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通勤不是夢

    上週寫了「聚天下兵器」後,一直有點惴惴不安,自覺沒把觀點和邏輯說好,原因是我把兩種近來初創企業常見的做法混在一起,講得不清楚。

    兩種做法,一種是「遙距」(remote),另一種是「外判」(outsource)。

    鼓勵「遙距」辦公的表表者是軟件公司37signals,他們打從一開始就擁抱遙距上班文化,完全不設辦公室,僅通過一系列網上工具的協助,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們完成任務。創辦人深信如此才能發揮程式員的最大效率,因為員工們不必浪費時間天天通勤。

    另一為遙距上班背書的初創公司是「獨角獸」Automattic,但和37signals不同的是,他們是「進化」而成遙距的。Automattic本來在三藩市有一所15,000平方呎的豪裝辦公室,但它的使用率卻奇低。創辦人見狀,果斷地將之關門大吉,省下租金,改向員工們發放津貼,讓他們自己租用喜歡的共享工作間或咖啡店工作,留在家中也行。

    Automattic創辦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好的程式員全世界都有,憑什麼非要人家在三藩市上班不可?這兒生活指數高、交通又擠塞,不少人才因此卻步。如今不設總部,企業反而有更大彈性在全國、甚至全球招聘人才,「聚天下兵器」,何樂不為?

    我剛巧看了一篇台灣程式員的自白,作者正是一位Automattic的員工,他說遙距工作,令他有更多時間流連在自己居住的小區、留在該區消費,說不定帶動了小地方的經濟呢。他這樣說:

    開始遠端工作的理由很多:脫離通勤、想要看世界、想要在世界級的公司學習,但現在想想,最重要的只得一個:回家

    『回家』這件事最先有感受的是較為個人的層面:早上省去的通勤時間可以拿來慢跑、接小孩下課後可以帶他們去玩、太太下班後我總是在;諸如此類,更能照顧自己也更能照顧家人。就這樣家裡蹲一陣子後無聊了,就開始四處探索找有趣的地方工作,這才逐漸意識到,『回家』不單是個人,更是有社區上的意義的。

    至於初創公司的「外判」,它未必和「遙距」一起發生。像前述的37signals和Automattic,或許只有遙距,不採用外判;有些初創則採用外判,但核心員工並非遙距上班。上週提到的Fable是外判供應方的一個例子。他們接下其他初創的案子,發給不同的程式員完成,從此客戶不用費神於人事管理,當然也不必再擔心團隊被挖而不知所措。

    我認識不少初創是這類外判公司的用家,對這種合作方式讚不絕口,因為創辦人可把自己的精力從煩擾的人事管理中釋放出來,聚焦更重要的事。

    一位創辦人如發現新大陸般,形容與外判公司合作的好處:僱傭之間,可以隨時重新啟動的關係,才是最長久的關係。

    ***

    相關舊文:聚天下兵器

    相關文章:我的創業切身之痛#2:工程師被挖走了怎麼辦?
    與其擔心AI或機械人搶走自己的工作,程式員或許更應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外判商(vendors)據為己有。所以值得反思的是,究竟該一直留在大企業裏「感覺」安穩,還是該化身「個體戶」,以自由之身遊走於不同的科企?此文由Fable創辦人Paul Shih所撰,提供多一個角度給大家。

    ***

    本文同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聚天下兵器

    你是一家初創公司的創辦人,產品做得有聲有色,業務發展蒸蒸日上,晉身「獨角獸」指日可待…忽然美夢驚醒:你的CTO被挖角了!而且走的不止她,團隊中一半程式員將隨她蟬過別枝。

    這教許多初創創辦人半夜驚醒的情景,天天都在上演,而且越是做出成績的團隊,越容易招惹外界垂涎。這個市場痛點,反而成了台灣寓意科技(Fable)執行長施政源(Paul Shih)的機會。

    他們專注「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以一套經過反覆驗證的流程與文案管理制度,有效地把一群不喜歡上班的程式員的生產力,向多家初創釋放出來。三十出頭的Paul在台灣初創界小有名氣,他說今年Fable的生意漸上軌道,全年營業額有望達到3000萬台幣。

    乍聽Paul講解其業務時,我覺得難以置信。哪有初創公司願意將產品開發,外判給沒見過面的程式員完成?豈知我少見多怪,沒有程式員上班的初創已漸成趨勢。

    當中的表表者為軟件公司37signals。他們從一開始便鼓勵「遙距」文化,還為此著書立說,力抗大企業的「朝九晚五」鐵律。更著名的例子是WordPress母公司Automattic,他們在六月宣佈關閉位於三藩市那超過15000平方呎的堂皇辦公室,因為自啟用以來,這裏每天只接待三五位員工上班,太不划算。市值達「獨角獸」級的Automattic共有600多位員工散居全球各地,在本地的共享工作間、咖啡室或家中工作。

    一位經歷過團隊被搗散的初創創辦人,向我一語道破員工遙距工作、或與專案公司合作的最大好處:招聘人才不再局限於香港。

    如今他們的案子,可以由矽谷精英、東歐團隊或印度天才完成,真正聚天下兵器。
    ***

    本文10月27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得Facebook得天下

    剛宣讀首份施政報告的特首林鄭月娥勵精圖治,據說上任不久便向每個局下了一項「柯打」:開設臉書專頁,加強官員與市民的互動。這可急煞一眾走馬上任的新科政治助理們,上哪兒去找那麼多「小編」回來?

    不少香港官員對臉書Facebook不存好感,覺得那不外是寫寫「抽水」文、換來一堆「嬲嬲」的平台而已。但在美國,Facebook不僅是宣傳渠道的一種、傳統廣告的替代品,更是助政治家得天下的超級武器。

    特朗普競選辦的「數碼總監」Brad Parscale本來名不經傳,但因為當局調查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大選一事而曝光。這位41歲、6呎8吋高、長著一臉大鬍子的共和黨人,利用龐大數據庫結合Facebook的精準廣告功能,把希拉莉千挑萬選的競選團隊殺個措手不及,成功助素人特朗普登上總統寶座。

    Brad Parscale的殺手鐧是全自動化的精準定位廣告。他利用程式,每日製造數以萬計低成本數碼廣告,往往把一樣的廣告內容,配上不同的字眼、圖片、顏色等,然後利用Facebook的精確廣告操作,把不同版本的廣告發送給不同的選民,目的是增加每名目標受眾收看廣告的機會。

    比如說他通過市場研究,知道「鐵銹帶」(Rust Belt,美國沒落工業區)選民關注基建議題,他就製作蹋橋等能引起他們注意的廣告,並利用Facebook精確地發送給當地選民,呼籲大家投票給承諾大搞基建的特朗普。

    一鳴驚人的Brad Parscale可算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他大學畢業後曾在加州一間軟件公司工作了數年,千禧年初科網泡沫爆破後搬回老家德州,開設公司替別人寫網頁糊口。有好一段時間,他守在書店裏兜生意,看誰拿起教人寫網頁的書就上前自我推銷。2011年,他收到特朗普集團的邀請電郵,為其製作了第一個網頁,此後迭有項目跟進。去年特朗普集團出價1500美元,著他兩天內製作好一個競選網頁,豈料因緣際會下他超額完成,最終整個項目結帳達9400萬美元(當中有不少是給Facebook的廣告費)。

    為特朗普競選一役雖然成功,但Brad Parscale的手法也引起不少爭議,被質疑操控選民心理,但他概然否認。政治宣傳本來就是蠱惑人心的一種,哪有純潔可言?所以他懶理外界評價,早已著手特朗普2020年的連任競選了。

    參考Brad Parscale的例子,說不準某個不大得志的程式員,就是助官員勝出下一場選戰的皇牌,各位政治助理們努力加把勁了。

    ***

    本文內容參考CBS News節目60 Minutes: Secret Weapon

    ***

    本文精簡版於同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