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上拳套的鋼琴家

    Elliot本來是名研究員。中學就讀男拔萃,後考取全額獎學金到意大利的聯合書院唸預科,大學與研究院先後就讀於英國的愛丁堡大學、美國的芝加哥大學,都不用交學費。回港後繼續學術研究,到位於港大的Fung Global Institute任職(後易名為Asia Global Institute),當時的主管是一名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

    他也是一位音樂人。自小習琴,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高級鋼琴演奏文憑(LRSM)資格,專長伴奏及室樂演奏,熱愛作曲。Elliot曾想過,若不從事學術研究,很大機會當職業音樂人。

    但現在Elliot只有一個身分:創業家。2014年他毅然辭去非常穩定的研究員工作,一個人創業,做一個叫Gaifong(「街坊」)的租賃平台,希望身體力行,推動他堅信的「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理念:人人只租不買,為世界節省更多資源。

    一年前Gaifong平台上只有54名用家,他們曾把自己的閒置物品放到這個平台上出租,或租用別人的閒置用品。如今平台漸漸壯大,上有逾3000個物品可被租用,Elliot的團隊也增至六人。每一名用家、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Elliot努力爭取過的痕跡。

    那天他告訴我已籌好啟動資金,總算可以喘一口氣。我問過程如何,他說了一個數字,是見過的投資者總數,「我都用Excel紀錄下來」,可見每次皆有血有淚。初創企業找到情投意合的投資者不容易。

    很多人認為Book Smart嬌生慣養,經不起創業的煎熬,但不要忘記一雙鋼琴家的手必也經過千錘百練,只要戴上拳套,一要可以展現Street Smart的爆炸力。

    ***

    2016年4月8日刊於《晴報》

  • 我在「Google大學」畢業

    Leo沒有大學學位…呃,正確來說,他只有中三學歷。

    十六歲那年輟學,沒什麼好出路,Leo當了幾個月清潔工。他黑黑實實,從外表上還真看不出只是個少年。很喜歡流連電腦商場,因緣際會下開始「砌機」生涯。

    時為千禧年後不久,科網發展蓬勃,一些電腦報刊的銷情也被帶旺,其中不少編輯愛「蒲」電腦商場,發掘新題材。Leo走運地被一位編輯賞識,邀請以「腦場中人」的身份寫稿,繼而投身傳媒。

    沒想到數年後這竟造就了一份網媒的誕生,使Leo與當年結緣的編輯,既成行家,又是對手。人生的際遇總是令人始料不及。

    我認識Leo時,他已離開傳媒機構,與幾位朋友創業,是一家網媒Startup的小老闆。Leo的網站以生活角度報導科技新聞,有關Startup的消息,尤為出色。我有好些創業朋友說過,只要他們被這網媒報導過,「所有人都識」,將之視為本地的TechCrunch。他們人雖不多,但記者常在創業者出沒的場合「蒲出蒲入」,打成一片,所以報導的消息特別靈。

    有天我與Leo和一位前輩早餐,席間Leo被問到,你哪家大學畢業、專修什麼科?對方大概是認為他的見解不錯,好奇之下發問。好個Leo,不卑不亢地答:我是Google大學畢業的。他說自己不論遇到什麼問題,習慣上網學習解決,求人不如求Google,故種種見識,都是點滴自學累積而成的。前輩十分欣賞,讚他既有滿腹經論,也具身經百戰。

    當年Leo從「腦場」晉身傳媒時,身邊都是大學生,對他頗有點瞧不起,人事部更有不少微言。但科網是個英雄莫問出身之地,Google大學畢業的,也可以找到自己發揮的天地。

    ***

    原文4月1日刊於《晴報》

  • 天下第一大幫

    去年我因公外遊較多,其中幾次都與Sunny同行,像往以色列與當地初創企業交流、到台灣宣傳新書《創業大時代》等。近距離觀察,Sunny不但是個童心未泯的產品設計師,也是商業奇才。

    Sunny笑稱自己是「丏幫幫主」,他未看過金庸的小說,只道「丏幫」便是市井粗魯之徒,像他一般,不拘小節。其實Sunny「錯有錯著」,若Mobile Apps這行業是個「江湖」,Sunny任CEO的Green Tomato Group,的確是香港的「天下第一大幫」,人數眾多、實力雄厚。

    Green Tomato旗下產品極多,Sunny曾豪言「你手機裏一定有我們的App」。HK Movie是他們的代表作,單是香港,超過200萬下載,幾乎有智能手機的人都安裝了;Timable是集團成員之一,囊括全港主要公開活動,只要打開它,任何時候都不愁沒去處;更厲害的是Hotmob,集團的手機廣告平台,為客戶在眾多手機App上賣廣告,簡單來說業務增長與使用智能手機的人數成正比,悶聲發大財。

    GT的成名作其實是一個叫Talkbox的語音短訊App,遠在WeChat和Whatsapp等推出語音短訊前,這個由香港人發明的App已橫空出世,顛覆人類以手機傳送短訊的習慣--如今人人把手機湊在唇邊按掣、錄音、發送,習以為常,渾然忘記只在五年前,這還是從未發生過的事。當年Talkbox最早的用戶之一,叫「Pony Ma」。

    Talkbox這個App,是在Sunny的軚盤上誕生的。

    五年多前的一天,Green Tomato的CEO Sunny正在開車,冷不防負責產品研發的弟弟打電話來。Sunny恨不得多生一隻手來接聽,那刻他想:如果這是個語音短訊該多好。念頭一動,腦海中就生出新產品來了。

    Sunny對科技產品有種渾然天成的敏感,就如Steve Jobs堅持智能手機只須一個按鈕、一整塊觸控式熒幕就夠般,Sunny要求的語音傳送App Talkbox,用法也務必簡約、自然。反覆研發下,Talkbox果然一推出便勢如破竹。

    Sunny對產品設計的細節非常執著,一般人根本不能達到其要求,幸運的是他強於意念,其弟Danny長於執行。既有精妙絕侖的點子,又有總工程師落實產品開發,GT內外兼修,自然所向披靡。

    Startup Book_Talkbox Final Edited_001

    他們開發的HK Movie也是一例。當年此App推出時,有院線投訴GT對其座位表不問自取,Sunny氣定神閒反駁,謂一切售票資料皆取自戲院網頁,完全公開,HK Movie只作整合,還強調:我們重畫不少座位表,比原裝的還好用。香港院線分散,過去要查一套電影的播放時間須上七八個網頁比對,有了HK Movie便可一目了然。據知不少電影導演也以此為依據,了解新戲上畫的受歡迎程度,又快又準。

    強於產品設計固然是GT的核心價值,更重要是旗下業務相輔相成,渾如一自給自足的系統:研發部開發新產品、客戶部拓展客源、客戶網絡又形式廣告銷售平台…產品、流量、資金,在這系統上生生不息。

    Sunny笑稱自己是「丏幫幫主」,不虞箇中底蘊,但其「天下第一大幫」之名,卻誤打誤撞說中了。

    ***

    本文2016年3月11日及18日刊於《晴報》「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