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出爐

    年初就在嘟囔,想出一本書,以女創業家、職業女性為主題。這事行行停停,來到今年的最後兩個星期,終於有把握宣佈,新書要出爐了。

    這將會是我第三本關於創業的書。第一本《科網六子蕩寇誌》大約十年前面世,當時「Startup」對大部份港人來說是個新鮮字、「初創企業」這個詞幾乎沒人用過(我當時在書中用的是自行翻譯的「始創企業」),我寫了六個廿多歲的朋友,如何展開他們驚心動魄的科網之旅;第二本《創業大時代》在2015年出版,兩書相隔不過五年,香港的初創生態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創業熱潮方興未艾,該書寫了一系列具「顛覆性」(disruptive)的初創企業,其中最少兩家,今已成為市值逾十億美元的「獨角獸」(unicorn)。

    即將出版的這本新書和前兩本不同,而又一脈相承。相似者,乃三本書都和「創業」這大前提有關;不同者,則每本書都代表一種不同的創業階段或心態:《科網六子蕩寇誌》寫的是嶄露頭角的年輕人,《創業大時代》寫一批或躍在淵的企業家,而新書則聚焦一個在香港未成氣候的議題:女性與創業

    前面提到這本書終於有把握出版,因為出書的三個關鍵條件均已達到。首先《晴報》前總編輯潘少權介紹了本書編輯唐惠苓小姐給我,她不但慨然答應替我出版,還告訴我,之前曾替我兩本書寫過介紹。這份知遇之感,怎不教我感激涕零呢?

    其次,全書的所有文章都已選編好。第一章暫名為「她的創業故事」,是15個中外女創業家的故事,篇篇不同,個個精采,希望總有一位能帶來啟發;第二章「她的職場挑戰」,綜合個案與觀察,寫一些職業女性常遇到的「陷阱」,最常見的莫如不敢展現鋒芒,避免成為眾矢之的;第三章「她和他的轉型之路」,除幾篇我自己由打工轉為創業的心路歷程外,更把觸角伸延到90後和千禧世代,他/她們的職場觀和上一代大相迥異,這章希望能引起新一代共鳴,不限於女性。

    最後,我還請了三位好朋友替這本新書寫序:Paxxioneer創辦人何靜瑩上市公司主席袁彌明教英文的蕭叔叔。在我心中,他/她們各自具備一些特點,和本書至少一章的精神不謀而合。

    書名還未想好。我向編輯建議《女當家》,封面模仿時裝雜誌Vogue香港版五月號的封面,是一個叉腰的女人。可這個形像有點兇巴巴。你有好提議嗎?

    相關舊文:

    何靜瑩 非一般女子

    袁彌明 女創業家速寫

    Uncle Siu 無人不識蕭叔叔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佐治古尼的試鏡祕訣

    George Clooney(佐治古尼)是荷里活大明星,90年代中憑電視劇《ER》的醫生角色Dr. Ross成名,是少數能從小銀幕紅到大銀幕的演員。

    不過,《ER》雖令佐治古尼廣為人識,能為他奠下一線男星地位的,卻是2001年金像導演Steven Soderbergh(史提芬蘇德堡)執導的電影《Ocean’s Eleven》,擔正此劇後他才飛黃騰達、大紅大紫。那從90年代中的《ER》,到2001年的《Ocean’s Eleven》之間,半紅不黑的佐治古尼,究竟做得最多的是什麼?

    是試鏡。作為世上最大的夢工場,荷里活有十分專業嚴謹的試鏡制度,而當時嶄露頭角的佐治古尼,也陸續收到許多電影試鏡的邀請。他當時已是個小有名氣的電視明星了,每次試鏡,佐治古尼總是準備充足,渾身解數地向導演監製施展魅力,相信人們一定會愛上他。但不知為什麼,他總是鎩羽而歸。

    一次又一次失敗,令佐治古尼飽受打擊,他不明白為什麼電影導演們總是不夠喜歡他,他不知道該如何討好他們,他埋怨荷里活的試鏡制度無法令他好好發揮…在事業的低谷,佐治古尼靈光一閃,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試鏡」這回事。

    試鏡並非純綷是給演員們的考驗啊,導演們也同樣焦急地想通過試鏡,去找到心目中完美的演員吧。我不要把自己當產品般推銷給導演們,佐治古尼心想,我該想像自己是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的人。他開始從導演和制片人的角度下功夫,了解他們苦苦尋覓的角色是什麼,然後盡量以他們需要的形像試鏡。這一轉念,居然神奇地湊效。此後的故事,就不必贅述了。

    佐治古尼試鏡的故事,我從Ryan Holiday的書The Obstacle is The Way中看到,曾經在一個為初創講公關技巧的場合引用過,觀眾反應很好。很多初創都渴望得到媒體報導,藉此增加知名度、吸引用戶、招徠投資者…他們只一味想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多獨一無二,卻不懂從媒體的角度出發:傳媒需要這樣的故事嗎?新聞行業最講究時效性,如果你的初創故事能配合時勢所需,自能大大增加曝光的機會。

    初創如想引起投資者興趣,同樣可以從這嶄新的角度出發,增加自己的成功機會。下回談融資:究竟投資者如何尋覓投資對象(deal source)?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

  • 寫推理小說成名的程式員

    上月弟弟從書展回來,丟下一句話:「倪匡說香港作家陳浩基的推理小說,比東野圭吾的還好看!」

    好睇過東野圭吾?很難吧。我是東野的忠粉,家裏的小說,除少女時代開始看的亦舒、全套金庸外,以東野的最多;他的《嫌疑犯X的獻身》,我認為是世界級推理經典;他大部份書我都看過,本本有驚喜,每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且東野對自己要求很高,不但寫得多寫得密,還力求不重覆,常創作新鮮類型自我挑戰…(下刪8000字)推理小說寫得比東野圭吾還好看、且是香港作者、而我竟然聞所未聞?真令人汗顏,立馬找陳浩基最著名的作品《13.67》來看。

    小說之中,我認為推理小說最難寫。我常想像,一個好的推理小說家,除打開Word寫作外,還有一個Excel,寫下如數學程式的每一條線索,務必在小說完結前,像解開數學程式那樣將它們工整地逐一對好,否則便無法自圓其說。前面說東野圭吾的小說好看,因為他的故事有的結構很複雜,感覺是若這樣發展下去,那即使某道數學程式解對了,卻成為下一道的死結,會自相矛盾。故此要一次過以絕妙的答案解開連串數學題,難度極高。一旦作家成功解題,我們無不拍案叫絕。

    那陳浩基最聲名大噪的作品《13.67》又如何?這本書共六個中篇,每篇獨立成章,而主角神探關振鐸和他身邊的一些人物,則貫穿全書。「13」是指2013年,「67」則為1967年,每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個獨特的年份:2013年、2003年、1997年、1989年、1977年、1967年。看到這些數字,香港讀者大概能猜到,陳浩基的野心不止寫出一系列精采的推理小說,他還想借大時代的背景,來勾劃香港社會面貌之變遷。

    我看完第一篇(《黑與白之間的真實》)後覺得還不錯,但有點故弄玄虛(真是很難討好的讀者啊);第二篇《囚徒道義》講牽涉女明星謀殺案的黑幫雙雄對決,有些出人意表;到第三篇《最長的一日》,幾條仿似互不相關的情節同時展開(旺角女人街「鏹水彈」、中環嘉咸街意外、悍匪越獄),中段毫無頭緒,到解謎的一刻…嘩,真係好勁!我對陳浩基靈巧的心思感到嘆為觀止。此後三篇我越看越快,直到最後一個故事的最後一句,忍不住站起來深呼吸幾次以平復情緒。難怪封底語寫道:「讀到最後一頁,更是拍案叫絕,忍不住翻到第一個故事再讀一次!」

    我服了。陳浩基肯定是我看過最好的香港推理小說家。他的Excel大概有好多道複雜的數學題,而他沒有遺忘任何一道。這本《13.67》更是被文壇公認的佳作:先於2015年台北國際書展奪得大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香港作家)、復登2017年度日本「週刊文春推理Best 10(海外部門)」及「本格推理Best 10(海外部門)」兩大推理排行榜冠軍小說(日本作品連奪兩獎的也極少,《嫌疑犯X的獻身》乃其一),還賣出了英、美、法、加、日、韓得版權。陳浩基成功以香港作家身份,打進了國際市場,小說還被導演王家衛買下電影版權。

    我上網查看陳浩基的背景,才知他畢業自中大計算機科學系,在三十歲那年決心辭工全職寫作前,是一名程式員。在一個電視訪問中,陳浩基說,寫程式正正需要推理的思維,每完成一個程式後發現bug,必須如偵探般層層推敲,把bug揪出來並解決掉。

    程式員的訓練,不但是投身科網創業的基礎,更是成為推理小說家的優勢。對陳浩基來說,兒時酷愛推理小說是興趣,投身社會成為程式員是技能。某年某刻,靈光一閃,興趣和技能如被電流同時擊活,瞬間開闢出新天地,誕生一位超群卓越的推理小說家。這是讀者的福氣,也是香港人之光。

    *相片取自《立場新聞》

    ***

    本文分上下兩篇,分別於8月30日及9月6日見報:《晴報》專欄「創業群俠傳」