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合夥人

    最近完成一個案子後,我請這家初創的CEO為我寫幾句薦詞,他其中一句話令我很感動:「如果你需要像合夥人般思維的公關,這是不二之選。」

    兩年來我一直以這種心態接案子,終於遇上第一位形容得這麼具體的CEO,得此知音,怎會不感動。我進一步想,合夥人心態是什麼?好的合夥人對創業者為什麼這樣重要?

    我認為合夥人有三種,最普遍的一種,是在功能上互補的合夥人,可能佔初創的八成以上。比如說,一個合夥人兼任CEO主外、另一兼任COO主內;又或者一個合夥人負責營銷和融資,另一個懂編程的專攻技術等,這樣的組合在科網圈子十分普遍。在功能上互補的合夥人,如果理念和價值觀不夠一致,即使日常合作很順,若遇上業務發展方面重大的分歧,那拆夥的機會很高。這樣的例子不論古今中外,屢見不鮮。

    有機會克服拆夥危機的,是第二種合夥人,他們不但可在功能上互補,更在理念和價值觀上能同步。不久前我和一個「90後」初創團隊合作一個活動,年輕的他們因為經驗不足,顯得手忙腳亂。平時我僅和CEO打交道,這次暗地觀察,卻發現他的合夥人十分給力,在整場活動中不斷主動補位,哪兒有紕漏,他就到哪兒去,迅速投入應有角色,發揮全方位的功能互補,讓CEO無後顧之憂。一葉知秋,活動後我把這位CEO拉到一旁告訴他,你找到一位十分優秀的合夥人,千萬要好好珍惜,將來你們可以走很長的路。因為這位合夥人不止擔當一個角色,而是因應CEO的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功能去輔助他,二人若沒堅實的信任基礎和默契,也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第三種合夥人非常罕見,因為他們不但能互補不足、價值觀一致,更是對方心靈上的避風港,關係像福爾摩斯和華生般親厚,不分你我。這樣的合夥人不但共同經歷過業務上的起跌,也通常在生活上互相為對方付出過,親密如家人,若遇重大挫折,他們是對方跌倒爬起的支撐。創業是一條艱辛孤獨的路,CEO有許多外人無法理解的委屈,能擁有一位心意相通、互相扶持的合夥人是許多CEO心底的渴望。

    「股神」巴菲特和他的合夥人芒格(Charlie Munger)大概是這種完美合夥人的最佳示範。他們的友誼跨越60年、成為合夥人逾40年,直到今日仍是在生活和業務上形影不離的好拍檔。二人性格都很強,卻又能互相尊重,「股神」說他總能從比自己年長七年的芒格身上學習,形容「我因為他活得更好(I’ve lived a better life because of Charlie)。」人生得此知己,死而無憾。

    我創業以來雖然孤軍作戰,但幸運的是不時遇上志同道合的初創團隊,讓我如合夥人般參與其中,並肩分享一小段創業的風景。

    相關舊文:不怕神一般的對手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爆炸性醜聞》

    《爆炸性醜聞》(Bombshell)這套電影對香港觀眾來說並不易看,因為內容牽涉不少本土的美國傳媒和政治知識,不諳美國時事的話容易看得一頭霧水。不過若純把它看成一套講辦公室潛規則的故事,聚焦在三位女主角Megyn Kelly (Charlize Theron飾)、 Gretchen Carlson(Nicole Kidman飾)和Kayla (虛構人物,Margot Robbie飾)身上,可觀性也不減。

    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霍士新聞台」(Fox News Channel)是深受共和黨支持者歡迎的24小時新聞頻道,由創辦人之一Roger Ailes獨斷獨裁。Roger是「教父」級新聞行政人員,一方面行業知識淵博,另一方面卻相當「大男人」,喜歡女主播們打扮得秀色可餐上鏡,言談間充滿性別歧視甚至性騷擾,肆無忌憚,女下屬們再不滿也只能啞忍。Roger長年累月坐鎮新聞台,對人事升遷、採訪角度等一錘定音,人人對他唯命是從。

    「美國小姐」出身的資深主播Gretchen Carlson年近五十,吸引力和重要性日減。畢業自史丹福大學的她一點也不笨,可是常被當作花瓶,某次素顏上鏡後還被Roger嘲弄為「流汗的更年期阿嬸」。她暗地裏錄下Roger那些充滿性別歧視的對話,在被辭退後控告對方性騷擾,並以錄音作脅。

    與過氣的Gretchen相比,Megyn Kelly則如日中天,在電視台有「大家姐」般的光環和地位。她不但外型亮麗,而且敢作敢為,在共和黨初選辯論上針對「侵侵」屢向女性抵毀作出質問後,更聲名大噪。Gretchen提出控告後,電視台內人人以Megyn馬首是瞻,看她究竟會為提攜過自己的Roger平反,抑或游說更多女同事挺身而出?

    最年輕的Kayla是電視台新人,無人脈無背景,一心渴望上位。電影裏Roger Ailes在房間裏著她不斷把短裙扯高展示長腿,她縱不情願仍甘心就範,希望得到青睞。

    三位女角代表三個不同的事業階段。已屆退休的Gretchen豁出去控告Roger Ailes,不介意「攬炒」;Kayla人微言輕,若無人帶頭,為份工她不敢輕舉妄動;身處兩者中間的Megyn內心掙扎最多,她形勢大好犯不著玉石俱焚,但若身為「大家姐」也噤聲,比她更無權無勢的「妹妹仔」豈不更無所適從?

    電影中Megyn Kelly的角色最有發揮空間,此角由身兼本片製片(producer)之一的Charlize Theron擔綱。她為投入角色用上特技化粧,把眼皮反覆黏上膠水,有時還閤不上眼;為模仿Megyn Kelly獨特的低沉聲線,她把聲帶都弄損導致失聲三週。

    一番苦功下Charlize Theron把Megyn Kelly演繹得形神俱似:她倆不錯都擁有過人美貌,但事業成功所恃的不只外型,還有專業。電影中有一幕,Megyn向Kayla問及性騷擾一事時,提到自己打滾江湖多年怎會不學懂老練,入世未深的Kayla不知就裏天真地反問,那你是不是靠不斷上床來上位?被Megyn爆粗回敬。

    網上圖片

    Charlize Theron如此用心演繹Megyn Kelly這個角色,或和她初出道時一段#MeToo經歷有關。2004年,不足20歲的Charlize得到一個試鏡機會,經紀著她周六黃昏直接到導演家裏面試。她到訪時,該導演身穿睡袍、醉醺醺地應門。Charlize被對方摸了一下大腿後(”He rubbed my knees”)驚揘失措告退,臨走前還不斷為自己突然告辭而道歉,甚至不察覺那是「性騷擾」。

    回想那段經歷,Charlize想不通自己當時為什麼不喝止導演非禮,反而頻頻致歉;幾年前#MeToo風刮起,她被問及有無相關經歷時把這事和盤托出,還透露了該大導演是誰,但出乎意料地,竟沒一份媒體敢指名道姓刊出,全部自我審查掉,令Charlize驚覺影圈對權勢屈服之深,和對性騷擾文化容忍之高。

    談到電影和這段經歷,Charlize Theron認為女性必須清晰地對在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說不。這些性騷擾的「灰色地帶」有時未必等同身體上的接觸、不一定都是性侵,卻在日常生活中以調笑、輕觸或威嚇等姿態發生,而受害者即使蒙受心理陰影,卻為了前途而敢怒不敢言。她遂以自己最在行的方式—拍電影—喚起社會關注。

    相比男人,女人踏入職場的歷史短得多,而在一些特別保守的地區,性別歧視的文化根深蒂固,有時更深入體制,很難移風易俗。若有更多Megyn Kelly和Charlize Theron勇敢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不走捷徑依賴美貌上位,或可一步一步,為職業女性爭取更多尊嚴與尊重。

    參考資料:NPR – Charlize Theron Portrays The ‘Gray Area’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Bombshell’

    相關舊文:

    不是妳做錯

    女強人

    ***

    本文精簡版分上下兩篇,於12月27日及1月3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新書出爐

    年初就在嘟囔,想出一本書,以女創業家、職業女性為主題。這事行行停停,來到今年的最後兩個星期,終於有把握宣佈,新書要出爐了。

    這將會是我第三本關於創業的書。第一本《科網六子蕩寇誌》大約十年前面世,當時「Startup」對大部份港人來說是個新鮮字、「初創企業」這個詞幾乎沒人用過(我當時在書中用的是自行翻譯的「始創企業」),我寫了六個廿多歲的朋友,如何展開他們驚心動魄的科網之旅;第二本《創業大時代》在2015年出版,兩書相隔不過五年,香港的初創生態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創業熱潮方興未艾,該書寫了一系列具「顛覆性」(disruptive)的初創企業,其中最少兩家,今已成為市值逾十億美元的「獨角獸」(unicorn)。

    即將出版的這本新書和前兩本不同,而又一脈相承。相似者,乃三本書都和「創業」這大前提有關;不同者,則每本書都代表一種不同的創業階段或心態:《科網六子蕩寇誌》寫的是嶄露頭角的年輕人,《創業大時代》寫一批或躍在淵的企業家,而新書則聚焦一個在香港未成氣候的議題:女性與創業

    前面提到這本書終於有把握出版,因為出書的三個關鍵條件均已達到。首先《晴報》前總編輯潘少權介紹了本書編輯唐惠苓小姐給我,她不但慨然答應替我出版,還告訴我,之前曾替我兩本書寫過介紹。這份知遇之感,怎不教我感激涕零呢?

    其次,全書的所有文章都已選編好。第一章暫名為「她的創業故事」,是15個中外女創業家的故事,篇篇不同,個個精采,希望總有一位能帶來啟發;第二章「她的職場挑戰」,綜合個案與觀察,寫一些職業女性常遇到的「陷阱」,最常見的莫如不敢展現鋒芒,避免成為眾矢之的;第三章「她和他的轉型之路」,除幾篇我自己由打工轉為創業的心路歷程外,更把觸角伸延到90後和千禧世代,他/她們的職場觀和上一代大相迥異,這章希望能引起新一代共鳴,不限於女性。

    最後,我還請了三位好朋友替這本新書寫序:Paxxioneer創辦人何靜瑩上市公司主席袁彌明教英文的蕭叔叔。在我心中,他/她們各自具備一些特點,和本書至少一章的精神不謀而合。

    書名還未想好。我向編輯建議《女當家》,封面模仿時裝雜誌Vogue香港版五月號的封面,是一個叉腰的女人。可這個形像有點兇巴巴。你有好提議嗎?

    相關舊文:

    何靜瑩 非一般女子

    袁彌明 女創業家速寫

    Uncle Siu 無人不識蕭叔叔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