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定做野?

    友報刊登了一名17歲少女的訪問,她天資聰穎卻不愛上學,中六那年決定不考大學,到初創企業當程式員,做自己愛做的事。

    因為撰文的尹思哲在圈內人脈甚廣,所以許多人踴躍傳閱此文,並沸沸揚揚地討論:有志投身初創的年輕人,該上大學還是直接出來工作好?

    「拉闊」的高重建是最先對少女決定唱反調的人。他認為傳統大學的傳統學科彌足珍貴,若能打好基礎,將來要再自學什麼也不難。何況「大學沒門,困不住人」,邊上課邊兼職、主修以外找選修等,都是不可多得的體驗。

    朋友宋漢生卻是個行事不依規章的天才,他認為與其隨波逐流讀大學,不如挑戰看似正規的選擇。他還提醒我美國的科技怪傑Peter Thiel明明是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偏不相信上課之用,還搞了個The Thiel Fellowship,以十萬美元「利誘」不愛上課的少年放棄大學學位,提早開始搞初創,因為好主意不等人。此基金由2011年成立至今已資助了104位22歲以下的年輕人創業,這些初創企業合起來的總市值逾10億美元。

    (但The Thiel Fellowship的情況似乎不適用於這名受訪的少女。一來她根本沒打算考大學,所以並非大學drop-out;二來就訪問內容而言,看不出她有什麼點子不能等待,非輟學實行不可。)

    還有一名少年以過來人身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不無道理。他本來也無意考大學,但聽從一位老師的建議,決定先試試再說,結果慶幸自己沒有輟學,因為大學生活豐富了他的眼界。少年說,的確有不少大學生浪費光蔭,但前述少女不必「同流合污」,以其才智,「既讀大學,又寫程式」,更加「屈機」。

    我想到許多武俠小說的英雄人物,都先師承名門正宗,復在江湖上有一番奇遇,才不致走火入魔。如《碧血劍》的袁承志便先學華山派的內功和劍法,再看《金蛇祕笈》無師自通;喬峰、令狐沖、楊過…等都是。不過以小說論人生,恐怕會被有識之士訕笑,哈哈。

    ***

    本文2017年6月16日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上文為加長版

  • 煲劇學創業

    9GAG創辦人Ray Chan知我早陣子開始迷上Netflix,推介我看美劇Billions

    Billions-KeyArt

    此劇乃「雙雄鬥智」橋段,講檢控官Chuck Rhoades如何不惜一切要掌握億萬富豪Bob Axelrod從事金融內幕交易的證據,對手則奮力頑抗,過程精采刺激。我認為它是House of Cards《紙牌屋》的華爾街版,或尤有過之。首季劇集2016年推出,在Rotten Tomatoes上獲好評75%,不錯;豈料今年推出的次季更厲害,竟達90%,成近年Showtime平台上最受歡迎的電視劇。

    Billions製作認真,人物設計考究,我尤其喜歡白手興家的對沖基金老闆Bob Axelrod,他思維慎密,出手快狠準,辨人用人的能力一流。首季首集就展示他如何在下屬面前以三言兩語拆解一隻股票,完全懾服本想在他面前耀武揚威的新同事。

    這裏分享一小段劇情(第二季第五集),講Bob如何教訓想創業但未準備好的太太。話說Lara Axelrod在接觸為丈夫工作的交易員後,想到一個做他們生意的方法,Bob遂介紹她到銀行融資。後來Lara不悅地向丈夫投訴,說銀行融資部只不過應酬她,並不是真的要投錢進來。此際Bob正為基金的季績撲水,自顧不暇,著她放手生意不果,按捺不住教訓了太太一頓。一番搶白後,靚太頓時無言以對:

    What is it that you do that you’re the best in the world at? You offer a service you didn’t invent, a formula you didn’t invent, a delivery method you didn’t invent. Nothing about what you do is patentable or a unique user experience. You haven’t identified an isolated market segment, haven’t truly branded your concept. You need me to go on? So why would an investment bank put serious money into it?I all but told you ahead of time, but you wouldn’t listen. Now you’ve heard it but it’s too late. You weren’t ready.
    你現在做的有什麼是世上做得最好的?你提供的服務不是你獨創的、你用的配方不是你發明的、你的配送方式也不是。你的生意沒有任何可供申請專利之處,用戶體驗也非獨一無二。你從未找到獨有的市場定位,又無品牌可言。還要我繼續數下去嗎?一家投資銀行豈會認真投錢進去?我早就想告訴你但你聽不進去,現在你知道了卻已太遲。你根本沒有準備好。

    Screen Shot 2017-05-17 at 10.39.14 AM

    我一看到這段便忍不住將之抄下來,因為實在一語中的。各位創業的朋友,在決定大展拳腳前,請看一次Bob Axelrod的演繹,確保自己不會從投資人口中聽到同一番話。

    *所有圖片來自IMDB。

    ***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喬布斯的最後作品

    不少人曾嘆息,自從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2011年身故後,蘋果似乎再無驚豔作品亮相。各位莫失望太早,喬布斯真正的遺作並未正式面世--位於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的全新蘋果總部,尚在加緊完工中。

    殿堂級科技記者Steven Levy月前在雜誌Wired上刊登長文,帶讀者走進這座外型似太空船的蘋果標誌性建築物。他細膩地描寫喬布斯如何親自向市政府游說建築大計(乃其最後公開露面)、為它傾注最後時光,並解構它的一磚一瓦,筆觸動人。

    蘋果即將落成的新總部,主樓是整座一氣呵成的龐然環形建築,佔地達280萬平方呎。它高四層,屋頂舖上太陽能發電板,百分百採用再生能源。喬布斯對玻璃有莫名執著,他要求大樓以玻璃外牆圍繞,而且全是成本較高的微曲玻璃。最大塊玻璃位於咖啡座的入口,為一整扇四層樓高(85呎)的巨型玻璃門,闊54呎,重達44萬磅。為生產這超乎想像的龐然巨物,它的德國制造商Seele不得不承造了一台玻璃史上最大的機器。

    一如蘋果的其他作品,此教主遺作乃揉合頂尖科技與藝術而成,既美觀又實用。譬如主樓以不銹鋼為基座,即使遇上地震亦不影響結構及功能;「屋簷」以精巧角度傾斜,既引入光線又阻擋雨水;大樓採通風設計,室內氣溫隨四季變化而自動調節,在盡量不使用空調下,維持於怡人的攝氏20-25度內;此外因為喬布斯生前愛林中散步,所以園內植樹達9000顆。他希望員工能像他那樣,從漫步中得到靈感。

    我認為新總部最匹心獨具的建築物,是位於主樓東南方外一座小山丘上、被命名為「喬布斯劇院」(Steve Jobs Theatre)的小屋,這將是蘋果未來發佈新產品的所在地。它呈小巧的圓柱形,外牆由多幅20呎高的巨型玻璃無縫圍繞而成,屋頂因必須輕巧,所以採用的是世上最大的一整塊碳纖維!整個設計像個精緻的音樂盒,沒有柱子,連電線都看不見(收納在兩幅玻璃之間)。身處其中,將真正擁有無敵的360度全景景觀,並把整個主樓盡收眼底。它就像喬布斯的化身,居高臨下,默默地凝視著教主為蘋果留下的最後一份禮物。

    58ad9420dd0895831c8b49be-1200

    領導此50億美元工程的,除深得喬布斯喜愛的蘋果總設計師Jonathan Ives外,還有英國最著名的建築師Norman Foster。他們盡一切可能把喬布斯心中的藍圖真實呈現,冀讓在這裏工作的蘋果人,即使在教主百年之後,也能從大樓的各種細節中看出喬布斯對設計的一絲不苟。

    世人應感到安慰,喬布斯的最後作品,不是年年換新款的iPhone8/9/10,而是這座靜靜匍伏大地,可以屹立百年的美麗太空船。

    ***

    本文2017年6月2日刊登於《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此為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