞,決定成功與否,而只有自己才具資格論斷。

    但世上好的產品很多,成功的卻很少。Peter Thiel就曾在Zero to One一書中斬釘截鐵地說過,世上絕無「只要掂,就有人用」的產品,一定要有恰如其份的推銷,故團隊裏每個崗位的人都需要有推銷員的心態,不能抱著「有麝自然香」的心態閉門造車。

    另一方面,投資者比較著重團隊(Team)。因為很多初創企業成立時,未有產品或產品只具雛形,於是投資者只能依賴創辦人的理念或其過去經驗作判斷。

    有多次創業經驗的朋友形容這好像馬主喜歡選擇馬匹的血統一樣,曾經成功過的創業家,有時還未開始下一個項目,已獲投資者垂詢,因為對方對這位創業家有信心。如上期提及的天使投資者,也以人為重,而且他認為謙和的團隊,比「天才組合」更容易成功。

    而矽谷重量級創業家兼投資人Marc Andreessen(網景Netscapte創辦人)則說過,關於創業,基本上你只須做對一件事,就是找到Product/Market Fit:好的產品並應用在對的市場上(“Product/market fit means being in a good market with a product that can satisfy that market”)。

    Marc Andreessen認為,產品、團隊、市場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市場。如果市場不存在,再強勁的團隊、再了不起的產品,都不能把市場硬生生掘出來,徒消耗意志;相反,如果市場已然形成,並正快速增長,那麼即使不怎樣的團隊,只要弄出一件還可以的產品,都可以乘風破浪,然後,市場自然會被好的產品填滿。

    所以最強勁的團隊應把全副精力放在最有潛力的市場上努力不懈。找對市場,比一切都重要,相反,若押錯注在行將式微的市場上,即使造出非常出色的產品,也難以基業長青。

    如果你問我現在最大的市場是什麼,幾乎可以排除一度非常火熱的「平台」(Platform)相關產品如Airbnb與Uber,它們已呈開到荼靡之像,而且市場整合正在出現。我認為不妨留意人工智能(A.I.) 和機械人(Robotics)相關的科技,因為現今互聯網幾大巨頭包括Google、Facebook、Amazon等,都投放了大量資源在這些產品的研發上,並四出收購有關初創團隊,壯大自己實力。

    當然,巨企手握重兵,可以押注的產品非常廣泛,不能獨斷。小團隊沒有資源作奢侈的大包圍,更考創辦人的眼光與判斷,如果用兵恰當、異軍突起,說不定還有機會挑戰巨人。這就是互聯網創業最刺激的地方。

    ***

    本文2016年10月7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

  • 「天使」與達文西

    不管喜歡與否,尋找天使投資者,是大部份創業者必經之路。

    香港的天使投資者很多,但專業又出色的極少。我一位創業朋友曾說,他所知以香港為根據地的天使投資者中,只有T值得一見。我問為什麼?

    朋友說,許多「投資者」空有「天使」之名,但一毛不拔,從未聽過他們投了什麼startup,T卻一直活躍;其次,T不但在香港投,在美國紐約和西岸也有項目,是真正具矽谷經驗與見識的天使投資者;三,T的投資條件(Term Sheet)十分專業合理,不像某些「土炮」天使投資者,好不容易投下一個項目,卻比founder佔更大的股份,教人哪有努力的動機?

    結果T這名字我一兩年前聽朋友提過後,一直留有印象,真沒想到那天竟在辦公室遇上,更沒想到當天他便來訊相約,交流經驗。

    T是四十出頭的加拿大人,1999年開始在香港工作,太太和孩子們都住在香港。他強調投資就是選人材(people first),我把握機會發問,你怎樣判斷一名founder是否值得投資?

    他笑說,許多投資者都喜歡「天才組合」,認為只要團隊裏個個各懷奇才,就能成功,但天才最大的問題是不喜聽取意見,覺得別人都是笨蛋,他對這種團隊尤其避之則吉。他選人,愛選好奇、虛懷若谷的團隊--你為產品提出意見,他會細心聆聽反省,回去調整再試--這樣的人進步空間更大、更值得投資。

    我追問,有位創業朋友你也接觸過,他又聰明又謙虛,為什麼你又不選?T說,我們是很喜歡他呀,但他的產品和市場,有種種難度…然後向我細心解釋因由。

    與T短短一席話,發現他理智與感性兼備,閱人的時候感性、看商業模式時理智,平衡拿揑得剛剛好,這讓他與人交流時使人如沐春風,作出決定時卻又精明決斷。T說,是呀,天使投資者應該像達文西作畫,結合藝術與科學。所以他為基金取名字,靈感也來自達文西。

    ***

    本文9月30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創業小情侶

    「天下第一幫幫主」、Green Tomato的Sunny一天興沖沖地說,要介紹一對創業小情侶給我認識,因十分討人喜歡。那是Joey和Audrey,弄了一個新聞網站叫Journesis,冀讓讀者直接追隨喜歡的記者,且廣告收入還讓記者分成。

    網站面世月餘,獲八十多位記者加入,還賺到一點廣告收入。他們每月支出有限,相信可營運一段時間。27歲的Joey本是對沖基金分析員,三年前認識了曾任電視主播的女友Audrey後才開始接觸傳媒行業,知道女友對前景感到迷茫,遂想出這個新方向,還辭工創業,陪她一試。

    Sunny欣賞他的決心。Joey不但辭去高薪厚祿,還重新學programming,放手一搏。他自信擁有專業資格,即使一年半載後再找工作,代價也有限。Audrey嬌滴滴地說,創業之前,我們拍拖三年來可從沒吵過一次架呢。這對璧人真可愛。

    說來真巧,我也認識另一對創業小情侶,27歲的家明與玫瑰(化名),創出一個網站叫StealJobs.com,專攻廿多歲的職場資訊,做得有聲有色。

     

    去年年中,玫瑰來找我,問可否轉載我一篇文章「如何成為1%打工精英」,因為覺得很適合他們的讀者。當時SJ面世已一年,我剛巧接觸過他們一些文章,因主題鮮明,留下不錯的印象:一部份是匿名讀者「報料」,分享所屬職業的薪酬、前景、公司文化等,類似外國網站Glassdoor;另一部份是有關職場的分享,實用與抒懷俱備,頗受歡迎,像那篇「25歲才明白的10個人生無奈」,一年來累積分享兩萬多次;「麥明詩是如何煉成的」刊出後,麥媽媽還親自回應呢。

    後來見面認識了我才知道,SJ大部份文章,是家明一個人包攬的。他和玫瑰都是在中環上班的精英一族,但家明自大學時期起,一直在搞網站。2011年以來,他做過外語學習、新聞評論、圖片分享、寵物用品、時裝…等十個網站。每一次有了搞網的點子,他都興奮得徹夜難眠、覺得有機會改變世界,但沒有一次做出足夠好的成績,漸漸連朋友也不再對他有信心,只有女友仍不離不棄。

    SJ是他第十個網站。一度家明也以為這將是另一次失敗,但他不甘心放棄,即使沒有人看,他也努力地寫「潮文」,不久竟做出成績來,這次是朋友反過來向他推薦網站。如今他們每天都收到職場新鮮人的「報料」和投稿,網站每月600,000多瀏覽、130,000多訪客、FB專頁有17,000多人追隨,而且有銀行等廣告客戶主動接觸他們,正好幫補伺服器的開支。

    SJ以「九十後上位攻略」作定位,家明與玫瑰透過他們每天在中環出入的觀察,寫廿多歲年輕精英的眾生相,又真又傳神。我在27歲那年,也會懷疑工作的前景、受不了委屈、無法理解上司的決定…同時急於上位,要比同輩更快做出成績來。這種心態,正合SJ的文章風格,當時若有這個網站,我也想看。

    如今家明與玫瑰面對的一個兩難,是要不要全職做SJ。作為中環精英,他們按部就班,終會上位;但若投身科網創業,卻是大起大落、過了一關又一關的歷程。我欣賞他倆的熱忱,鼓勵他們繼續嘗試直到盡頭,畢竟27歲不嘗試,37歲更不會試,到時何必後悔。

    ***

    本文9月23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