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解要返工?

    寫這篇文章時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這天醒得早,天氣又不錯,我先去跑步,回來痛快地淋一個浴,然後去吃早餐。回家安頓好,添一點背景音樂,我便開筆了。此刻心態平靜,精神飽滿,專注力又佳,是寫作的最佳時機。但回想一段時間前,星期天的早上不是這樣的。

    那時我還是個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每個星期天,從早上開始,週一返工的焦慮就開始陣陣地向我偷襲。星期一其實和其他工作天沒兩樣,但卻莫名其妙地最令人畏懼,一想起馬上要展開漫長工作的一週,就想逃避。天啊,點解要返工?誰發明返工?沒想到離開固定的工作崗位後,我才從兩本看來沒什麼關連的書上,找到這個大哉問的一點啟發。

    第一本是Sapiens,中譯《人類大歷史》。上半部一講到人類無意中由狩獵過渡到農耕,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唔想返工」根本是人類本性、是我們獵人基因的呼喚!現代朝九晚六的上班模式脫胎自人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務農生涯,我們一直以為這是長久進化的結果,原來非也。在人類進化史上,我們當獵人的時間遠比當農夫長得多!《人類大歷史》有一節講「亞當夏娃」的一天,我反覆看了幾次,因為太有共鳴,並感慨當了幾十年人,此刻才意識到這始為自己的本性:

    亞當夏娃早上睡到自然醒來,便開始尋找食物。如果他們看到一顆果樹,樹上滿是成熟的果子,他們會盡情地吃,以吸收足夠的糖份作能量(所以別為自己把滿滿一盒雪糕吃光而內疚,這是我們遠古獵人的基因在作祟)。不必等太陽下山,當食物都採集得差不多了,他們就打道回府。在大部份時間,亞當夏娃都不用工作,他們會和其他部落的人跳舞、求偶、八卦等,進行娛樂和社交活動。他們很少為明天而憂慮,因為森林這麼大,總有吃不盡的食物,而且隨著四季更迭,亞當夏娃吸收的營養還相當均衡呢。

    可是隨著第一粒種子偶然跌進土裏長成糧食後,人類赫然發現,大地會源源不絕供應食物,代價是我們要每天除草、灌溉、施肥、去蟲。不知不覺間,我們由獵人變成農夫,活動範圍由無邊無際的森林變成屋外那片開墾出來的農地,糧食由多元變得單一。人類因為掌握了農耕和畜牧,數量得到爆發性增長,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繁衍的物種,但個別人類的幸福卻遭犧牲掉。當人口膨脹到一個點,狩獵所得已無法養活所有人,人類只好無間斷地務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亞當夏娃那無憂無慮的獵人生涯從此一去不返(待續)。

    待續:告別「扮工」

    相關舊文:打獵與耕田

    ***

    上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YC100強的啟示

    Y Combinator(YC)是矽谷眾初創加速器的「始祖」、「武林盟主」,創辦人Paul Graham以文載道,是許多初創心目中的教父。對初創來說,能入選YC好比學子以獎學金考入長春藤大學般榮耀。例如深受歐美年輕人歡迎的9GAG,就是最早入選YC的香港初創之一。沒沒無聞的初創因為YC一鳴驚人,YC因為旗下出色的初創錦上添花,彼此真箇「花花轎子人抬人」,相得益彰。

    不久前YC在網站公告「2018年YC100強」,以市值將歷來入選YC的初創排名。其中有耳熟能詳的Airbnb(首位)、Dropbox(第四位)等,排行榜上最早入選的初創是2005年「校友」Reddit,而2018年入選的新貴也有躋身其中(如Atrium,為初創提供法律服務的B2B軟件)。這百間初創的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且不說平均下來全部具有「獨角獸」資格,其中達93間市值逾1億,以初創來說,成績驕人,足見YC挑選初創的眼光。此外,YC百大初創加起來,共製造職位逾28,000個。我大致看了一下,有兩個有趣的觀察:

    其一,這些嶄露頭角的科技公司,請的人真少!以排首位的Airbnb為例,這家十年前成立的初創已融資40多億美元、市值最少300億,預計明年有機會上市。這麼大盤生意,在全球請的人只有4000。在內地,隨便找一家製衣廠,聘用的人手都超過它。說到人手精簡,初創當中以WhatsApp為表表者,2017年它僅聘用55人,就足以服務全球逾億用家、產生190億美元市值,換言之每位職員產生的價值達3.5億美元!不必等人工智能或機械人全面普及,走在科技前沿的公司,需要的人力資源越來越少,因企業漸以科技將生意自動化。

    上一個世紀,外間喜以某企業地標佔地多廣、全球聘用人手多少為成功指標之一,這在科技時代真是老土得不行。

    雖然受聘頂級初創的人手不多,但不代表因它們而得到報酬的人也一樣少。剛提到的Airbnb就是最佳例子。直接受聘於它的人全球才4000,然而,全世界千千萬萬閒置居所的業主或租客,不管身在歐洲之巔少女峰抑或百年古城京都,都可透過Airbnb平台獲取報酬或額外收入。這聽來不是很美好嗎?科技公司釋放了人的自由和流動性,使許多人不必「上班」,也有機會獲得收入。

    同樣地,因為科技簡化了人手編制,這些科技公司的創辦團隊或管理層,將不再如他們的前輩般,為日益膨脹的員工數目而令自己陷入痛苦的人事管理中。在我認識的所有初創裏,幾乎百分百視管理為苦差;沒有誰希望有朝一日打造出自己的帝國後,竟要因此天天早朝、日日批奏。科技不但釋放了「扮工」的職員,也還這些科技新貴生活的自主。

    (相關舊文:聚天下兵器不通勤不是夢

    其二,能躋身「YC100強」的B2C初創近年越來越少。這一來反映科技帝國的成型:許多初創未及成熟,已被科技巨企如FAANG(Facebook, Amazon, Apple, Netflix及Google)或BAT(百度、阿里、騰訊)收編、吸納,它們缺乏沙場練兵的經驗,也長不大;二來反映隨蘋果劃時代推出iPhone而形成的「B2C黃金時代」,由2008年開始,今已告式微甚至結束。十年前,香港不少初創因為App興起而接下不少大企業的案子,雞犬皆升,如今要靠寫App成就一方豪傑,難度甚高。

    說是「黃金時代」的結束,我覺得這張清單某程度上也支持了這個說法。因為不同坊間林林總總「百大」名單,這是享譽江湖已久的YC破天荒第一次公佈其百大名單。YC向來是個傳說,從不自我吹噓,近年隨「黃金時代」結束、獲其支持而爆升的科技新貴漸少,YC被指出現「中年危機」。這張「傑出校友」清單,可是YC為自己打氣,證明雄風猶在?

    ***

    本文精簡版10月26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矽谷超新星的殞落

    善於操弄別人似乎是Theranos創辦人Elizabeth Holmes與生俱來的能力。首先她憑自己的魅力、對理想的堅持、反覆強調的初心,打動了許多大人物頑石點頭,為她背書。最早加入Theranos董事區的,是其德高望重的史丹福教授Channing Robertson,而最關鍵的董事局成員則為前國務卿George Shultz,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

    對員工,她則實施高壓管理,以恐嚇、監控、保密協議等手段,嚴禁他們向外界提出有關Theranos的一切;對實驗室運作或研究工作提出疑問的員工,不是受不了良心責備自行離職,就是在被保安的押解下遭即時解僱,辦公室內外一直風聲鶴唳。

    至於對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她則掌握了他們「怕執輸」(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理,一方面以魅力爭取他們的信任,另一方面擺出「有買趁早」的姿態,令投資者或合作方為免被對手搶佔先機而急急落疊。

    就是這樣,創業十五年來Elizabeth Holmes一直憑她的魅力取得重要人物對她的信任,打遏一切異見者。然而猛人的支持,卻令她越來越脫離現實,益發沉醉在自己的想像中。Theranos的泡沫越吹越大,產品開發卻毫無進展,檢測讀數完全不可信,到它不得不面世的一刻,Elizabeth Holmes索性把謊話進行到底,以媒體塑造出來的完美形像為產品開路,並不惜一切掃除講真話的人,置病人的生死於不顧。一個少懷大志,銳意改善病人福祉的人,卻在名利的誘惑下,一意孤行、忘記初心,走上成魔之路。

    執筆之際,Theranos的一切業務已告中止;籌回來的四億美元資金,結果大部份不是用在開發產品上,而是繳交律師費和罰款(一間初創竟花鉅款聘用全美最貴的律師行,這點已很令人起疑);那些因為向監管機構和傳媒揭發真相而被施壓、恫嚇的員工,終於得到平反,並舒一口氣(包括George Shultz的孫子;如果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支撐他,這位年輕人很可能受不住壓力而退縮)。Elizabeth Holmes正面臨刑事檢控,但有傳媒預計,她將一如以往,向陪審團施展她的魔法,圖擺脫窂獄之災。

    以Elizabeth Holmes不服輸的性格,只要一天不蓋棺定論,她都會反擊到底。望著她深邃的藍眼睛,我很懷疑,對自己罔顧病人安危、推出不成熟的抽血技術,她可曾有過悔意?

    ***

    相關文章:離奇過小說金髮美人成魔之路

    其他文章:

    宋漢生-越呃越大矽谷獨產嘅世界級枯枝

    ***

    本文10月19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